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3051)

作品数:18 被引量:83H指数:6
相关作者:赵玉涛戴起勋施秋萍张钊罗平辉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化学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溅射
  • 13篇磁控
  • 11篇磁控溅射
  • 7篇合金
  • 6篇涂层
  • 6篇钛合金
  • 6篇羟基磷灰石
  • 6篇HA
  • 5篇射频磁控
  • 5篇YSZ
  • 4篇射频磁控溅射
  • 4篇微观形貌
  • 4篇溅射制备
  • 4篇合金表面
  • 4篇TI6AL4...
  • 4篇磁控溅射制备
  • 3篇生物涂层
  • 3篇钛合金表面
  • 3篇模拟体液
  • 2篇生物活性

机构

  • 18篇江苏大学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广西大学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作者

  • 16篇赵玉涛
  • 8篇戴起勋
  • 7篇施秋萍
  • 4篇刘晓燕
  • 4篇张钊
  • 4篇李素敏
  • 4篇程晓农
  • 4篇罗平辉
  • 3篇张芹
  • 2篇刘忠德
  • 2篇笪祖林
  • 1篇张松利
  • 1篇张红杰
  • 1篇罗锐
  • 1篇向正群
  • 1篇甘俊旗
  • 1篇张迎涛
  • 1篇周兴华
  • 1篇罗志华
  • 1篇孙茂坚

传媒

  • 4篇材料导报
  • 2篇硅酸盐学报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真空
  • 1篇材料工程
  • 1篇钢铁钒钛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TiO_2-CeO_2复合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柔性基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上制备了纳米TiO_2-CeO_2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紫外-可见光谱仪研究了薄膜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和镀膜样品的紫外-可见光透过率及光学能隙。结果表明:沉积态的薄膜为非晶态,经150℃退火处理12h后,转化为良好的晶态,薄膜中主要含有锐钛矿结构TiO_2,未出现CeO_2的特征峰。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及CeO_2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表面的球形晶粒数量增多,尺寸增大,且复合薄膜的透光率增加,禁带宽度减小。特别是当CeO_2质量分数为10%,退火处理时间为12h时,晶粒尺寸为120nm,薄膜表面结晶最好;吸收边波长和截止波长均发生红移,分别从常温下的431,338 nm增加至554,351 nm,禁带宽度仅为(2.62±0.05)eV,提高了薄膜对太阳光或可见光的利用率。
赵玉涛刘晓燕罗志华
关键词:射频磁控溅射微观形貌透光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PI基CeO_2-TiO_2复合薄膜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柔性基体PI(聚酰亚胺)上制备了纳米CeO2-TiO2复合薄膜。借助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分别研究了薄膜的物相结构、表面生长形貌和薄膜的紫外-可见光透过率及光学能隙,并用WS-2000型薄膜划痕仪测定薄膜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沉积态的薄膜为非晶态,经200℃退火处理4h后,转化为良好的晶态,薄膜中主要含有锐钛矿相结构;溅射功率对薄膜的形貌,光学性能及界面结合力均有影响。尤其当溅射功率为120W时,薄膜的综合性能最优;平均晶粒尺寸110nm,表面粗糙度为160nm,吸光率达80%,光学能隙Eg仅为(2.65±0.05)eV,划痕法测量涂层与基体的附着力为60N。
刘晓燕赵玉涛张松利
关键词:PI微观形貌透光率
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可降解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6年
HA/聚合物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天然骨,可降解聚合物成分逐渐被机体溶解吸收或新陈代谢排出,HA陶瓷成分在体液的作用下,会发生部分降解,游离出钙和磷,并被人体组织吸收、利用、生长出新的组织;同时可降解聚合物成分对HA的过快降解具有控制作用,使得HA降解与新生骨组织生成速率匹配。总结了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可降解生物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该材料在研究和临床应用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罗平辉赵玉涛戴起勋林东洋施秋萍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
磁控溅射法制备HAF/YSZ梯度复合涂层及生物性能研究
2011年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Ti6Al4V基体上成功制备了含氟羟基磷灰石梯度复合涂层(HAF/YSZ)。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探针(EDX)、扫描电镜(SEM)等对涂层的成分分布、形貌、界面结合进行表征。通过模拟体液(SBF)实验,分析和评价了HAF/YSZ涂层在模拟人体条件下的生物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涂层表面粗糙,呈多孔岛状结构,有利于新生骨组织的生长;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各层间相互扩散,整体一致性较好;经模拟体液浸泡后,涂层表面有新生物质沉积,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及稳定性;梯度复合涂层较氟含量单一的氟羟基磷灰石涂层具有更好的抗体液溶解能力及稳定性。
李素敏张芹赵玉涛笪祖林刘晓燕张钊
关键词:模拟体液
HA/YSZ/Ti6Al4V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界面特性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出HA/YSZ/Ti6Al4V生物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XA)研究复合涂层的相组成、表面微观形貌和界面微观形貌,并用划痕仪测定复合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结果表明:溅射的复合涂层中主要含有HA、ZrO2和Y2O3物相,此外还有少量的TCP和CaO相;该复合涂层表面凹凸不平,呈现网状微孔结构,其孔隙直径约为0.5~2μm,孔隙面积占薄膜表面积的30%~40%.划痕试验表明,复合涂层与Ti6Al4V基体结合力约为80N.复合涂层拉伸试样横断面分析显示,在涂层与基体界面处无裂纹,界面处存在Ti6Al4V基体成分Ti与复合涂层成分Ca、P问互扩散的扩散层,该扩散层厚度为0.5~1.5μm,复合涂层界面的结合机制为机械齿合和扩散结合.
赵玉涛施秋萍戴起勋林东洋罗平辉
关键词:磁控溅射表面形貌
微弧氧化时间对Ti6Al4V合金表面生物薄膜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为了改善钛合金表面的生物学性能,试验采用微弧氧化的方法在Ti6A l4V合金的表面生成一层富含Ca和P的生物氧化薄膜.研究了在恒流模式下不同氧化时间对膜层的形貌、厚度、元素以及相的组成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膜层逐渐变得凹凸不平;膜厚的增速变缓;Ca质量分数呈线性增长;P质量分数呈递减式增长;锐钛矿TiO2的相对含量先增长,然后逐渐减少.
刘忠德孙茂坚付华张中元向正群
关键词:涂覆工艺氧化膜相组成
钛合金表面涂覆生物活性涂层的制备技术及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对于生物医用材料T i6A l4V,利用表面改性技术涂覆生物活性陶瓷羟基磷灰石(HA)涂层不仅可以保留钛合金优良的力学性能,还能提高其表面的稳定性和耐磨性,同时提高其生物活性,使新骨直接沉积于T i6A l4V表面,而无纤维结缔组织的中间隔层,从而促进缺损骨的修复,甚至引导新生骨的生长。因此该材料已成为当前人工骨种植体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该材料的制备技术及进展,并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施秋萍赵玉涛戴起勋林东洋
关键词:钛合金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
钛合金表面磁控溅射制备HA/YSZ梯度涂层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Ti6Al4V基体上制备了HA/YSZ生物梯度涂层。借助于XRD,SEM,EDS等对溅射涂层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界面状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磁控溅射的生物梯度涂层呈非晶态,经过退火处理,可以使其转化为晶态,恢复缺失的OH-1;梯度涂层的微观表面凹凸不平,并呈现网状结构和较多的孔隙,后处理仍保持梯度涂层利于新骨生长的表面形貌,并使其转变为针状结晶。HA/YSZ梯度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在涂层与基体界面结合处约5.0μm范围内存在Ti,Ca,P,Zr的相互扩散层,梯度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达60.5MPa。
林东洋赵玉涛甘俊旗程晓农戴起勋
关键词:射频磁控溅射
微弧氧化和水热处理复合制备钛合金生物涂层及其组织相容性研究
2013年
采用微弧氧化及水热合成处理方法制备钛合金表面生物膜层。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EDS元素能谱及X射线衍射对薄膜的微观形貌、元素成分和相组成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划痕试验检测膜基结合力,并研究试样在Hank’s模拟体液中耐腐蚀性能。将试样高温消毒后,分别植入至动物皮下组织,52 d后取出种植体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膜层与基体结合力可达26 N左右,MAO-HS试样耐腐蚀性远强于基体试样;试验动物在试验过程中均未发生异常情况,微观形貌分析MAO-HS组试样发现膜层表面存在大量组织攀附,并含有一定比例的C、K元素。对照基体试样组,未见组织攀附。作为种植体材料,较基体合金MAO-HS试样表现出更为优异的组织相容性。
罗锐刘忠德周兴华程晓农张迎涛武文钰
关键词:钛合金微弧氧化水热处理生物涂层皮下种植组织相容性
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钛合金表面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英文)被引量:2
2006年
背景:射频磁控溅射是在陶瓷(金属)基体上制备金属(陶瓷)涂层的成熟技术,具有基体温升低、沉积速度快、涂层成分均匀、性能稳定、结合强度高等优点。目的:探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组织结构以及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能。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试样基体为30mm×30mm×3mmTi-6Al-4V板材;JGP500超高真空多靶磁控溅射仪。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9在江苏大学材料试验中心完成。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Ti-6Al-4V基体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涂层表面形貌和断面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涂层的相结构,利用能量分散谱仪分析涂层的Ca/P比,采用环氧树脂E-7对接法测定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主要观察指标:①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微观形貌。②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组成及后处理影响。③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状态及结合强度。结果:①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表面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较为粗糙,呈凹凸不平状,呈现出较多的孔隙和网状结构,其孔隙面积约占30%~40%。②溅射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的Ca/P比为1.7。后处理生物涂层主要成分为晶化程度高的羟基磷灰石,不存在其他钙磷杂质相。③羟基磷灰石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为51.2MPa。结论: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表面形貌良好,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较高。
林东洋赵玉涛张钊施秋萍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类生物相容性材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