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15100)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 相关作者:沈维高王振江孙雪梅徐剑殷兆花更多>>
- 相关机构:北华大学东丰县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表皮生长因子对U251胶质瘤细胞系生物学行为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GF)对U251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影响以阐述胶质瘤发生机制。方法应用MTT法观察EGF对U251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Transwell方法检测EGF对U251侵袭能力作用,实时RT-PCR检测替莫唑胺作用后U251细胞中IL-6 mRNA表达。结果 0.1和1.0 ng/ml浓度EGF可以显著刺激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P<0.05),同时可以促进IL-6的表达。结论 0.1,1.0 ng/ml浓度EGF下,可以促进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同时这一过程可能与IL-6的高表达有关。
- 李宏宇沈维高
- 关键词:胶质瘤表皮生长因子IL-6
- 正常人海马体积的MRI测量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海马体积的MRI测量,为与海马体积变化相关疾病的诊治及预后等提供参数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40例,男性、女性各120例,按照年龄段分为5组,每组男女各24人,用1.5T MRI对所有的受试者行垂直海马长轴的斜冠状位1mm层厚扫描,经过识别、分割,进而计算海马的体积。结果 (1)不同性别、侧别的海马体积两两比较,海马体积变化与性别、侧别无显著差异(P>0.05)。(2)男性40岁之前、之后的海马体积左、右侧别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40岁之前、40岁之后的海马同侧别及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女性60岁之前、之后的海马体积左、右侧别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60岁之前与60岁之后的海马同侧别及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4)男、女性左、右侧海马体积分别在相同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男性左右两侧海马体积在40岁之前变化不明显,40岁以后明显萎缩。女性左右侧海马体积在60之前变化不明显,60岁以后明显萎缩。
- 张玉奇沈维高张英杰冯文勇
- 关键词:海马磁共振成像体积海马萎缩
- 兔脑组织三种染色方法的比较
- 2013年
- 目的通过Nissl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Nissl-HE联合染色方法观察兔脑组织结构。方法分别对同一新鲜兔脑组织进行Nissl染色、HE染色和Nissl-HE联合染色。结果 Nissl染色易于观察神经元细胞的尼氏体形态;HE染色方便观察神经组织形态结构的轮廓;Nissl-HE联合染色后神经元细胞细胞核蓝染、细胞质粉染,尼氏体呈虎斑状蓝染,均清晰可见,易于观察、分辨。结论应用Nissl-H-E联合染色能够清晰地分辨出神经元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和尼氏体等形态结构。
- 孙雪梅孙波刘丽徐剑于珊王振江沈维高
- 关键词:神经元
- 兔脑组织的甲苯胺蓝-苏木精-伊红联合染色技术
- 2013年
- 形态学技术中组织染色是观察细胞的主要技术手段,但是单一染色技术无法满足观察细胞形态,因而有必要进行联合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神经元细胞的形态结构比较复杂,若能解决神经元细胞的联合染色方法的问题,将为神经元细胞的研究开辟广阔的前景。为此进行神经元细胞的联合染色方法研究,期望能清楚观察神经元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以及细胞质中的尼氏体等形态结构。
- 孙雪梅沈维高何欣王振江冯力民
- 关键词:染色技术甲苯胺蓝兔脑组织苏木精神经元细胞细胞形态
- 尾状核、豆状核的三维重建可视化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基于立体定向空间利用尸脑资料重建尾状核、豆状核的可行性,为临床立体定向手术靶点定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1例成年男性尸脑做全脑轴位剖切,层厚为2 mm,对每一层面进行顺序拍照并保存,而后对尾状核、豆状核进行识别、分割、提取与重建.结果重建后尾状核、豆状核的空间位置及形态在标准立体定向空间中被清晰地显示出来.结论利用尸脑资料重建尾状核、豆状核,可以实现其三维可视化.
- 王振江殷兆花赵信理沈维高
- 关键词:尾状核豆状核三维重建
- 眶下管的临床解剖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完整颅骨眶下管的相关径线,确定在眶下管内进针的角度、深度,为临床提供科学、合理的应用基础资料.方法:对完整人颅骨的眶下孔进行定位后,分别测量眶下管与上颌骨前面的角度以及保持该角度时的眶下管长度.结果:颅骨左、右侧眶下管与上颌骨前面的夹角角度分别是66.29°±10.07°、67.75°±9.65°;左、右侧眶下管的长度分别是12.46mm±2.26 mm、12.49mm±2.69mm;无论是长度还是与上颌骨前面的角度,左右两侧比较均无差异.结论:所测数据完善了人颅骨眶下管的形态学资料,为进针眶下管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数据.
- 王振江徐剑殷兆花孙雪梅赵晓晖赵信理沈维高
- 关键词:人颅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