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ZH133)
-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勤周静曹海燕李文河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农民外出务工的逻辑与农地制度调适
- 2012年
- 农民外出务工存在面向村庄的兼业生存和面向城市的职业生存两种逻辑。不同逻辑的农民务工对农地权利提出了不同的诉求,需要农地制度在未来一段时期进行包括农地所有权职能定位、农地权利流转和农地权利的退出机制等方面调适。
- 刘勤
- 关键词:农民务工土地制度制度调适
- 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困境与村级组织的服务优势被引量:6
- 2012年
- 当前的农地流转具有显著的乡土特征。农地自发流转无法降低信息、谈判、履约等交易成本。村级组织是农地集体所有的代理者、农地流转的信息拥有者、农民集体行动的组织者和农地流转的有效监督者,具有服务农地流转的低成本优势。因此,克服农地流转的困境需发挥村级组织的服务优势。
- 刘勤周静
- 关键词:农地流转交易成本村级组织
- 老年协会建设与创新农村社区管理研究
- 2013年
- 在人口迁移、城镇化加速背景下,农村社区老龄化对社区管理创新提出了紧迫要求。现阶段建设老年协会,将顺应老龄化社区的管理创新需要,应对了空壳化背景下农村工作的需要,维护老年权益中促进了社区和谐。国家资源输入、多方共同努力下的老年协会建设,是新形势下改善农村老年生活状况,做好群众工作,创新农村社区管理的有益探索和理性思考。
- 周静刘勤
-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协会社区管理创新
- 农地缘何被抛荒:基于湖北农村土地现状的实证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湖北农村实证调查的结果显示了农地抛荒的重现与蔓延之势。农地抛荒的结构原因并非在于农业比较收益较低,而是人地关系紧张所致的适度规模经营困难的结果,引发了家庭分工下老人种田的现象。技术制约、责任弱化和流转不通畅导致了老人种田背景下的农地抛荒。解决老人种田背景下的农地抛荒现象,需要在技术层面改善生产条件,强化主体责任,推进土地流转,在结构层面培育新"中农",完善农地退出机制。
- 刘勤周静
- 关键词:农地抛荒
- 社会管理何以创新:社会工作的视角与贡献
- 2012年
- 社会管理创新呼唤学术联系实际,从整体层面进入具体方案的创新。社会工作以其特有方式,从观念、逻辑和方法层面回应了社会管理,从而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具体操作途径和实现可能。
- 周静李文河
-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工作
- 村庄成员权与农地承包权:从契合到错位的社会后果探析被引量:2
- 2012年
- 村庄成员权与农地承包权的初始契合随村庄成员数量和农地政策变动而错位。两权错位中村庄成员分化,导致集体权属虚化、治理资源匮乏、社区认同消解、道义观念分化等共同体瓦解的社会后果。在稳定农地承包权基础上,现行农地制度需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村庄生活共同体的再造。
- 刘勤周静
- 关键词:农地承包权社会后果
- 农村社区信任维系机制的个案研究——广东南海谢村“无人售菜”现象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广东南海谢村"无人售菜"现象持续30余年。作为一个多元社区,这一现象的长期维持源于生人熟人化的机制,并形成村社舆论监督,沉淀为社区的新传统。多元社区的信任维系机制为缓解社会转型的信任危机提供了有益参考。
- 刘勤谢静仪
- 关键词:农村社区信任
- 健材下乡: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路径新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在政府供给有限、市场供给不足的背景下,推进农村社区文化需要建设创新。基于粤西多地点农村的实证调查分析,健材下乡丰富了村落文化生活,加强了村民交往,协调了村民人际关系,推进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健材下乡具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意义。
- 刘勤曹海燕
- 关键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 海洋社会学:回顾、比较与前瞻被引量:4
- 2013年
- 学术之势、国家之势与民众之势推动了海洋社会学的拓荒开路,迄今已形成数个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其研究成果,在核心概念的厘清中形成了从形式主义向实体主义的演进,在体系架构的理念上呈现了从移植设计到认知的创新,在范式立场的坚守中表达了中国立场和中国视角的本土贡献,从而为深化和拓展海洋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 刘勤
- 关键词:海洋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