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同步辐射博士生创新中心”研究生创新基金
-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4
- 相关作者:姜绍通罗水忠郑志潘丽军李兴江更多>>
-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 加速器束团长度频谱法测量系统设计
- 2007年
- 主要介绍一种基于束流频谱的束团长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它通过拾取条带上的束流频谱,分析得到束团频谱中的两个频率成分的幅度比,从而求出束团长度。整个系统结构类似数字位置探测器(DBPM),采用软件无线电的技术,利用高速高精度ADC直接中频带通采样,以省掉一部分模拟器件,减少模拟部分带来的误差。这种束团长度测量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线实时的测量束团长度,为加速器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 黄国庆周伟民叶恺容
-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数字下变频数字信号处理
- 同步辐射C N O k软X射线对米根霉诱变效果比较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同步辐射软X射线具有能谱宽且连续、精确可调、单色性好、可精确计算辐照剂量等特点,可提供生物分子所具有的C,N,O和k层电子吸收边波长的射线,在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采用同步辐射2.3,3.2和4.4nm波长软X射线对米根霉3.819孢子进行辐射诱变,研究抽真空时间、不同吸收边射线、辐照剂量与诱变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抽真空时间对米根霉孢子的存活率有很大影响,时间越短存活率越高。YPD平板筛选结果显示:Ck软X射线诱变致死率最高,筛选得到的突变株最少,主要产生在高剂量区;Nk软X射线的效果较好,突变株产生在低剂量区;Ok诱变致死率最低,筛选得到的突变株最多,在不同剂量范围内均有产生。大平皿点样得到Nk软X射线诱变后的11号突变株H/C比值最大,其发酵液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产物几乎为乳酸。
- 肖小发罗水忠姜绍通蒋诗平
- 关键词:米根霉诱变效果
- 限氧与通氧条件下米根霉ADH突变株的碳代谢特性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乙醇脱氢酶(ADH)是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代谢途径中的支路关键酶,选育米根霉ADH突变株,降低ADH活力,可以提高乳酸转化率。方法利用亚硝基胍(NTG)诱变米根霉As3.3462,在含丙烯醇的YPD选择培养基上筛选获得ADH突变株,研究了突变菌株在限氧与通氧条件下的乙醇、乳酸、ADH与L-乳酸脱氢酶(LDH)的特性。结果获得11株ADH突变株,其中mut-2突变株在通氧和限氧条件下对乳酸的转化率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84.6%和175%,而对乙醇的转化分别下降了39.5%和59.8%。mut-2突变株的最大ADH活力在通氧和限氧条件下均比出发菌株降低,而LDH活力在限氧条件下显著增加,通氧条件下变化不明显。结论氧气的供给对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的产物组成比例影响很大,限氧发酵条件下ADH活力提高,乙醇积累。结果还表明,通过筛选米根霉ADH突变株,是获得L-乳酸高产菌株的一种简单快速的有效手段。
- 郑志姜绍通罗水忠李兴江潘丽军赵辛
- 关键词:米根霉ADH乙醇L-乳酸
- 米根霉乙醇脱氢酶(ADH)突变菌株的诱变选育被引量:10
- 2007年
- 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过程中,由于丙酮酸在丙酮酸脱羧酶、乙醇脱氢酶(ADH)催化下生成乙醇,使得丙酮酸向乳酸转化的流量减少。采用亚硝基胍(NTG)诱变米根霉AS3.3462孢子液,诱变剂量为0.15 mg/ mL时,致死率为70%~80%。在含丙烯醇的YPD筛选培养基上筛选获得两株ADH活力降低的突变株mut-1和mut-2,检测突变株mut-1和mut-2的最大ADH活力分别为35.67和43.09U/mL,是原始菌株的41.63%和50.29%。发酵72h后,原始菌株的乙醇与乳酸浓度分别为28.9g/L和40.31g/L,而mut-1和mut-2突变株的乙醇产量分别为4.87g/L和6.56g/L,乳酸产量为54.45g/L和44.07g/L。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米根霉ADH突变株mut-1和mut-2对还原糖的利用速率高于出发菌株,其生物量积累亦高于出发菌株。
- 郑志姜绍通罗水忠李兴江马林
- 关键词:米根霉ADHL-乳酸乙醇
- 虚拟仪器在加速器束流测量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7年
- 虚拟仪器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的测量方法,由于它的种种优点,近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已运用于许多领域。主要介绍虚拟仪器在加速器束流测量中的应用。束流测量是加速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加速器的调试、运行、机器研究等都十分重要。如何采用新的测量手段,提高测量精度,直接关系到加速器能否顺利的调试、运行。现在许多的加速器都采用了虚拟仪器系统。
- 黄国庆虞孝麒张鹏飞
- 关键词:虚拟仪器LABVIEW束流测量系统
- Mo原子溅射能量对Mo/Si薄膜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Mo/Si薄膜,用AFM和XRD分别研究了Mo原子的溅射能量不同时,Mo/Si薄膜表面形貌和晶相的变化。通过比较发现,随着Mo原子溅射能量的增大,Mo/Si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加,Mo和Si的特征X射线衍射峰也越来越强,并且Mo膜层和Si膜层之间生成了Mo-Si2。Mo原子的溅射能量是诱导非晶Si结晶和MoSi2生成的主要原因。
- 秦俊岭易葵邵建达
- 关键词:MO/SIMOSI2
- 米根霉乙醇脱氢酶突变株的筛选及其锌镁离子的调控研究被引量:20
- 2006年
- 利用亚硝基胍(NTG)对米根霉As3.3461进行诱变,在含丙烯醇0.6%的YPD平板上筛选获得21株乙醇含量降低的突变株,其中突变株HBF-12乳酸产量最高。与出发菌株相比,突变株HBF-12的乙醇产量和乙醇脱氢酶(ADH)活力分别降低了73.6%和76%,乳酸产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分别提高了41.2%和19.6%。研究Zn2+与Mg2+对HBF-12中ADH与LDH活性的调控,结果显示Zn2+对ADH有强烈的激活作用,但抑制LDH活性;Mg2+则轻微抑制ADH活性,促使LDH活性增强。考察两种离子影响末端产物乙醇与乳酸形成的实验说明:培养基中Zn2+浓度与乳酸积累基本上呈负相关性,与乙醇积累呈正相关性,浓度降低有利于生物量积累;Mg2+浓度增加可以促进乳酸积累和生物量增加,对于乙醇积累无明显作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01%Zn2+、0.04%Mg2+,突变株产酸可达96.21g/L。
- 潘丽军付萍郑志罗水忠姜绍通
- 关键词:米根霉乙醇脱氢酶乳酸脱氢酶锌离子镁离子
- Mo/Si软X射线多层膜的界面粗糙度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用磁控溅射法分别制备了以Mo膜层和Si膜层为顶层的Mo/Si多层膜系列,利用小角X射线衍射确定了各多层膜的周期厚度。以不同周期数的Mo/Si多层膜的新鲜表面近似等同于同一多层膜的内界面,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多层膜界面粗糙度随膜层数的变化规律。并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测量了各多层膜的软X射线反射率。研究表明:随着膜层数的增加,Mo膜层和Si膜层的界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加然后再减小,多层膜的峰值反射率先增加后减小。
- 秦俊岭邵建达易葵周洪军霍同林范正修
- 关键词:MO/SI多层膜软X射线界面粗糙度反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