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2054)
-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3
- 相关作者:何志义邹巧治高卓赵晶原丽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骨髓基质细胞与bcl-2基因对脑缺血大鼠疗效以及IGF-1表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骨髓基质细胞与bcl-2基因治疗大鼠脑缺血的疗效,以及对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采用改良栓线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bcl-2组、MSC组和MSC+bcl-2组,每组10只。各组于再灌注后1、3、7及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于3d及14d分别处死5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rdU、IGF-1及bcl-2蛋白的表达;通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再灌注7、14d后各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14d时MSC+bcl-2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bcl-2组及MSC组(P<0.05);MSC+bcl-2组梗死半球BrdU阳性细胞明显多于MSC组(P<0.05);MSC+bcl-2组梗死灶侧皮层表达IGF-1和bcl-2的阳性细胞明显多于bcl-2组及MSC组(P<0.05);MSC+bcl-2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bcl-2组及MSCs组(P<0.05)。结论:bcl-2基因可抑制MSCs移植后的凋亡,增加其治疗脑缺血的疗效,二者联合应用可产生叠加效应;增加IGF-1的表达可能是MSC治疗脑缺血的机制之一。
- 付霞何志义张晓天石磊李艳玲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BCL-2基因脑缺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静脉注射骨髓基质细胞对脑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的骨髓基质细胞(MSC)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脑内分布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W istar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从大鼠后肢骨髓分离、培养MSC;CD34、CD44、CD5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MSC;5-溴脱氧尿苷(B rdU)标记的MSC注射给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 rdU阳性细胞分布及VEGF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MSC具有多态性和贴壁生长特性,多次传代后细胞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改变;MSC表达CD34(-)、CD44(+)、CD54(+);治疗组B 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梗死灶周围,VEGF表达比对照组多(P<0.05)。结论:静脉注射的MSC能游走、迁移至大鼠缺血脑组织并存活,同时促进VEGF表达。
- 石艳玲何志义丁欣边颖李晓霞姜阳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脑梗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用ABCD评分法预测173例TIA患者的卒中风险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ABCD评分法在预测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卒中风险上的作用。方法:应用6分制ABCD评分法对173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IA后7d内发生卒中的患者中,86.7%的患者评分≥5分,所有得6分的患者有80.0%于7d内发生卒中,所有得5分的患者有32.1%于7d内发生卒中,得分≤4的患者只有1.4%于7d内发生卒中。结论:ABCD评分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对TIA患者进行分层评价的办法。
- 孟祥亚何志义邓淑敏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
- 脑室注射pLXSN-bcl-2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Bcl-2/Bax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5年
- 何志义赵晶邹巧治高卓原丽英陈晏孟祥亚
- 关键词:神经元凋亡脑室注射BEL-2基因PLXSN
- 侧脑室注射质粒pLXSN介导bcl-2基因对大鼠脑梗死及BDNF影响的研究
- 2005年
- 目的研究大鼠短暂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经侧脑室注射质粒pLXSN介导bcl-2基因后,该基因对脑梗死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配为3组,每组45只,对照组为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和空质粒两组,治疗组为脑室注射Bcl-质粒pLXSN介导bcl-2基因。以改良线栓法制备短暂缺血2 h脑梗死模型,每组分别于缺血后3、6、24、48、72 h为时间点。分别测量梗死体积变化以及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MCAO后24、487、2 h,梗死体积治疗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36、h时间点无显著变化(P>0.05)。MCAO后24、487、2 h,治疗组Bcl-2和BDNF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而3、6 h时间点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脑室注射质粒pLXSN介导bcl-2基因对短暂脑缺血有治疗作用,并可增加BDNF表达。上调BDNF表达所起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短暂脑缺血后bcl-2基因的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 高卓何志义邹巧治赵晶
- 关键词:脑梗死大脑中动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颈内动脉注射pLXSN-Bcl-2cDNA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研究经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介导人Bcl-2基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cl-xl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72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空质粒PLXSN对照组和PLXSN-Bcl-2治疗组。再灌注3h后分别经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PLXSN-Bcl-2。采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cl-xl、Bax蛋白表达。结果MCAO后24、48和72h,脑梗死体积和凋亡神经细胞率治疗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Bcl-2和Bcl-xl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和P<0.05),而Bax蛋白表达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介导Bcl-2基因对脑缺血有脑保护作用。促进bcl-2、bcl-xl表达升高,下调bax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为其治疗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 赵彬何志义吴晓黎刘晓梅
- 关键词:BCL-2基因脑缺血凋亡
- 骨髓基质细胞与pLXSN-bcl-2基因联合治疗大鼠脑缺血
- 2007年
- 目的:用质粒pLXSN携带抗凋亡基因bcl-2,观察分析骨髓基质细胞与其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10在中国医科大学完成。①实验材料: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基因质粒组、联合组,10只/组。另选取雄性Wistar大鼠10只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提取。质粒pLXSN-bcl-2由钱其军博士惠赠。②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肱骨、胫骨和股骨,去除干骺端,冲出骨髓,离心后重悬为单细胞悬液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生长到80%铺满瓶底时胰蛋白酶消化,接种密度1×104/cm2,传至3代后用于细胞移植,移植前24h行BrdU标记。扩增、提取、鉴定并纯化pLXSN-bcl-2质粒,-20℃备用。各组均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质粒于造模后3h经鼠颈动脉注入,总量为10μg,总体积200μL。骨髓基质细胞于造模后24h经鼠尾静脉注入,总量为3×106个,总体积1mL。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③实验评估:各组大鼠分别于移植术后3,14d清醒状态下进行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麻醉后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Bcl-2蛋白的表达、BrdU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在脑内的分布及数量,TUNEL法检测脑内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神经功能评分:移植术后3d联合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至14d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②移植入脑的Brdu阳性骨髓基质细胞数:联合组和细胞移植组在梗死半球可见大量BrdU阳性的骨髓基质细胞,主要存在于梗死灶周边,其次为海马、纹状体区,梗死对侧也有少量细胞存在。移植术后3,14d,联合组Brdu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细胞移植组(P<0.05)。③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Bcl-2蛋白的表达:移植术后3,14d,联合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④细胞凋亡情况:移�
- 张晓天何志义付霞李艳玲石磊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BCL-2基因脑缺血再灌注
- 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bcl-2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脑保护作用,及能否引起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方法参照改良的Longa栓线法构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h后将栓线拔出,经颈内动脉向大鼠脑内分别注人质粒pLXSN-bcl-2、空质粒pLXSN和生理盐水各260μl。存活的各组大鼠分别再灌注3,24,72h,断头取大脑。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l-2蛋白和HSP7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再灌注3h大鼠脑内即可见Bcl-2蛋白,HSP70表达,表达逐渐增加,二者均在再灌注24h达到高峰,再灌注72h表达降低,二者均以缺血区表达最强,但Bcl-2组两种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强,而对照组之间两种蛋白的表达在各个时间点均无差异。结论大鼠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bcl-2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Bcl-2蛋白的广泛表达促进了HSP70基因的表达,保护了缺血脑组织。
- 肇杰何志义陈玉邓淑敏李宇
- 关键词:脑缺血质粒BCL-2基因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及生物学特性并加以鉴定。方法 :取Wistar大鼠骨髓 ,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 (BMSC) ,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 ,传代后观察其生长特性 ,用免疫组化方法加以鉴定。结果 :原代培养 2 0d后可分离得到BMSC ,在 5代以前生长形态相对稳定 ,典型的BMSC可分为两个类型。结论 :BM SC具有贴壁生长特性 ,较易对其进行分离扩增 ,增殖速度快 ,可用于多种疾病的细胞治疗。
- 何志义原丽英陈晏赵晶邹巧治高卓欧阳嶷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
- 经颈内动脉注射质粒介导的bcl-2 cDNA对局灶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通过观察经颈内动脉途径注射质粒介导的bcl-2cDNA对脑梗死体积、凋亡相关蛋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bcl-2基因在大鼠局灶性脑梗死中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5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及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将99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空质粒组和bcl-2组,各33只。②各组大鼠均成功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梗死2h后实施再灌注。再灌注3h后,经颈内动脉分别缓慢注射生理盐水、空载质粒pLXSN及质粒pLXSN-bcl-2各120μL。③脑梗死体积测定:于再灌注后24,48,72h将大鼠过量麻醉处死、取脑,脑片经红四氮唑染色,多聚甲醛固定;采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脑梗死体积。每组每个时间点6只。④免疫组化及TUNEL测定:各亚组其余大鼠于再灌注后24,48,72h麻醉后,经左心室进行心脏灌流、取脑,常规固定、包埋、连续冠状切片(厚6μm);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染色,室温显色,常规封片。每组每个时间点5只。结果判定:每个标本取两张切片,分别在高倍镜(400×)下随机观察纹状体区不重叠的8个视野,显微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分析图像。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大鼠保持99只。①大鼠脑梗死体积测定结果:bcl-2组再灌注后24,48,72h脑梗死体积较生理盐水组、空质粒组均减小(P<0.05)。②各组大鼠脑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比较:bcl-2组再灌注后的24,48,72hBcl-2蛋白表达较两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均明显增加(P<0.05),bcl-2组再灌注后24,48,72hBax蛋白较两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③神经细胞凋亡情况:bcl-2组在再灌注后的24,48,72h的脑细胞凋亡数与生理盐水和组空质粒组比较,均明显减低(P<0.01)。④生理盐水组与空质粒组各时间点的脑梗死体积、Bcl-2/Bax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排除实验误差。结论:�
- 刘晓梅何志义吴晓黎赵彬
- 关键词:颈内动脉基因,BCL-2大脑梗塞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