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309073)
-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4
- 相关作者:曾祥洁马焱黄芳李丹丹陈海云更多>>
- 相关机构: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泰山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2009年海南省手足口病样本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明确引起海南省2009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暴发流行的主要病毒型别,为手足口病病例诊断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附件1,提取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各种样本中的病毒核酸,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核酸检测阳性的原始样本接种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细胞)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培养。结果海南省2009年各市县采集的1 085份手足口病样本中EV71、CoxA16和其它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23.13%、1.57%和9.59%,不同类型病例的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死亡病例55.56%(10/18),重症病例36.07%(145/402),普通病例32.63%(217/665)。不同类型样本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不同,肛拭子和粪便阳性率达到49.62%,疱疹液检测阳性率为43.84%,鼻咽拭子的检测阳性率为22.89%。结论引起海南省2009年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是EV71,其次为CoxA16。应继续加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掌握病毒型别变化趋势,更好地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 马焱曾祥洁李丹丹陈海云潘正帆黄芳甘晓婷邱丽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
- 2010年海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为了探究2010年海南省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本研究对2010年海南省HFMD病例报告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对2010年海南省18县市1346份HFMD病例临床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实验室检测。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EV分离和鉴定,对分离到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的VP1编码区全长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测定,用Sequencher 5.0和MEGA 5.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基于VP1编码区进行EV71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全省18个县市均有病例报告,尤其以东北部县市高发,同时以4岁以下的婴儿为高发人群;而与全国大多省份流行规律不同的是其发病高峰期为9和10月份。实验室结果显示:EV71和CA16是引起2010年海南省HFMD流行的主要病原,但EV71感染在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占绝对优势。除此之外,还存在部分由其它EV感染引起的HFMD病例。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提示:2010年海南省流行的EV71均属于C4a亚型,该亚型为我国近年来流行的优势基因型,同时进化分析提示至少存在3条传播链。本研究数据对阐明海南HFMD的流行传播规律,以进一步指导HFMD防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 郑鹏曾祥洁檀晓娟李静马焱陈海云崔爱利祝双利高允生许文波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流行病学病原学
- 海南省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2
- 2009年
- 目的了解海南省200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南省2008年网络直报手足口病7992例及其中完成个案调查的760例(83例重症病例)的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海南省手足口病年发病率为94.58/10万,病死率为0.04/10万,全省18个市县均有手足口病报告,男女发病率比为1.8:1。患者年龄最小1d,最大86岁,5岁以下发病占总数的95.58%,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海南省手足口病在5~6、10~11月份出现两个流行高峰。53.29%患者发热,手、足、口部同时出现皮疹占61.45%。235例患者标本病原学检查,病原阳性率为54.74%(128/235),其中EV71(肠道病毒71型)阳性率35.74%(84/235),其它肠道病毒阳性率18.72%(44/235),83例重症患者EV71检测阳性率为30.12%(25/83)。结论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疾病,加强对重症病例及其病原(特别是EV71)的监测,及时识别重症和转运及救治病人,减少死亡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
- 金玉明马焱黄芳曾昭长孙莲英曾祥洁李丹丹贾鹏本冯芳丽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海南省2010~2011年手足口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分析引起海南省2010-2011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及其变化趋势,为海南省手足口病病例诊断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进行手足口病例样本的处理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的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阳性的原始样本接种人横纹肌肉瘤细胞(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培养,选取有代表性的毒株进行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2010年和2011年海南省手足口重症病例中EV71感染率分别为45.52%和19.45%,而CoxA16的感染率仅为6.9%和4.7%;普通病例中的CoxA16感染率分别达到19.63%和24.8%,EV71的感染率分别为16.34%和6.36%。海南省2010年和2011年流行的EV71基因型均为C4a亚型,CoxA16病毒的基因型包括B1a和B1b,CoxA10、CoxA6和CoxA4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存在CoxA5、CoxB1、CoxB2、ECHO 3和ECHO 11等感染病例。引起海南省手足口重症病例的病原以EV71为主,也有少数病例为CoxA16的感染引起,2010年和2011年重症病例中CoxA16的感染率分别为6.9%和4.7%;而且CoxA10和CoxA6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比例较之CoxA4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的比例更高。结论海南省2010~2011年手足口重症病例仍以EV71感染为主,普通病例中EV71感染率逐渐下降,CoxA16感染率上升。在海南省人群中同时存在多种肠道病毒病原,导致海南省手足口病疫情的高发和重症病例的持续出现,尤其是CoxA10和CoxA6感染易导致重症病例的发生,值得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 马焱陈海云李丹丹檀晓娟曾祥洁郑鹏李静甘晓婷潘正帆黄芳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
- 海南省2008年手足口病样本核酸检测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了解2008年海南省手足口病(HFMD)暴发的病原及主要的病毒型别,为HFMD病例诊断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提取HFMD临床诊断病例各种样本中的病毒核酸,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基因片段大小。结果 274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病例中EV71型核酸阳性、柯萨奇病毒A16核酸阳性、其他型别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分别有102,12,35例;样本中疱疹液阳性检出率最高,为72.0%,肛拭子为40.0%,鼻咽拭子为34.8%,其余样本均阴性;54份直接提取病毒核酸进行RT-PCR检测,结果阴性但细胞培养出现细胞病理改变(CPE)的分离物;肠道病毒、EV71型、CoxA16型阳性分别有48,29,4份,阳性率分别为88.89%,53.70%,7.40%;其中1份样本EV71型和CoxAl6型均为阳性。结论引起海南省2008年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是肠道病毒71型,其次为CoxAl6型。
- 李丹丹马焱曾祥洁陈海云潘正帆黄芳金玉明林春燕孙莲英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