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XCX3-SW-148)

作品数:2 被引量:253H指数:2
相关作者:滕吉文杨辉白登海闫雅芬张永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动力学响应
  • 2篇汶川地震
  • 1篇地球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学
  • 1篇地震发生
  • 1篇深层动力过程
  • 1篇汶川MS8....
  • 1篇物理学
  • 1篇物理学研究
  • 1篇理学
  • 1篇M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滕吉文
  • 2篇阮小敏
  • 2篇张洪双
  • 2篇张永谦
  • 2篇闫雅芬
  • 2篇白登海
  • 2篇杨辉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008汶川M_s8.0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被引量:222
2008年
汶川Ms8.0强烈地震发生在一条现今并不活动的龙门山构造带上,造成了以汶川、映秀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域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然而强烈震发生前却未见有可能的确切征兆或浅表层异常活动,即浅层过程与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并不匹配.为此对这次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层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初步研究表明:①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陆—陆碰撞、挤压作用下,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向NNE方向顶挤、楔入青藏高原东北缘,迫使高原深部物质向东流展,在受到以龙门山为西北边界的四川盆地阻隔下,一部分物质则转而向东南侧向运移;②龙门山地带在地形上差达3500±500m左右,而地壳厚度在龙门山西北部为60±5km左右,四川盆地为40±2km左右,而龙门山地带与其东、西两侧相比则为地壳厚度变化幅度达15~20km的突变地域,即为应力作用的耦合地带;③中、下地壳和地幔盖层物质以地壳低速层、低阻层(深20~25km)为第一滑移面,以上地幔软流层顶面为第二滑移面,且在四川盆地深部"刚性"物质阻隔下,深部壳、幔物质以高角度在龙门山构造带和四川盆地的耦合地带向上运移(或称逆冲),且在龙门山地表三条断裂构成的断裂系向下延伸到20km左右深处汇聚,二者强烈碰撞、挤压、震源介质破裂;在物质与能量的强烈交换下,应力得到释放,故形成了这次Ms8.0强烈地震.为此从深部初步揭示了这次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层动力过程.
滕吉文白登海杨辉闫雅芬张洪双张永谦阮小敏
关键词:汶川地震动力学响应
当代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发展导向被引量:39
2008年
地球物理学在20世纪的百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提出了一系列有待研究和探索的科学问题.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和自主创新的方针,基于国家在金属矿产资源、油气能源、地震与火山灾害和军事与国防的需求和防范,则必须深化研究和认识地球本体.为此,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已成为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和发展的核心,地球物理学必须造福于人类.
滕吉文
关键词:地球物理学深层动力过程
2008汶川Ms8.0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和动力学响应
汶川M8.0强烈地震发生在一条现今并不活动的龙门山构造带上,造成了以汶川、映秀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域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然而强烈震发生前却未见有可能的确切征兆或浅表层异常活动,即浅层过程与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并不匹配....
滕吉文白登海杨辉闫雅芬张洪双张永谦阮小敏
关键词:汶川地震动力学响应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