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670) 作品数:12 被引量:115 H指数:6 相关作者: 陈立侨 李二超 禹娜 曾嶒 熊泽泉 更多>> 相关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海南大学 武汉工业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两种盐度下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最适动植物蛋白比 被引量:3 2009年 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度下(3和22),以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配制6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和肝胰腺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饲养试验为期40d。结果显示:(1)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可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成活率、肝体指数、肥满度和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重率随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升高而升高,但当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升至29:8时,增重率不再明显升高,其它指标均先随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升高至一定程度,而后则稍有下降;(2)盐度22组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和肥满度显著高于盐度3组对虾,肝体指数却显著低于盐度3组,不同的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3)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盐度和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成活率和肝体指数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盐度22下全动物蛋白饲料组、盐度22下全动物蛋白和动植物蛋白为29:8的饲料组、盐度3下饲料动植物蛋白比为14:23的饲料组中;(4)Broken—Line分析表明,3‰盐度下凡纳滨对虾最适饲料蛋白比为29.12:7.79~30.29:6.71,盐度22时为26.05:10.95~29.03:7.44。结果提示,饲料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会随配方中动植物蛋白配比而改变,且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对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配饵中适当的动植物蛋白比可以满足虾对各种氨基酸的适宜需求。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结合实际的养殖环境和饲料蛋白源种类,来设计适宜的实用饲料配方,这样才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李二超 曾嶒 禹娜 熊泽泉 陈雪芬 刘立鹤 陈立侨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盐度 动植物蛋白比 饲料 Glutamate dehydrogenase and Na^+-K^+ ATPase expression and growth response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to different salinities and dietary protein levels 被引量:2 2011年 Improvement in the osmoregulation capacity via nutritional supplies is vitally important in shrimp aquaculture.The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levels on the osmoregulation capacity of the Pacific white shrimp(L.vannamei) were investigated.This involved an examination of growth performance,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 and Na+-K+ ATPase mRNA expression,,and GDH activity in muscles and gills.Three experimental diets were formulated,containing 25%,40%,and 50% dietary protein,and fed to the shrimp at a salinity of 25.After 20 day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weight gain,though GDH and Na+-K+ ATPase gene expression and GDH activity increased with higher dietary protein levels.Subsequently,shrimp fed diets with 25% and 50% dietary protein were transferred into tanks with salinities of 38 and 5,respectively,and sampled at weeks 1 and 2.Shrimp fed with 40% protein at 25 in salinity(optimal conditions) were used as a control.Regardless of the salinities,shrimp fed with 50% dietary protein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growth performance than other diet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Shrimp fed with 25% dietary protein and maintained at salinities of 38 and 5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weight gain values after 2 weeks.Ambient salinity change also stimulated the hepatosomatic index,which increased in the first week and then recovered to a relatively normal level,as in the control,after 2 weeks.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 white shrimp,the specific protein nutrient and energy demands related to ambient salinity change are associated with protein metabolism.Increased dietary protein level could improve the osmoregulation capacity of L.vannamei with more energy resources allocated to GDH activity and expression. 李二超 Leticia ARENA Gabriel LIZAMA Gabriela GAXIOLA Gerard CUZON Carlos ROSAS 陈立侨 Alain VAN WORMHOUDT关键词:PROTEIN SALINITY 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维生素B_6的适宜需求量 被引量:3 2009年 试验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配制了维生素B6含量分别为0,10,30,60,100,150,200和400mg/kg的8种等氮等能的半精制饲料,在静水系统中投喂体重为(2.12±0.56)g的幼蟹10周.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含量的维生素B6对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增重率、体水分和灰分含量等均没有显著影响,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6能够显著提高幼蟹蛋白利用率、体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饲料中维生素B6含量由0~100mg/kg升高时,蛋白利用率随之显著提高.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利用率相似,其中维生素B6添加量为100mg/kg的处理组,幼蟹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0mg/kg维生素B6添加组.幼蟹肝胰腺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力先随着维生素&添加量升高而增强,添加100mg/kg维生素B6的试验组,幼蟹的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组.根据各处理组中华绒螯蟹对饲料蛋白的利用率和肝胰腺谷丙转氨酶活力与饲料中维生素B6的关系,采用折线回归法计算得出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维生素B6的最适需求量为81.675~85.740mg/kg饲料. 王玥 孙新瑾 陈立侨 李二超 叶金云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幼蟹 维生素B6 营养需求 转氨酶 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 被引量:3 2009年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00、10000、20000、40000、80000、160000和320000IU/kg的维生素A,得到8种等氮等能的半精制饲料,投喂体重为(1.54±0.45)g的幼蟹10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的提高,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降低,当维生素A添加量为80000IU/kg时,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分别为82.23%和0.86%;饲料效率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当添加量为40000IU/kg时饲料效率最高;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为320000IU/kg时,蟹体粗脂肪的含量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的升高先在一定水平波动,而后明显下降并在较低水平波动;投喂不同维生素A添加量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眼中维生素A的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可以促进中华绒螯蟹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采用Broken—line模型分析得出中华绒螯蟹幼蟹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69740~70770IU/kg。 孙新瑾 王玥 陈立侨 李二超 吴萍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营养需求 维生素A 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B_6对低盐度下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转氨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6 2010年 本文旨在研究低盐度下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B6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和肌肉中转氨酶活力的影响。根据凡纳滨对虾的营养需求,以不含维生素的酪蛋白为蛋白质源,配制成蛋白质水平为25.5%和40.8%的2种等能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和200mg/kg的维生素B6配制成4种试验饲料。试验选用480尾平均体重为(0.0144±0.0047)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试验期间盐度为3‰,试验期30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00mg/kg的维生素B6可以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肥满度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P<0.05);虽然25.5%和40.8%的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肥满度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40.8%蛋白质组对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25.5%蛋白质组(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饲料中维生素B6和蛋白质对低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各项测定指标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果提示,配制饲料时应同时满足凡纳滨对虾对蛋白质和维生素B6的营养需要量,期望只满足或提高其中的一种而节约另外一种营养素以获得凡纳滨对虾的最佳生长和成活率的方式是不可行的。 李二超 曾嶒 禹娜 熊泽泉 王悦如 陈雪芬 陈立侨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维生素B6 转氨酶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对饲料中维生素B_2的适宜需求量 被引量:2 2010年 研究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维生素B2的适宜需求量。试验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配制了维生素B2含量分别为0、3、6、12、24、48和96mg/kg的7种等氮等能的半精制饲料,在静水系统中投喂体重为(1.32±0.11)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10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B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存活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及体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随着维生素B2含量的升高,幼蟹的增重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饲料中维生素B2添加量达到12mg/kg时,其增重率达到最高(201.15%),显著高于0、3、48和96mg/kg试验组的151.97%、151.39%、155.83%和141.19%。幼蟹体内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增重率的变化趋势相反,当维生素B2水平达到12mg/kg时达到最低。另外,饲料中维生素B2含量的变化并不能显著影响幼蟹肝胰腺中维生素B2积累量,但饲料中缺乏维生素B2会显著抑制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中D-氨基酸氧化酶的活力。根据中华绒螯蟹幼蟹增重率和肝胰腺中D-氨基酸氧化酶的活力,利用折线回归方法计算得出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维生素B2的适宜需求量为8.25~10.02mg/kg。 王玥 李二超 孙新瑾 陈立侨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维生素B2 D-氨基酸氧化酶 日本沼虾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英文) 被引量:17 2010年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是中国分布范围广、经济价值较大的一种重要淡水虾类。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保持养殖群体的遗传品质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迄今为止,养殖的日本沼虾均来自未经系统遗传选育的野生群体,而养殖病害的日趋严重和养成规格、品质的下降已严重影响到日本沼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揭示其遗传多样性是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策略的前提和基础。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简单重复序列中间区域)标记技术具有实验重复性好、信息量大、多态性高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检测群体遗传变异的分子标记。因此,本研究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日本沼虾5个地理群体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分析,以期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日本沼虾天然资源,以及建立和保护日本沼虾种质资源库及基因库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采自江苏苏州、江西南昌、云南西双版纳、湖北宜都和新疆博湖的5个地理群体进行了初步研究。从5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9个条带清晰、稳定性和重复性好,且产生相对较多条带的引物用于全部DNA样品的PCR扩增。对日本沼虾5个地理群体的群体遗传分析表明,在所有检测到的清晰且可重复的142个有效位点中,多态位点有138个。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等位基因数(No)、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97.18%、1.972、0.312、0.120和0.323。而在群体水平上,5个地理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29.58%~61.97%;等位基因数(No)为1.296~1.62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65~1.28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98~0.17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147~0.267。从各个地理群体看,江西南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PPB:61.97%,No:1.620,Ne:1.281,H:0.172,I:0.267),而湖北宜都群体最低(PPB:29.58%,No:1.296,Ne: 杨频 陈立侨 王伟 禹娜 禹娜 宋大祥关键词:日本沼虾 ISSR 中华绒螯蟹血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及质量初检 2010年 为了筛选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免疫的相关基因,促进蟹类免疫防治的进展,采用Gubler-Hoffman法构建了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cDNA文库。结果表明:该文库初始滴度为4.50×106cfu/mL,库容为3.3×106cfu/mL,重组率为73%,插入片段大小多为800~2 500 bp。随机挑取了94个重组子进行测序初检,共得到93条平均长度为511 bp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对所测EST序列进行拼接,得到75条一致性序列,包括15条重叠群(Contigs)和60条单一序列(Singleton)。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获得了15条已报道有一定功能的一致性序列,其中4条与免疫相关;另外60条一致性序列还未见报道。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cDNA文库已构建成功,且质量较高,从而为开展中华绒螯蟹功能基因克隆、分析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赵大显 张浩 吴萍 陈立侨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CDNA文库 血细胞 表达序列标签 维生素E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酚氧化酶、抗菌力和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2008年 在以鱼粉、豆粕、玉米粉和麦麸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每kg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VE0、100、200、400、600mg配制成五种试验饲料,对均重为(37.52±2.19)g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为期60天的饲养试验,以酚氧化酶(PO)、抗菌力(Ua)、溶菌酶活性(UL)等指标为依据,探讨VE对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VE对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器官中PO、Ua、UL等活性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在适宜范围内,随着VE添加量的增加,PO、Ua和UL活性显著增强,从而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综上所述,VE作为免疫刺激剂能有效地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VE适宜添加量为200—400mg/kg饲料。 艾春香 陈立侨 刘晓玲 高露姣 温小波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维生素E 非特异性免疫 中华绒螯蟹对盐度变化的适应及其渗透压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11年 虾、蟹等甲壳动物具有多样的渗透压调节能力,研究虾、蟹的渗透压调节生理及其对盐度等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可以补充和完善虾、蟹的基础生理学资料,同时对指导虾、蟹的人工育苗和养殖实践,如海水品种的淡化养殖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中华绒螯蟹在咸水中进行繁殖和幼体发育,在淡水中长成,其独特的渗透压调节方式成为国内外相关学者关注的焦点。目前,有关盐度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渗透压调节机理等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结果。从盐度对中华绒螯蟹发育、生长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渗透压调节器官、离子转运及调控、血淋巴渗透压以及环境刺激物对其渗透压调节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并就今后的重点研究内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王悦如 李二超 龙丽娜 禹娜 张凤英 陈立侨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渗透压调节 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