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2010C178)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明泽叶桂郴王伟静罗智丰伍翠婷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常用词“泣、啼、号、哭”的演变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先秦时,"啼、泣、号、哭"这四个词是表哭泣义的一组同义词,其中"哭"占据着这个语义场的核心位置。经过两汉漫长的竞争,魏晋时,"泣"一度成为哭泣义的常用词。到唐五代时,"哭"重新夺回哭泣义常用词的位置,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
- 杨明泽
- 量词“把”的产生及其历时演变被引量:1
- 2012年
- 现代汉语中,"把"可以充当动词、介词、量词。根据意义和功能分类,量词"把"可以分为两类3种:个体量词"把"、集合量词"把";动量词"把"。论文拟从历时角度来考察量词"把"的产生、发展演变,并努力呈现量词"把"在各个时段的不同特点。
- 伍翠婷罗智丰
- 关键词:量词
- 常用词“追、逐”之演变研究
- 2011年
- 表示"追逐、追赶"这一义位,先秦主要用单音词"追"、"逐"来表示,"追"、"逐"在用法上存在一些差异。西汉时,"追"在文献中数量大增,且用法灵活,口语中"追"已经开始了对"逐"的替换。历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最晚南朝梁时,口语中常用词"追"实现了对"逐"的替换。
- 杨明泽曾利斌
- 关键词:常用词
- 常用词“举”和“抬”的历时演变被引量:1
- 2012年
- "举"、"抬"二词是表示"托物使之向上"的同义词。先秦至东汉,只有"举"在常用词范围。"抬"自东汉时始见,东汉至宋元的用例都很少,没有进入常用词范围。宋元时期与"举"的竞争始见端倪。明清时期,"抬"、"举"对象分工明显,出现的文献界域划分,"抬"适用范围很广,但是尚未进入常用词范围。现代汉语中"举"、"抬"分布互补,都成为常用词。
- 叶桂郴王伟静
- 常用词“伪、假”之意义演变研究
- 2010年
- 表示"非真"义,先秦多用"伪",现代汉语则说"假"。"假"对"伪"的替换是逐步完成的,南北朝时期,"假"已经在口语中替代了"伪";在书面语中的替换要晚一些,大致在宋代完成。
- 杨明泽
- 关键词:常用词
- “菽”、“豆”历时演变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先秦至秦,"豆科植物或其果实"的能指基本是"菽"。汉代,"豆"进入"豆科植物或其果实"义域,与"菽"同为常用词。魏晋南北朝,"菽"多用于史书或其他书面用语,"菽"退出常用词范围。唐以降至清代,"菽"保留于书面语,"豆"的使用极为广泛;到现代,"菽"退出历史舞台,"豆"在现代汉语中成为专门指称"豆科植物或其果实"的词。
- 王伟静叶桂郴
- 常用词“栉”、“梳”之演变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栉"是先秦时期表示"梳头用具"义的常用词。"梳"在口语中出现不晚于东汉末。在魏晋时期,"梳"和"栉"之间在文学语言中呈现同义竞争状态。南北朝时期,"梳"取代"栉"成为"梳头用具"义的常用语。隋唐时期,这种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
- 杨明泽叶桂郴
- 关键词:常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