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4BA520A12)

作品数:15 被引量:716H指数:12
相关作者:赵明贺帆李升东冯波司纪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小麦
  • 4篇玉米
  • 3篇氮肥
  • 3篇水稻
  • 3篇农杆菌
  • 3篇基因
  • 3篇高产
  • 2篇杂种
  • 2篇杂种优势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模式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2篇基因型
  • 2篇根癌
  • 2篇根癌农杆菌
  • 2篇光合速率
  • 2篇光合特性
  • 2篇光合性能
  • 2篇超高产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山东省农业科...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国际水稻研究...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平鲁区职业中...

作者

  • 7篇赵明
  • 4篇贺帆
  • 4篇王法宏
  • 4篇孔令安
  • 4篇丁在松
  • 4篇司纪升
  • 4篇冯波
  • 4篇李升东
  • 3篇张宾
  • 2篇李霞
  • 2篇黄见良
  • 2篇刘延忠
  • 2篇高志强
  • 2篇张彬
  • 2篇崔克辉
  • 2篇王美云
  • 2篇董志强
  • 2篇彭少兵
  • 1篇方立锋
  • 1篇李连禄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Agricu...
  • 1篇2008中国...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ffects of N Rates on Canopy Microclimate and Population Health in Irrigated Rice被引量:17
2009年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N rates on rice canopy microclimate and community health so as to provide a sci- entific basis for studying the production potential in irrigated rice with healthy canopy. Method The effects of rice population structure traits under different N rates on rice canopy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 RH), light transmittance and sheath blight were studied by using Sunscan canopy analysis system and HOBO( Pro Temp/RH IS logger).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eaf area index, plant height and tiller number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anopy cooling, RH enhancing and light reducing. Extremely significant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ships existed among canopy day temperature, day RH, LAI and tiller number, and among light transmittance, tiller number and plant height. At flowering stage, per unit LAI could result in a day-maximum-temperature (Tmax) deceasing of 0.87℃ and a day-minimum-RH (RHmin) enhancing of 2.5% within canopy. Similarly, 100 plants per ms could respectively cause a Tmax deceasing of 1.23℃ and an RHmin enhancing of 3.3% in rice canopy. And per 10 cm plant height and 100 plants per m^2 could respectively reduce 9.3% and 7.8% of light in canopy. Conclusion Sheath blight disease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s the canopy day temperature decreased, day RH increased and light transmittance reduced. Bigger canopy from higher nitrogen level treatment leads to a more stable canopy microclimate with little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RH during day and night, which has the risk of worsening canopy health. Thus, moderately controlling the space development of canopy is the basis of constructing healthy canopy in rice.
贺帆
关键词:RICE
小麦基因型对根癌农杆菌菌株敏感性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以栽培冬小麦运丰优、临优145、中优9507的成熟胚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用C58c1、EHA105和LBA4404 3个根癌农杆菌菌株(都含有pCAMBI1301质粒)研究小麦基因型对根癌农杆菌的敏感性,以及根癌农杆菌对小麦的侵染能力。结果表明,小麦基因型对根癌农杆菌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以临优145最敏感。根癌农杆菌菌株对小麦成熟胚侵染能力不同,含有pCAMBI1301(p1301)质粒的C58c1侵染能力较强,但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
张彬赵明贾栋高志强马建军
关键词:小麦基因型根癌农杆菌成熟胚
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9
2006年
为了深入研究小麦垄作栽培的增产机理,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了小麦不同种植方式(垄作和传统平作)的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垄作小麦冠层不同层次(上、中、下层)叶面积系数均高于平作小麦,并且群体透光率在各时期垄作也优于平作;垄作小麦的群体和旗叶光合速率及干物质积累等指标也大于平作。表明小麦垄作栽培显著改善了群体质量。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的调查表明,垄作栽培提高了小麦茎秆基部充实度,因而垄作小麦的抗倒伏能力较强。垄作小麦较平作小麦增产11%左右。
司纪升王法宏李升东冯波孔令安
关键词:小麦
家稗Pdk基因叶片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的导入
2007年
【研究目的】构建含家稗Pdk基因的叶片特异性表达载体;【方法】通过PstI和SalI单酶切分别从质粒pRGN及pUCm-Pdk上获得Rubisco小亚基启动子和Pdk基因,将其连入表达载体pCAMBI1301,并通过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结果】构建了由Rubisco小亚基启动子调控的Pdk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1301-Prbs-Pdk,选择标记基因为Hpt(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经酶切和PCR鉴定,表达载体已成功导入农杆菌EHA105中;【结论】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是C4光合途径中的关键光合酶,本实验中构建了含有rbcs启动子的适于单子叶植物转化的Pdk基因表达载体,为提高转基因植物光合效率奠定了基础。
王金明赵明丁在松张斌郭志江
关键词:根癌农杆菌
低温冷凉地区超高产春玉米群体生长分析研究被引量:41
2007年
以“三合模式”为基础,从产量构成、光合性能、源库3方面对东北雨养玉米产区产量水平高于1.5×104kg/hm2的不同密度玉米群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东北雨养地区玉米要获得高于1.5×104kg/hm2的产量,须选择耐密性品种,密度介于80000~87000株/hm2,叶片光能持续期长,吐丝后光合势大于2.87×106m2/(d·hm2),叶面积比率与叶面积维持在合理水平,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大于5.21g/(m2·d),营养生长时期相对生长率迅速,吐丝到灌浆期相对生长率稳定,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高于16192.48kg/hm2,转化率大于83.6%,经济系数维持在0.5左右。
陈传永董志强赵明张宾朱平
关键词:玉米超高产
施氮水平对不同栽培模式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氮素水平与小麦后期旗叶衰老有着密切关系。中氮和高氮处理与低氮和无氮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SOD和POD的活性,相对改善了细胞中活性氧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衡,减少了细胞内过氧化物的积累,减缓了叶片衰老;但平作栽培小麦264kg/hm2水平(N3处理)与165kg/hm2水平(N2处理)间的SOD、POD活性、MDA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表明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增加施氮量对延缓小麦旗叶衰老无显著效应。通过对垄作和平作2种栽培模式的比较发现,小麦旗叶衰老进程分为两个阶段;平作小麦以花后14天,垄作小麦以花后21天为拐点,前期为缓慢衰老期,后期为急剧衰老期。在缓慢衰老期,旗叶POD、SOD活性,叶绿素含量会略有上升;而进入急剧衰老期后,上述3个生理指标都急剧下降。平作小麦比垄作小麦提前进入急剧衰老期。氮素水平为165kg/hm2时,2种栽培模式均可以获得中产以上产量;264kg/hm2水平下能够获得更高的产量,且垄作栽培小麦的增产优势较平作小麦更明显。
冯波王法宏刘延忠孔令安张宾李升东司纪升
关键词:小麦施氮水平栽培模式旗叶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杂交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64
2008年
【目的】探讨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对氮素的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对其吸氮特性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水稻叶片叶色存在基因型差异,汕优63顶叶的SPAD值比两优培九平均低1.7~2.0个数值单位。在实时氮肥管理模式下,施氮量与SPAD预设阈值呈指数相关关系。对于汕优63而言,Nrate=0.9956e0.132SPAD(r2=0.8338**),对于两优培九则为Nrate=0.1565e0.173SPAD(r2=0.9508**)。在SPAD预设阈值介于36~40的范围内,若要保持两个品种同一时期顶叶的SPAD值相同,汕优63比两优培九需要多施用氮肥37.3kgN·ha-1。【结论】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当氮肥平均用量接近160kgN·ha-1时,两优培九的吸氮能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汕优63相当;其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高于汕优63;其氮素收获指数低于汕优63。此外,两优培九比汕优63表现出较高的耐肥抗倒伏能力。
贺帆黄见良崔克辉王强汤蕾蕾龚伟华徐波彭少兵Ronald J.Buresh
关键词:杂交水稻氮肥利用率
玉米光合性能的杂种优势日变化
为探明玉米杂种优势光合性能的日变化规律和光合性能的杂种优势对环境的响应,以4个不同光合速率的玉米自交系及组配的2个杂交种为材料,在吐丝期进行了光合速率(P)、蒸腾速率(T)、气孔导度(G)、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性...
李霞丁在松李连禄王美云赵明
文献传递
产量15000kg·ha^(-1)以上夏玉米灌浆期间的光合特性被引量:228
2007年
【目的】探讨产量15000kg·ha-1以上夏玉米籽粒灌浆期的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方法】在多年高产试验基础上,选用3个具有高产潜力的玉米杂交种,采用78000株/ha的密度大田种植。以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果穗叶的光合特征参数来评价产量15000kg·ha-1以上的夏玉米光合生理活性;以Richards模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结果】3个玉米杂交种均可实现15000kg·ha-1以上的高产,以先玉335(XY335)产量最高。对籽粒产量形成的Richards解析表明,籽粒灌浆启动快且高灌浆速率持续时间和生长活跃期(50d以上)长的杂交种更容易实现高产。产量15000kg·ha-1以上3个杂交种表现出灌浆前期净光合速率、PEPCase活性和RuBPCase活性较高,后期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缓慢的特点,整个灌浆期间叶绿素a/b比值始终较高。3个杂交种中XY335叶片光合生理活性最高,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的高值持续期分别达50d和60d以上。【结论】在玉米高产高密度栽培条件下,重视叶片的光合生理活性的改善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维持较高灌浆速率和较长活跃生长期,实现15000kg·ha-1以上的高产目标。
黄振喜王永军王空军李登海赵明柳京国董树亭王洪军王军海杨今胜
关键词:夏玉米超高产籽粒灌浆光合特性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6
2007年
【目的】探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指导下的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方式的产量与产量形成以及相应的稻米品质特性。【结果】在实时氮肥管理(RTNM)模式下,两优培九和汕优63各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增产幅度分别达21.12%~57.65%和15.00%~31.18%。在实地氮肥管理(SSNM)模式下,两优培九和汕优63SSNM处理比不施氮小区增产幅度分别达45.44%~50.71%和28.53%~32.40%。两优培九SPAD阈值分别由34~45的RTNM模式下,当SPAD阈值介于38~41之间时(氮肥用量120~165kgN·ha-1)可以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汕优63则以SPAD阈值36~39(氮肥用量:120~165kgN·ha-1)范围内有利于改善米质。SSNM模式下以SPAD施肥阈值为37-39(氮肥用量130kgN·ha-1)进行氮肥运筹能显著改善两优培九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SSNM模式下汕优63以SPAD阈值为35~37时稻米品质相对较好,同时产量也比较高。【结论】实时实地氮肥管理能较好地协调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关键措施是依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预设SPAD阈值。在本试验条件下,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两优培九以SPAD38~39、汕优63以SPAD35~37左右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部分地改善米质,可以作为生产上应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时的推荐阈值。
贺帆黄见良崔克辉曾建敏徐波彭少兵R J Buresh
关键词:水稻稻米品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