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625007)

作品数:10 被引量:230H指数:8
相关作者:沈吉张恩楼王苏民刘兴起蒋庆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湖泊沉积
  • 5篇湖泊
  • 3篇沉积物
  • 2篇年龄
  • 2篇气候
  • 2篇全新世
  • 2篇西南季风
  • 2篇季风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中国湖泊
  • 1篇盛冰期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环境
  • 1篇气候演化
  • 1篇铅污染
  • 1篇区域气候
  • 1篇全新世以来
  • 1篇孢粉
  • 1篇孢粉记录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0篇沈吉
  • 5篇张恩楼
  • 4篇王苏民
  • 3篇蒋庆丰
  • 3篇肖霞云
  • 3篇刘兴起
  • 2篇姚远
  • 2篇肖海丰
  • 2篇汪勇
  • 1篇安芷生
  • 1篇童国榜
  • 1篇姚书春
  • 1篇强小科
  • 1篇薛滨
  • 1篇刘恩峰
  • 1篇吴健

传媒

  • 4篇湖泊科学
  • 3篇科学通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湖全新世硬水效应随时间变化性及其对沉积物^(14)C年龄的校正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研究青海湖全新世硬水效应变化与大气^(14)C浓度(X_(atm))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湖水溶解无机碳(DIC)与大气^(14)C浓度之比值(X_(DIC)/X_(atm))约为0.790.利用已知X_(atm)随时间变化曲线重建了青海湖全新世的硬水效应,并对沉积物年龄作了相应校正.结果表明,青海湖全新世沉积物(有机质)^(14)C年龄偏老主要缘于湖泊硬水效应,从全新世早期的1000a左右升高到核爆近前的2300a左右,核爆效应之后2005AD又降至1500a左右,其变化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X_(atm)的波动(对应于以上3个时期,根据X_(atm)所恢复的硬水效应分别为1100a、2150a、1313a).在此基础上,利用硬水效应校正表对青海湖全新世沉积物^(14)C年龄进行了分阶段校正,基于此校正年龄的红度曲线较好地响应了9000-8000cal aBP、6000-5000cal aBP、4200-3800cal aBP、3500-2500cal aBP、1200-1000cal aBP和600-150cal aBP等全球性冷事件.
汪勇沈吉刘兴起王苏民张恩楼
我国湖泊环境演变及其成因机制研究现状被引量:18
2009年
湖泊沉积忠实地记录了湖泊环境变化的各类信息。不同时间尺度的湖泊环境变化分别受到构造、气候与人类活动三个方面的驱动机制的影响。影响中国湖泊环境变化的最主要的构造运动是青藏高原的隆升;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是东亚季风系统带来的一系列作用;而人类活动的影响则比较复杂,不仅有流域植被、土壤性质的改变导致输入湖泊物质的变化,也有人类活动直接改造湖泊,如围垦、封堵等。准确地分析湖泊环境变化的各种过程与规律,特别是定量刻画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的湖泊环境响应过程与驱动机理,是当今科学界的热点。
王苏民薛滨沈吉姚书春
关键词:湖泊环境演变
湖泊沉积物^(14)C年龄硬水效应校正初探——以青海湖为例被引量:17
2007年
在深入探讨湖泊硬水效应成因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借鉴海洋碳库效应校正方法,首次利用湖水和大气^(14)C放射性比度之间关系的方法对青海湖沉积物^(14)C年龄进行硬水效应校正,并重建了青海湖硬水效应在过去8 ka中的变化过程.笔者认为,青海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14)C年龄不老于1549 aBP,青海湖硬水效应在7000-1000 aBP期间是逐渐增强的.
汪勇沈吉吴健刘兴起张恩楼刘恩峰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
末次盛冰期以来中国湖泊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综述:来自湖泊沉积的证据被引量:37
2012年
系统地归纳了湖泊环境演变研究的沉积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适当分类.综述了末次盛冰期以来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区、云贵高原以及东部平原地区湖泊时空演变的过程与特征,并从不同时间尺度探讨湖泊环境演变的驱动机制.提出未来该领域亟待深入开展的工作,包括加强湖泊环境指标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科学涵义认识,拓展高分辨率湖泊环境演变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异规律的研究,关注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的影响,以及进一步加强中国第四纪湖泊数据库建设等.
沈吉
关键词:中国湖泊末次盛冰期
云南鹤庆深钻揭示的区域气候轨道尺度演化被引量:14
2007年
以云南鹤庆盆地737m深钻湖泊岩芯为材料,在对碳酸盐、烧失量指标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分阶段探讨碳酸盐、烧失量指标演化特点,然后采用交叉频谱分析和滤波分析方法,探索西南季风的轨道尺度演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地球轨道参数的斜率、岁差周期是驱动西南季风演化的重要因素;其次,全球冰量变化和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南季风演化也有重要影响.
沈吉肖海丰王苏民安芷生强小科肖霞云
关键词:西南季风
西风区全新世以来湖泊沉积记录的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被引量:40
2007年
选择位于西风区的乌伦古湖为研究对象,利用AMS14C测年手段建立了乌伦古湖沉积岩芯全新世以来的时间序列.对湖泊沉积物中的孢粉、TOC,TN、有机δ13Corg、介形组合及其壳体δ18O,δ13Ccarb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全新世以来乌伦古湖地区古气候经历了温干(10.0~7.6cal ka BP)-暖湿(7.6~5.3cal ka BP)-暖干(5.3~3.6cal ka BP)-温干(3.6~2.1cal ka BP)-温湿(2.1~1.3cal ka BP)-凉干(1.3cal ka BP以来)的变化过程.随着气候的变化,湖泊曾出现明显的高湖面时期(7.6~5.3cal ka BP)和两次较大规模的退缩(5.3~3.6和1.3cal ka BP以来).乌伦古湖地区的气候环境演化与周边区域环境变化记录有很好的一致性,响应了区域环境变化和全球气候突变事件,基本遵循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
蒋庆丰沈吉刘兴起张恩楼肖霞云
关键词:全新世高分辨率古气候环境
云南属都湖沉积物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被引量:9
2008年
通过对属都湖短岩芯Esdr1重金属元素的分析,结合沉积物粒度、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资料,讨论属都湖沉积物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Al、Mg、Co、Zn、Cr、Ti、V、Cu、Ni等元素含量变化与粘土含量、夏季降水量显著相关,降水导致的流域侵蚀强弱变化是影响元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元素Pb含量从岩芯底部到顶部总体呈上升趋势,25-17.5cm沉积物中Pb含量较稳定主要为自然侵蚀过程控制;17.5-10.5cm沉积物中Pb含量迅速增加后逐渐降低推测为20世纪50年代湖区附近矿山开采产生的粉尘沉降的影响;10.5-0cmPb含量逐渐增加,80年代以后大气中Pb含量上升,Pb在流域的干湿沉降应是岩芯上部Pb含量升高的原因.在氧化还原作用下沉积物中Fe、Mn易在沉积物-水界面发生再迁移,25-7.5cm沉积物中的Fe、Mn含量变化特征为沉积后再迁移作用的结果;7.5-0cmFe和Mn含量明显上升,夏季降水量增加导致流域侵蚀增强和土壤的潜育化可能是岩芯上部Fe、Mn含量显著上升的原因.
姚远张恩楼沈吉蒋庆丰
关键词:金属元素聚类分析湖泊沉积大气铅污染
鹤庆深钻孢粉记录揭示的气候变化与西南季风演化被引量:6
2009年
本文在鹤庆深钻孢粉分析的基础上,把各孢粉类型划分成不同的孢粉生态组,结合孢粉多样性指数,系统重建云南鹤庆地区2.78Ma以来的古气候演化所经历的8个大的阶段,与西南季风在滇西北地区8次大的变化相对应:即在2.729—2.608Ma和0.118Ma—11.83kaBP期间,气候整体湿润,冬、夏季降水的季节性较强,反映西南季风相对较强盛;1.447—0.342Ma期间,气候整体逐渐变湿,冷暖、干湿变化幅度逐渐变大,气候组合特征逐渐变复杂,反映西南季风逐渐增强,其波动幅度也逐渐变大,并于0.991—0.342Ma期间达到最强盛,其波动幅度也最大;而在2.780—2.729Ma、2.608—1.447Ma和0.342—0.118Ma期间,气候普遍相对温暖干旱,西南季风相对较弱。
肖霞云沈吉王苏民肖海丰童国榜
关键词:气候变化西南季风鹤庆盆地
湖泊沉积研究的历史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02
2009年
回顾了国际和国内湖泊沉积研究历史,论述了国际古湖泊学研究的两大方向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湖泊沉积研究进行了综述.针对目前湖泊沉积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湖泊沉积环境指标的基础理论研究,提高时间分辨率,关注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的影响,开展湖泊沉积界面过程与机理研究,以及进一步加强区域和全球对比等建议与展望.
沈吉
关键词:湖泊沉积
云南属都湖流域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响应被引量:12
2007年
通过对属都湖Esdr1孔沉积物粒度、磁化率等指标研究,利用137Cs建立年代标尺,结合文献和降水数据讨论了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7-14 cm(1958—1970年)沉积物中粗颗粒的砂含量和磁化率值急剧增加,分析应是20世纪50年代末流域大面积砍伐森林,强烈的水土流失所致;14-8 cm(1970—1988年)沉积物粒径变细,磁化率值降低,指示流域植被逐渐恢复,流域侵蚀减弱;8-0 cm(1988年至今)沉积物黏土含量升高、砂含量降低,应是湖泊出口处修建的水坝改变了湖泊水动力条件所致。
姚远张恩楼沈吉蒋庆丰
关键词:湖泊沉积粒度磁化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