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8002-004B)
- 作品数:8 被引量:74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振林尹燕枰杨敏孙兰珍董汉松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黄淮冬麦区175个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SSR标记与株高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被引量:46
- 2012年
- 为了解小麦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株高、产量相关性状相关标记的等位变异,选用108对覆盖小麦各同源染色体且多态性高的SSR引物,对黄淮麦区175个小麦品种进行分析。共检测到448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4.15个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2~14个;全部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075~0.869,平均为0.561。聚类分析显示同一地区或同一育种单位育成的、具有共同亲本的品种多数聚为一类。关联分析表明,与株高、产量相关性状显著关联(P<0.01)的标记有23个,其中3个标记达到极显著(P<0.001)水平。标记wmc128(1B)和wmc236(3B)与小穗数极显著相关,分别解释小穗数变异的10.5%和8.0%;标记Xgwm129(2B)与千粒重达到极显著相关,可以解释千粒重变异的19.3%。
- 武玉国吴承来秦保平王振林黄玮杨敏尹燕枰
- 关键词:小麦SSR等位变异
- 外源Hpa1_(10-42)基因导入对小麦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以4个抗性较强的转Hpa110-42基因小麦株系和扬麦16(YM16)为试验材料,对其株高、穗下节间长度、旗叶长宽、穗长、小穗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和籽粒中淀粉、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以探讨外源基因的导入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各株系的株高显著降低,小穗数和千粒重显著上升,而穗下节间长和旗叶宽无显著差异;4个转基因株系中,2个株系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高于YM16,1个株系的含量与受体无显著差异;而所有转基因株系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也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外源Hpa110-42基因的插入对小麦的部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产生了一定影响。
- 秦保平杨敏王振林尹燕枰
- 关键词:转基因小麦农艺性状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
- 转AtMYB44基因小麦的获得和检测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评价拟南芥转录因子AtMYB44基因对小麦抗病能力的影响,以小麦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以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hosphomannose isomerase,PMI)基因作为选择标记,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带有At-MYB44基因的表达质粒AF234296-44导入小麦品种扬麦158.经过2~3次甘露糖筛选后,获得75株再生苗.通过氯酚红(chlorophenol red,CPR)染色获得40株CPR阳性再生苗,进一步通过标记基因PMI和目的基因AtMYB44的PCR检测,获得22株PCR阳性植株,转化率为0.306%.结果初步表明AtMYB44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获得了生物安全标记的转AtMYB44基因小麦.
- 柳金伟焦娇张洪滨梁元存
- 关键词:小麦转基因
-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彩色小麦的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4
- 2012年
- 为探讨彩色小麦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利用305对多态性SSR引物检测了18个彩色小麦品种(系)。共检测到108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3.6个。红粒、紫红粒小麦的等位变异数在7个部分同源群的排序为HG3>HG2>HG1>HG4>HG5>HG7>HG6,黑粒和蓝粒小麦的排序为HG3>HG2>HG1和HG4>HG5>HG7>HG6。不同粒色小麦的SSR标记多态信息含量相近,其中红粒和紫红粒小麦为0.525~0.543,黑粒和蓝粒小麦为0.517~0.545。18个品种(系)的遗传差异极显著(P=0.0001),遗传相似系数在0.41~0.76之间。UPGMA聚类分析将18份材料分为6群,类群分布与亲缘关系及其地域相关。
- 黄玮杨敏秦保平王振林武玉国孙兰珍尹燕枰
- 关键词:彩色小麦SSR标记
- 植物核质转运与抗病防卫反应信号传导交叉调控被引量:3
- 2011年
- 核质转运过程是真核生物对信号传导进行精密调控的重要途径,核输入载体蛋白(importin,IMP)和核孔蛋白(nucleo-porin,Nup)对此承担重要功能。植物擅长使用这两类蛋白质对抗病防卫反应信号传导进行调控,影响多种激素信号传导通路。水杨酸、乙烯、茉莉酸是介导植物防卫反应的最重要的激素信号,水杨酸信号传导靠含锚蛋白序列的NPR1来调控系统性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并经常与乙烯或茉莉酸对抗,而茉莉酸与乙烯常常协作。已知完全测序的拟南芥基因组至少含有26种IMP基因和18种Nup基因。据他人和笔者最近研究,IMP和Nup基因至少分别有7种可影响拟南芥的抗病性,是SAR的必要因子。初步证明IMPα-3、Nup88和Nup96促进NPR1核质转运与SAR发生发展,而Nup98对SAR则有抑制作用。根据生物信息学,IMPα-3、Nup88、Nup96和Nup98基因不仅受水杨酸而且受乙烯和茉莉酸诱导,说明分子核质运输的竞争或协同作用可能是信号交叉调控的一个重要机制。
- 吕贝贝孙伟伟李亮董汉松
- 关键词:核质转运信号传导防卫反应植物抗病性
- 转Hpa1(10-42)小麦分子鉴定及赤霉病抗性功能评价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筛选出抗赤霉病转Hpa110-42小麦植株,为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方法】以转Hpa110-42小麦T2植株和受体扬麦158为供试材料,通过PCR、Southern blotting、RT-PCR等分子技术进行外源基因的整合与表达检测,并采用单花滴注法鉴定转基因小麦的赤霉病抗性,同时探讨其抗性生理。【结果】经分子检测证明,外源Hpa110-42以1—3个拷贝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并能够稳定遗传,在转录水平上也能正常表达。赤霉病抗性鉴定表明,株系T2-17、T2-15、T2-68、T2-44和T2-36的平均病小穗率极显著低于扬麦158。除T2-17外,其余株系的平均病小穗率极显著高于苏麦3号,均未达到苏麦3号的抗性水平。T2-17株系平均病小穗率显著低于T2-15、T2-68和T2-44,极显著低于T2-36、T2-11和T2-20株系。抗性生理分析显示,接种赤霉菌孢子后,所有植株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上升,但转基因高抗植株比扬麦158上升更快,而感病株上升相对缓慢;尽管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但转基因植株的高抗植株始终高于其它株。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赤霉病抗性等级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外源Hpa110-42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能稳定遗传并正常表达,正向参与了小麦赤霉病抗性调控,获得了抗赤霉病转Hpa110-42小麦植株。
- 杨敏秦保平刘昌来蔡洪生王振林梁元存尹燕枰
- 关键词:转基因小麦赤霉病抗性生理
- 灌浆期遮光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花青素积累与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为探讨光照条件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花青素合成与积累的影响,以红粒小麦品种(系)D4红、红5、黑小麦76,黑粒小麦品系D4黑、昌邑黑麦,以及普通小麦济麦19(白粒)为材料,研究穗部遮光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花青素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全灌浆期穗部遮光或后期遮光对籽粒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前期遮光,说明籽粒灌浆后期是花青素合成的关键时期。穗部遮光对D4红、红5及黑小麦76籽粒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显著大于黑粒小麦昌邑黑麦与D4黑。3个红粒品种(系)全灌浆期遮光后籽粒花青素含量不足1Ug-1,与白粒品种类似,而前期遮光后期恢复光照后籽粒花青素迅速合成。与未遮光的对照比较,遮光对2个黑粒小麦品系花青素含量影响虽达显著水平,但遮光后黑粒品系花青素含量仍在2U g-1以上。说明黑粒与红粒小麦籽粒花青素的合成途径不同。红粒小麦的花青素合成可能是一种依赖光的合成途径,而黑粒小麦中可能是依光型和非依光型两种合成途径,且后者是其主要途径。有色小麦籽粒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变化趋势是灌浆前期低,中后期高,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则呈前期高,中后期低的变化趋势。未遮光处理的有色小麦,其不同时期籽粒花青素含量与PAL和CHI活性变化趋于一致,且呈显著正相关,表明CHI与PAL是有色小麦籽粒花青素合成的关键酶。黑粒小麦的花青素含量与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红粒的相关性不显著。遮光后籽粒的花青素含量变化与酶活性变化趋势不一致,说明光照条件对籽粒花青素合成的影响并非直接通过3种酶活性的变化而起作用。
- 王海伟王振林王平王树刚黄玮武玉国孙兰珍尹燕枰
- 关键词:苯丙氨酸解氨酶查尔酮异构酶多酚氧化酶遮光
- 拟南芥韧皮部防卫反应转录调控与小麦抗蚜虫机制被引量:2
- 2012年
- 植物在受蚜虫侵袭时,乙烯或茉莉酸信号与MYB转录因子调控韧皮部防卫反应,凝集素类韧皮部蛋白(PP)与葡聚糖合酶(GSL)催化生成的胼胝质堵塞筛管细胞壁和筛孔,妨碍蚜虫刺吸韧皮部。根据笔者在拟南芥上的研究,韧皮部防卫反应由转录因子AtMYB44与乙烯信号调控,AtMYB44直接作用于乙烯信号传导调控因子EIN2,启动EIN2基因表达,EIN2转而调控韧皮部防卫反应和对桃蚜的抗性。与拟南芥相比,普通小麦基因组容量超出120多倍,不同基因家族成员冗余程度很高,功能复杂,多种机制交叉作用,影响抗虫防卫反应。小麦编码MYB、GSL和凝集素及其受体蛋白的73、22和50种基因已有全长序列克隆,哪些基因参与小麦针对蚜虫的韧皮部防卫反应以及它们与乙烯或茉莉酸信号的功能关系等问题,目前还不清楚。通过信号传导抑制剂药理学试验与基因沉默效应,鉴定参与小麦抗蚜作用的乙烯或茉莉酸信号传导因子;使用基因沉默、过表达以及荧光蛋白激光共聚焦检测技术,鉴定受乙烯或茉莉酸调控并对小麦抗蚜有调控功能的MYB、PP和GSL种类;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等试验,研究MYB对PP和GSL基因表达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可以阐释小麦抗蚜防卫反应转录调控与信号传导的关键环节。
- 张春玲付茂强徐衡董汉松
- 关键词:转录调控信号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