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1028)

作品数:11 被引量:216H指数:9
相关作者:李忠勤焦克勤井哲帆赵中平王飞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冰川
  • 4篇天山乌鲁木齐...
  • 3篇天山乌鲁木齐...
  • 2篇雪坑
  • 1篇地形要素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行长
  • 1篇雪冰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山脉
  • 1篇水文
  • 1篇天山山脉
  • 1篇气溶胶
  • 1篇气温
  • 1篇乌鲁木齐河源...
  • 1篇离子
  • 1篇离子色谱
  • 1篇离子色谱法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李忠勤
  • 4篇焦克勤
  • 3篇王飞腾
  • 3篇赵中平
  • 3篇井哲帆
  • 2篇董志文
  • 2篇杨惠安
  • 2篇尤晓妮
  • 2篇王文彬
  • 2篇韩添丁
  • 2篇张明军
  • 1篇陈正华
  • 1篇李向应
  • 1篇刘时银
  • 1篇叶柏生
  • 1篇姚檀栋
  • 1篇叶佰生
  • 1篇丁永建
  • 1篇朱宇漫
  • 1篇朱宇曼

传媒

  • 3篇冰川冻土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现代科学仪器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Chines...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Fresh Snow Deposition on Urumqi Glacier No.1 of Tianshan Mountains, China被引量:5
2010年
Ice and snow chemistry of alpine glaciers is crucial for the research of regional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change. Fresh snow samples were weekly collected from Urumqi Glacier No.1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Xin- jiang, China, and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major ions, mineral dust, δ18O and trace metals wer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major ions in the snow are Ca2+ > SO42-> NH4+ > NO3-> Cl-> Na+ > Mg2+ > K+, in which Ca2+ is the dominant cation, and SO42-is the dominant anion. All major ions have close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each other except NO3-. δ18O show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ir temperature chang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Mineral dust particle and major ionic concentrations in fresh snow have obvious seasonal change,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in spring but low concentration in summer and autum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hemical mass input from Asian dust activity to snow is very significant. Temporal changes of trace metals in fresh snow, e.g., Cd, Pb, Zn, Al, Fe, have shown that human-induced pollution of central Asian region also has large contribution to the snow chemistry on alpine glacier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LI ZhongqinLI HuilinDONG ZhiwenZHANG Mingjun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季节变化及淋溶过程被引量:16
2006年
自2002年9月14日至2004年9月28日,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雪坑中连续观测取样,频率为1次/周。对表层雪样品和粒雪坑样品的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雪的pH值和电导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与本区域的主导山谷风风向NE和ENE密切相关。在春季,由于尘暴发生频率的增加,表层雪的pH值呈现较强碱性,电导率达到最大值;在冬季,由于原生气溶胶向次生气溶胶的转化,pH值呈现较弱碱性,电导率达到最小值。在后沉积过程中(2003年10月4日至2004年9月8日),雪坑中不同时期的pH值和电导率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淋溶过程。电导率的峰值P1进入粒雪冰的时间比与它相对应的大粒径(直径>10μm)微粒的浓度峰值提前40天左右;在有的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峰值出现在污化层附近,与污化层的位置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污化层对可溶性离子的淋溶作用可能有一定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Ca2+是影响表层雪中pH值和电导率变化的最主要离子。
李向应李忠勤陈正华赵中平尤晓妮朱宇漫
关键词:雪坑PH值电导率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特征被引量:17
2005年
统计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自 1980年以来冰川表面的单点物质平衡,分析了不同季节物质平衡及其冰川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1号冰川厚度较之 1959年平均减薄了 9 599mm;1997—2002年为实际观测以来连续的强负物质平衡时段,平均物质平衡为 -739. 6mm /a。物质平衡与气温、降水的相关分析显示: 1号冰川物质平衡主要取决于夏季平均气温的高低,二者具有较好的反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 72),而与降水的关系相对较差。2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 1号冰川退缩速度明显增大,尤以 2000—2002年为甚,西支冰川退缩速度为连续的高值(退缩速度分别为 6. 92m/a、6. 95m/a和 6. 25m/a);东支冰川的退缩速度与高度大于 4 200m的高度带区间的平均物质平衡值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 0. 65),表明了 1号冰川进退的动力主要源于冰川积累区的物质平衡大小。
韩添丁刘时银丁永建焦克勤
关键词:气温降水
天山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雪坑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14
2010年
2004~2007年在天山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采集3个雪坑样品。运用相关分析、海盐示踪法等方法,对化学要素的季节变化特征及主要阴阳离子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雪坑中不溶粉尘和主要化学离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期间降雪中粉尘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主要离子的浓度在沙尘季节也明显高于非沙尘季节。雪坑中Ca2+是主要阳离子,SO42-是主要阴离子。除NO3-外,雪坑中其他离子浓度之间均存在较好正相关。表明冰川区主要受中亚地区沙尘活动影响;同时雪坑中的离子(尤其是Na+)除陆源矿物粉尘之外,一定程度源于海洋源。
董志文李忠勤张明军王文彬王飞腾
关键词:天山山脉
离子色谱法测定大气气溶胶中的可溶性离子被引量:43
2004年
以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上采集的大气气溶胶样品为例,就滤膜选取、样品采集、提取方法、分析技术、污染防范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给出了离子色谱法分析中的检测限和不确定值。这种方法和技术同样适用于测定其它偏远高山地区和极地地区大气气溶胶中的可溶性成分。
赵中平李忠勤
关键词:离子色谱气溶胶可溶性离子
过去44年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物质平衡结果及其过程研究被引量:27
2005年
通过1997-2003年度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物质平衡的观测结果,分析比较了过去44年间一号冰川物质平衡、累积物质平衡的变化过程,以及反映气候-地形要素和冰川发育条件要素的平衡线高度和冰川积累区比率,认为一号冰川负平衡波动期随时间推移而递增,目前处于其观测历史上物质平衡亏损最为强烈的时期。
杨惠安李忠勤叶佰生焦克勤井哲帆赵中平
关键词:冰川发育地形要素
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积雪中粉尘微粒沉积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2004—2005年夏季在天山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采集的雪坑样品,对冰川积雪中大气粉尘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粒径介于0.57
董志文李忠勤张明军王文彬王飞腾
关键词:积雪大气粉尘
3.2ka BP以来念青唐古拉山东部则普冰川波动与环境变化被引量:14
2005年
基于野外考察和14C年代测定, 确定了3 2 ka BP以来念青唐古拉山东部则普冰川的冰进序列.新冰期冰进可明显分为3次: 即大拿[14C(3 242±101)a BP]、大拿顶[14C(1 920±110)^(1 540±85)aBP]和白同[14C(1 056±115)a BP]冰进.新冰期盛时, 则普冰川比现代长 6 9 km, 面积大 17 10 km2,雪线降低约157 m, 温度降低1 0~1 9 ℃. 小冰期可分出2次: 即15世纪或16世纪[14C(580±130)aBP]和19世纪[14C(197±80)a BP, (190±80)a BP]冰进. 小冰期盛时, 则普冰川比现代长 2 0 km, 面积大11 16 km2, 雪线降低约100 m, 温度降低0 65~1 23 ℃. 现代则普冰川, 冰面表碛特别发育, 其厚度亦很大, 冰舌末端退缩难以辨认. 但冰川减薄很强烈, 边缘两侧形成 2~3 道现代侧碛, 并高出现代冰面20~30 m. 对埋藏腐殖质土壤层和木炭碎屑经14C年代测定, 结果表明在(720±210)^(2 010±120)a BP间, 波堆藏布流域存在砍伐森林、开垦田地和放牧的人类活动.
焦克勤Shuji Iwata姚檀栋井哲帆李忠勤
关键词:KA环境变化
42a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变化及趋势预测被引量:67
2004年
1959—2000年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发生了显著变化,冰川物质平衡累计达-7976 0mm,冰川末端退缩171 06m,冰川面积缩小0 217km2,冰川厚度平均减薄8 86m,冰储量减小21 9×106m3,冰川运动速度平均减小39 3%,冰川成冰带谱上移,冷渗浸重结晶带消失.从冰川物质平衡反映的气候变化趋势推测,1号冰川要扭亏为盈,改变已有的巨大的物质亏损(-7976 0mm),除非要连续21a出现42a来最大正平衡(+374 0mm).已有的观测研究表明,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出现,1号冰川目前的退缩趋势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至少在未来20~30a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前进.从树木年轮反映的冷暖气候变化周期性推测,目前正处小冰期以来第三个温暖期.若这次温暖期重现62~67a周期的情况,则温暖气候还将持续20~30a左右.可见1号冰川至少还将持续退缩20~30a.
焦克勤井哲帆韩添丁杨惠安叶柏生李忠勤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不溶微粒的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26
2006年
冰芯中的不溶微粒是反映大气粉尘的良好指标,亦是冰芯定年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不溶微粒在雪层中的季节变化特征,对采自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4130m处的雪冰样品进行不溶微粒分析。表层雪中粗微粒浓度在一年中有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2—3月、6~9月;总微粒只有一个峰值区,出现在4~8月。对比同期气象资料发现,其受降水、大气环流以及局地风影响显著。结合雪层物理剖面和微粒在雪层中的浓度发现:污化层是粗颗粒(直径大于10μm)聚集的区域。对该粒径范围的微粒浓度峰值进行跟踪,发现不溶微粒在雪层中的浓度和位置变化与融水、物理成冰过程密切相关。
尤晓妮李忠勤王飞腾朱宇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