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2004)

作品数:9 被引量:241H指数:7
相关作者:王玉净杨群舒良树杨群王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大学新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9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放射虫
  • 3篇三叠
  • 3篇硅质
  • 3篇硅质岩
  • 2篇岩带
  • 2篇化石
  • 2篇赣东北
  • 1篇地层学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动物群
  • 1篇雅鲁藏布江缝...
  • 1篇岩系
  • 1篇英文
  • 1篇杂岩
  • 1篇三叠纪
  • 1篇三叠世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新泻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江西省地质调...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篇王玉净
  • 5篇杨群
  • 2篇舒良树
  • 1篇尹磊明
  • 1篇楼法生
  • 1篇王博
  • 1篇杨群

传媒

  • 5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Acta G...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南部放射虫微体古生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2年
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以及该带之南的沉积地层带 (特提斯沉积区、北喜马拉雅亚区 )中广泛发育着大量含放射虫地层。放射虫研究在确定该区蛇绿岩的形成时代、解释造山带复杂的地层层序以及揭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古近纪碰撞之前的古海洋盆地的演化历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已发表的文献以及我们正在进行中的初步成果显示 ,藏南地区的含放射虫地层的时代分布为中三叠世 (安尼期 )至晚白垩世 (土仑期 )。这些地层的岩性包括硅质岩、硅质泥岩、凝灰质细碎屑岩和泥晶灰岩等。尽管藏南的放射虫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 ,但系统的放射虫研究与地层研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开展。
杨群松冈笃王玉净
关键词:放射虫微体古生物中生代
藏南泽当雅鲁藏布缝合带中的三叠纪放射虫(英文)被引量:41
2002年
西藏南部泽当西金鲁村附近发现的一套硅质岩含有两个放射虫化石组合 :Capnuchosphaera triassica组合和Pseudostylosphaera nazarovi组合。这些放射虫化石可以同中三叠世拉丁期至晚三叠世卡尼期放射虫动物群对比。这套硅质岩为一外来岩体 ,包括在由高劈理化泥岩组成的混杂岩基质中。这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三叠纪放射虫的首次报道。
王玉净杨群松冈笃小林健太武井雅彦曾庆高
关键词:放射虫三叠纪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和变质岩系中“放射虫硅质岩”的再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中的硅质岩时代问题已成为研究华南区域构造和古地理的焦点之一,长期以来被地质学界认为属于江南古陆元古代“板溪群”的范畴。近年来,关于该构造岩系中存在晚古生代放射虫动物群的报道,导致一些学者怀疑该地区传统的构造古地理格局需要重新解释。对此,许多地学工作者提出异议。为了验证上述放射虫动物群的报道的准确性,从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和区域地质调查等多领域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样品的多次重复系统采集;同时,对已发表的资料进行了再分析。研究显示,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中的硅质岩和板岩的岩石薄片和微体古生物分析样品中未产出放射虫化石,但是在部分硅质岩和板岩样品中却发现了中-新元古代的疑源类化石。有关硅质岩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中Ce异常值、(La/Ce)N比值和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沉积作用与陆源物质有关,沉积环境接近大陆边缘、远离深海远洋环境。
王玉净杨群尹磊明舒良树楼法生王博
关键词:放射虫硅质岩板溪群江南古陆赣东北
On the Age of the Ophiolitic Complexes in Northeastern Jiangxi:A Micropaleontological Analysis被引量:1
2005年
The age assignment of cherts from ophiolitic/metamorphic complexes in northeastern Jiangxi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crucial issues in the tectonic interpretation of South China. The ophiolitic and metamorphic complexes in northeastern Jiangxi have been traditionally regarded as part of the Proterozoic “Banxi (=Penhsi) Group” of the Jiangnan Uplift. However, recent reports of Late Paleozoic radiolarians from the rock complexes have caused some researchers to question the tradi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ctonic and paleogeographic framework in the region; but other workers are suspicious about these findings. In order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the putative radiolarians, we, a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group including micropaleontologists, tectonic specialists and regional geologists, conducted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multiple re-samplings of the localities where the reported fossils were collected. Our comprehensive study shows that the chert of the ophiolitic complex and the associated low-grade metamorphic slate yield Mesoproterozoic and Neoproterozoic acritarchs, confirming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their age assignment (Proterozoic); on the other hand, no recognizable radiolarian fossils have been discovered therein, thus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the recently published result of Paleozoic radiolarian findings. Probable causes for the putative radiolarian findings are thus discussed herei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at the chert sedimentation most probably occurred under a continental margin setting.
YANGQunWANGYujingYINLeimingSHULiangshuLOUFashengWANGBo
关键词:RADIOLARIANS
中国石炭—二叠纪放射虫化石带及古生物地理学意义被引量:12
2007年
中国广西钦州地区和云南西部昌宁—孟连地区的层状硅质岩地层中发育丰富的石炭—二叠纪放射虫生物群,据此建立了22个连续的放射虫化石带。从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长兴期,日本西南区出现的Pseudoalbaillella nodosa带至Neoalbaillella optima带共15个放射虫生物带可与中国同期发育的17个放射虫生物带对比,代表泛大洋(Panthalassa)沉积的部分日本地体和代表古特提斯洋(Palaeo-Tethys)沉积的中国部分构造单元,无论在放射虫生物类群组分还是在化石生物带构成方面都非常相似。晚石炭世—二叠纪放射虫生物地层学资料证实,该时期地球上的两个大洋(泛大洋和特提斯洋)没有明显的分化,可能属于同一大洋体系———古特提斯洋。
王玉净杨群
关键词:放射虫生物地层学古特提斯洋
赣东北地区不同时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3
2004年
赣东北地区硅质岩各时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各时代硅质岩的SiO2 含量变化范围为74 .90 %~ 97.19% ,Si/Al为 10 .84~ 93.2 1,与Al2 O3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表明它们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 ,硅质岩样品的Al2 O3/ (Al2 O3+F2 O3) =0 .6 0~ 0 .99,Ce/Ce =0 .99~ 1.2 2 ,(La /Ce) N=0 .91~ 1.83,V/Y <5 .78,Ti/V >17。上述特征表明本区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而与大洋盆地及洋中脊构造环境无关。自古生代以来 ,该地区没有出现深海大洋盆地环境。
吴新华楼法生王玉净宋志瑞杨群邓国辉黄志忠凌联海
关键词: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环境赣东北
RADIOLARIAN FAUNAS FROM A 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 SEQUENCE IN THE NADANHADA TERRANE,NORTHEAST CHINA
<正>Radiolarians have been recovered from bedded chert section of an Upper Triassic-Lower Jurassic Boundary seq...
Kuei-yu Yeh1 and Qun YANG2 1.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s
文献传递
新疆卡拉麦里蛇绿岩带中硅质岩的放射虫化石被引量:146
2003年
新疆卡拉麦里构造带在奇台县南明水地区可划分为三个岩石-构造单元:①北带,由中泥盆世复理石组成;②南带,由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沉积岩-火山质碎屑岩组成;③蛇绿岩带。三者之间均为断裂接触。蛇绿岩套上部单元的红色硅质岩中发现丰富的放射虫化石,经鉴定,其时代确定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早石炭世杜内期,代表卡拉麦里蛇绿岩形成的晚期年龄。
舒良树王玉净
关键词:硅质岩放射虫化石
中国东北部那丹哈达地体T-J界线地层中的放射虫生物组合(英文)被引量:1
2006年
本研究系统描述了中国东北那丹哈达地体中三叠系顶部和侏罗系下部的放射虫动物群及其系统分类,包括5个放射虫生物群,建立了一个新属,10个新种,并报道了121个种级分类单元。通过与加拿大和日本的相关动物群进行比较研究,我们确定了所描述的放射虫生物群的年代归属分别为:晚三叠世诺利(Norian)晚期至瑞替(Rhaetian)早期,辛涅缪尔(Sinemurian)早、中期。
叶贵玉杨群
关键词:放射虫上三叠统下侏罗统
西藏丁青蛇绿岩带中一个晚三叠世放射虫动物群被引量:20
2002年
西藏丁青地区晚三叠世 Carnian期放射虫动物群共描述 19属 3 5种 (7个未定种 ) ,归于 16科 (亚科 )中。以Capnuchosphaera,Palaeosaturnalis,Perispongidium,Spongostylus,Annulotriassocampe,Poulpus,Xenorum,Veghicyclia,Tetraporobrachia,Canoptum,Xiphotheca等属为主的这个动物群被命名为 Capnuchosphaera triassica组合带。由于 Capnuchosphaera属在全世界广泛分布 ,无论在特提斯生物大区还是环太平洋生物大区 ,以这个属为主的放射虫动物群已成为国际间 Carnian期至
王玉净王建平裴放
关键词:蛇绿岩带晚三叠世放射虫动物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