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820035)
-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郭志远赵琳琳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定罪与量刑分离——论我国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被引量:3
- 2013年
- 国外立法和实践对死刑案件和非死刑案件所适用的证明标准或证明程序并不相同,有的是适用较普通刑事案件有罪判决更高的证明标准,有的虽适用相同的证明标准,但在适用的程序上有严格的限制。我国死刑案件并无单独的证明标准,且程序保障制度不完善,为体现对被告人生命权的尊重和保障,对其定罪与量刑应实行不同的证明标准,分别为"排除合理怀疑的唯一性"和"确定无疑的唯一性",将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量刑事实的证明标准确定为"可能成立",将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量刑事实的证明标准确定为"确定无疑"。
- 郭志远
- 关键词:死刑案件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
- 我国讯问录音录像证据规则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作为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成果,新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讯问录音录像制度,这有利于规范侦查讯问和遏制刑讯逼供等取证行为,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但该制度在立法上只是原则性规定,操作性较弱,证据规则内容缺失。结合我国司法实际和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有必要从讯问和录制规则、示证规则和审查判断规则等方面进行补充完善,待条件成熟时出台《讯问录音录像统一证据规则》。
- 郭志远
- 关键词:讯问录音
- 中国公诉证明标准研究——以最新刑诉法修正案为视角被引量:5
- 2012年
- 中国公诉证明标准在具有客观性、主观性优点的同时,也具有与诉讼认识规律不符、模糊性等缺陷。2012年最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排除合理怀疑"确定为"证据确实、充分"的内涵之一。为避免中国公诉证明标准的适用与之混同、正确适用有罪判决证明标准,完善我国公诉证明标准,应坚持高标准、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原则,将之确定为"证据确实、充分的唯一性"。
- 郭志远
- 关键词:公诉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唯一性
- 美国联邦量刑指南实施效果——兼论对我国量刑规范化改革的启示被引量:12
- 2013年
- 量刑公正是刑事司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掀起了量刑改革运动,1987年联邦量刑指南的施行是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推行的量刑规范化改革从中国实际出发,也借鉴了外国的先进经验,对于解决长久以来存在的量刑不公问题具有深远意义。不过,这项改革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尚属新事物,需进一步总结经验再加以完善,美国量刑指南20多年来的实施状况将为此提供启发。
- 郭志远赵琳琳
- 关键词:量刑指南量刑公正量刑标准量刑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