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5B02-05)

作品数:13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作者:邓国富陈仁天戴高兴周萌周维永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水稻
  • 5篇选育
  • 5篇杂交
  • 4篇杂交水稻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定位
  • 3篇高产
  • 3篇SATIVA
  • 3篇超级稻
  • 3篇ORYZA
  • 1篇代换系
  • 1篇稻种
  • 1篇稻作
  • 1篇稻作区
  • 1篇对植
  • 1篇多穗
  • 1篇性细胞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机构

  • 6篇广西农业科学...
  • 5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7篇邓国富
  • 6篇周维永
  • 6篇周萌
  • 6篇戴高兴
  • 6篇陈仁天
  • 5篇何光华
  • 5篇高利军
  • 4篇陈韦韦
  • 4篇朱小燕
  • 4篇梁海福
  • 4篇梁世荣
  • 3篇卢宏琮
  • 3篇唐梅
  • 3篇桑贤春
  • 3篇陈荣林
  • 3篇杨正林
  • 3篇凌英华
  • 2篇马娇
  • 2篇任德勇
  • 2篇代高猛

传媒

  • 4篇作物学报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杂交水稻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矮脆突变体dwf1的特性与基因定位被引量:4
2014年
矮脆突变体dwf1(dwarf and fragile 1)来源于EMS诱变处理的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主要表现为根、茎、叶、叶鞘、子粒等器官特别脆,同时植株变矮、叶片披垂。株高、穗长、结实率、节间长以及千粒重有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下降、半纤维素含量增加,机械强度下降。茎秆表面锯齿状突起尖锐,薄壁细胞较野生型小、细胞大小不一致、排列紊乱,细胞形状不规则、长度稍有变短。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9染色体上标记Ind6与Ind4之间,dwf1相对于野生型在LOC_Os09g25490第7外显子上有一个碱基的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由半胱氨酸突变为精氨酸,该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内。dwf1对深入研究水稻变矮变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吴国超桑贤春马娇朱小燕任德勇郭爽蒋钰东杨正林凌英华何光华
关键词:SATIVA矮秆基因定位
一个具有主效晚抽穗基因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鉴定、形态分析及Ehd4-2定位被引量:4
2015年
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种植地区和季节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鉴定抽穗期基因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高代回交和SSR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西恢18为供体亲本的含有1个控制晚抽穗表型的主效单基因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315。Z315携带来自西恢18的5个代换片段,分布于第1、第3、第6和第7染色体上,平均代换片段长度为7.39 Mb。Z315的叶绿素含量、株高、穗长、倒一节间长、倒二叶长、倒三叶长、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总粒数均显著高于受体日本晴,暗示其代换片段可能携带这些性状的QTL。进一步利用日本晴与Z315杂交产生的F1和F2群体对晚抽穗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该晚抽穗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最终将该基因定位于第3染色体RM14283和RM6349之间,物理距离为233 kb。对该区间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和测序,发现1个与抽穗相关的编码锌指蛋白的基因LOC_Os03g02160在日本晴和Z315间存在差异,该基因可能与Ehd4等位,称作Ehd4-2。由于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除代换片段外与受体亲本一致,因此本研究无论对进一步分离其他QTL还是进行基因聚合育种均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向佳李燕樊亚伟许军红郑丽媛何光华杨正林王楠赵芳明
关键词:抽穗期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多穗
超级稻桂两优2号高产制种技术
2013年
桂两优2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籼型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桂科-2S与桂恢582配组育成的两系超级稻组合。根据桂两优2号(桂科-2S/桂恢582)亲本的生育特点和开花习性,结合近几年在华南稻区多季多点的制种实践,总结了桂两优2号高产制种技术。
陈荣林唐梅周维永梁海福戴高兴陈韦韦周萌陈仁天卢宏琮邓国富
关键词:超级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中熟早籼超级稻新品种特优582的选育及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特优582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龙特浦A与自选育的广亲和强恢复系桂恢582配组育成的中熟早籼超级稻新品种。2007年、2008年广西杂交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7 653.45kg/hm2和8 276.70kg/hm2,分别比对照特优63增产6.08%和9.23%,2009年5月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09010);2010年7月高产示范种植产量为10 819.50kg/hm2,达国家双季稻区超级稻品种产量指标要求,2011年1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农办科(2011)10号];2012-2013年连续2年成为国家农业部和广西区农业厅推介的华南稻区主导品种。
戴高兴邓国富陈仁天梁世荣周萌周维永高利军
关键词:超级稻选育
早晚兼用型超级稻新品种桂两优2号的选育及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培育杂种优势强、产量高、适应性广的早晚兼用型超级稻,为广西水稻的高产、稳产及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方法】2004年以自选育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桂科-2S与广亲和强恢复系桂恢582配组后,2005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品比试验,2006-2007年参加广西桂南稻作区早造迟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其综合表现进行观察。【结果】桂两优2号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生育期早造121 d、晚造116 d左右,每穗平均粒数160粒左右,结实率88%,千粒重22.0 g。2005年早造品比试验,桂两优2号平均产量为8797.5 kg/ha,比对照特优63增产6.30%;2006、2007年参加广西桂南稻作区早造迟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646.0、8281.5和8389.5 kg/ha,分别比对照特优63增产9.17%、8.44%和8.10%。2007年早稻在玉林市陆川县百亩高产示范种植桂两优2号,高、中、低产田平均产量为11110.2 kg/ha;2012年早、晚稻在玉林市陆川县的百亩连片双季超级稻丰产示范试验中,早晚稻总产量为21380.1 kg/ha,平均为10690.1 kg/ha。【结论】桂两优2号是广西育成的第一个本土超级稻品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适宜在广西桂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作一季早稻或中稻种植。
戴高兴邓国富陈仁天梁世荣周萌周维永高利军张宗琼
关键词:超级稻选育
杂交水稻特优165高产栽培技术
2014年
特优165系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龙特浦A与自选的恢复系桂165配组育成的感温高产中早熟新组合。桂165是选用来自国际水稻所的P4070选早⑶作母本与印度大穗稻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然后利用F1作母本与恢复系607复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10007号),可在桂中、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桂南稻作区早稻因地制宜种植,应特别注意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陈荣林唐梅周维永梁海福戴高兴陈韦韦周萌陈仁天卢宏琮邓国富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晚稻种植国际水稻所系谱法选育稻作区
膨胀素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调控被引量:3
2013年
根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适应陆生环境的产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调控。膨胀素是调控根系发育的一类重要的细胞壁松弛蛋白。概述了膨胀素基因家族的结构及功能,从生物力学角度重点论述了膨胀素对细胞壁力学性能及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深入了解植物根系的发生、发育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依据。
文文乙豪黄俊丽邹寒艳臧广超康振辉王贵学
关键词:膨胀素生物力学发育调控
水稻叶缘白化突变体mal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5
2014年
植物叶色变化对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生物合成等光合系统结构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水稻叶缘白化突变体mal(marginal albino leaf),来源于恢复系缙恢10号(Oryza sativa L.ssp.indica)的EMS诱变群体,经过多代自交,其突变性状遗传稳定。与野生型相比,mal突变体整个生育期叶片边缘白化且叶片变窄,抽穗期倒三叶叶片、倒二叶叶边缘以及倒三叶叶边缘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透射电镜观察发现,mal突变体叶片绿色部位细胞与叶绿体发育完全,白化部分叶肉细胞大部分中空,无明显完整的细胞器,叶绿体内部完全降解。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隐性核基因控制,MAL被定位在第8染色体上SSR标记M22和InDel标记ID27之间,物理距离为171 kb。本研究将为MAL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马娇任德勇吴国超朱小燕马玲桑贤春凌英华何光华
关键词:SATIVA基因定位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spl31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EMS诱变水稻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从其后代中鉴定出一个类病斑突变体spl31,该突变体三叶期以前表型正常,四叶期后叶片陆续出现黄色斑点,随着植株的生长,面积逐渐扩大成边缘黄褐色的病斑,至成熟时病斑相互连接成片,导致叶片坏死。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突变体细胞的叶绿体基粒片层堆叠不规则。组织化学分析显示突变体细胞被染成深蓝色,呈离散状分布,说明spl31病斑是自发形成的。光合数据显示spl31基因突变对病斑叶片正常部位细胞的光系统II影响较小。农艺性状分析发现突变体千粒重下降、结实率降低。遗传分析表明,spl31的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被定位于水稻第12染色体着丝粒附近,引物ID104和ID11之间,物理距离为383kb,并与标记ID105共分离。
代高猛朱小燕李云峰凌英华赵芳明杨正林何光华
关键词:SATIVA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定位
水稻叶脉白化突变体wpsm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9
2013年
叶绿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缺的元件。叶色突变体的发掘与研究在叶绿体发育、叶绿素代谢、光合作用等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化学诱变剂EMS诱变水稻(Oryza sativa L.)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从其后代中筛选出一份突变性状稳定遗传的叶脉白化突变体wpsm(white primary and secondary midrib)。与野生型相比,该突变体苗期表现正常,孕穗后期剑叶、倒二叶、倒三叶整张叶片的主叶脉和次级叶脉白化,叶肉细胞无显著变化,该性状一直持续到成熟期。抽穗期突变体wpsm的光合色素含量极显著低于野生型,净光合速率(Pn)及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极显著降低,株高、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等农艺性状均显著降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调控。利用892株西农1A/wpsm的F2隐性定位群体,将该基因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引物InDel 10与InDel 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6 cM和0.12 cM,物理距离约为56 kb。本研究为WPSM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朱小燕徐芳芳桑贤春蒋钰东代高猛王楠张长伟何光华
关键词:叶脉白化基因定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