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397)
- 作品数:15 被引量:70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孟张倩章蕾杨卫朱艳旭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国新天汇能源有限公司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沉淀池污泥回流强化低浊水处理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采用沉淀池排泥水回流的方法以强化净水厂低浊水混凝处理效果,进行了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结果表明,当原水浊度在5~10 NTU,p H在8.0左右,回流排泥水浊度为281.2 NTU,回流体积比为5%,PAC投加量为18 mg/L时,浊度去除效果最好。在低投加量的情况下,回流排泥水后,除浊效果较为明显,可较大程度的节约投加量。该技术在孝感某水厂运行效果良好,每年可产生至少约150.96万元的经济效益。
- 朱艳旭李孟包宇飞杨卫
- 关键词:低浊水污泥回流浊度絮凝
- 水解酸化工艺处理混合型城市污水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枝江市城西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为60%~70%的工业废水和30%~40%的生活污水,采用水解酸化工艺作为预处理工艺,混合污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明显提高,处理效果良好。通过检测B/C值、pH值、VFA和VSS浓度等指标发现,当水解酸化工艺的水力停留时间为5h时,水解酸化出水的可生化性最好且比较经济;另外,通过对水解酸化池的布水方式、泥位等因素的优化,水解酸化工艺对COD、BOD,和ss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36.80%、24.82%和95.92%,污水厂最终出水水质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 闫爱萍李孟张倩孙建国杜青
- 关键词: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
- K_2FeO_4氧化降解3,4-二甲基苯胺的机理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以3,4-二甲基苯胺为目标污染物,高铁酸钾(K_2Fe O_4)为氧化剂,考察催化氧化过程中的表观动力学及反应机制,确定高铁酸钾降解3,4-二甲基苯胺的表观动力学方程为:r=0.0043C_A^(0.486)C_B^(1.2477),反应级数为1.7337,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同时通过GC/MS技术,分析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推测在高铁酸钾的作用下,3,4-二甲基苯胺先转变成2,4-二甲基苯胺,然后苯环上的氨基及甲基先后被氧化,生成4-硝基间苯二甲酸,再发生脱羧反应,生成硝基苯,硝基苯被高铁酸钾进一步攻击,生成苯环正离子,其后开环生成一系列小分子烃类物质,这些物质继续被氧化,最终生成二氧化碳与水.推测该氧化还原过程的控制反应为两步:第一步,高铁酸钾攻击3,4-二甲基苯胺苯环上的侧链;第二步为苯环的开环反应.此降解过程主要包括表面络合催化与界面催化两种反应机制.
- 杨唯艺李孟张倩项文琪
- 关键词:高铁酸钾3,4-二甲基苯胺
- β-环糊精聚合物对Cu(Ⅱ)吸附行为的研究
- 2018年
- 以β-环糊精(β-CD)单体为原料,采用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剂,合成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使用SEM和FT-IR对β-CDP的结构形态和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β-CDP比β-CD更有利于饮用水的处理。β-CDP对于吸附饮用水中的Cu(Ⅱ)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等温线数据与Langmuir等温线模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最大吸附量为2.837 mg/g。研究发现,pH值对β-CDP吸附Cu(Ⅱ)有很大的影响。β-CDP的吸附机理是由于在β-CDP分子内外有许多含氧官能团,通过螯合作用与Cu(Ⅱ)形成多种配位化合物。经过多次再生后,β-CDP的吸附量仍可保持在85%以上,说明β-CDP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再生能力。总之,β-CDP可以为饮用水处理中的重金属去除提供潜在的补救措施。
- 李长勇
- 关键词:饮用水重金属等温线
- 新型组合式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厂尾水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采用新型组合式人工湿地对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了处理并进行了监测分析。运行结果表明,该套系统对废水中COD、SS、NH_4^+-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53.6%、80.6%、85.1%和71.9%,其中,前端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贡献率最大,湿地最终出水水质达到该工业园区的回用水水质标准。此外,对湿地中植物量的大小与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湿地中植物生物量的大小与污染物的去除率并未有显著性相关关系。
- 秦颂包宇飞丁京楠李孟
- 关键词:组合人工湿地尾水人工浮岛
- 电解氧化处理高盐难降解萘系废水被引量:2
- 2015年
- 为解决萘系有机中间体废水给环境带来的巨大污染,通过电催化氧化法处理难降解吐氏酸废水,以配置吐氏酸溶液的COD和电流效率为衡量标准,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电解时间30 min、电流密度为150 m A/cm2、氯化钠浓度5 000 mg/L。进行了羟基自由基抑制实验和将电解质Na Cl换为Na2SO4的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反应对吐氏酸的降解以间接氧化为主,且由Cl-电解产生的Cl2、Cl O-和HCl O不仅在间接氧化还是在整个电解实验过程中都发挥了主要氧化作用。
- 李苾蕊李孟张珍
- 关键词:吐氏酸COD去除率氯离子
- 反硝化除磷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特性研究
- 2013年
- 采用反硝化培养基分离得到菌株ZQN4,通过好氧吸磷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及异染颗粒和PHB颗粒染色,确认其为反硝化除磷菌。结合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RNA测序鉴定菌株ZQN4为芽胞杆菌属。菌株ZQN4的生长曲线比较典型,潜伏期为2 h左右,对数生长期为14~16 h,18 h后进入稳定期和衰亡期,吸磷主要发生在对数生长期。Logistic方程可对反硝化除磷菌的生长动力学模型进行较好的描述。菌株ZQN4的厌氧释磷/缺氧吸磷试验表明,其在厌氧段释磷并合成PHB,在缺氧段以NO3--N为电子受体氧化PHB,进行同步反硝化除磷。与其他4株反硝化除磷菌的复配试验结果表明复配效果不理想,相对于单株菌并未表现出优势。
- 张倩杨开李孟王弘宇马放
-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菌系统发育除磷率
- 城市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Fenton处理工艺中重金属稳定性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为了研究热水解-厌氧消化-Fenton脱水处理工艺对污泥中重金属稳定性的影响,通过BCR分步提取法对国新天汇襄阳污泥处理厂的生污泥、厌氧消化污泥、Fenton调质脱水污泥这3种不同处理阶段的污泥分别进行了重金属形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阶段污泥中只有砷元素以不稳定的酸溶态和可还原态为主。生污泥、厌氧消化污泥、Fenton脱水污泥重金属的稳定态比例总体呈依次升高趋势。因此,热水解-厌氧消化-Fenton脱水处理工艺有利于增强污泥中重金属的稳定性,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理。
- 章蕾李孟曹磊李赟赵川
- 关键词:污泥重金属厌氧消化FENTON法
- 钢铁综合废水物化处理工艺的优化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针对武钢综合废水回用处理工程目前的运行情况,对其进行了增加污泥回流和优化投药量的动态模拟试验。通过对优化后污水处理效果的分析,证明了该物化处理工艺优化后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有明显的改善。结果表明:在前混凝中,通过投加一定量的Ca(OH)2使其pH保持在9.6左右,同时保持10%的污泥回流比,聚合硫酸铁的投加量为30mg/L;在后混凝中,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0.1mg/L,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2mg/L,浓硫酸的投加量为12mg/L,则其最终出水可以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水质要求。
- 朱艳旭李孟杨卫包宇飞
- 关键词:废水回用投加量污泥回流
- 合成氨生产废水高效脱氮工艺的应用研究
- 2015年
- 采用A/O工艺处理高浓度氨氮合成氨废水,通过两个月的调试运行,对其最佳运行参数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氨氮合成氨废水经稳定运行的A/O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13)的直接排放标准;最佳运行参数如下:进水量为300m^3/h,氨氮负荷〈0.12kg/(m^3·d),硝化液回流比为200%,污泥回流比为80%,C/N值为4.5~5.5,污泥浓度为3500~5000mg/L;系统内碳源不足时,投加碳源可以明显提高脱氮效果;当进水氨氮浓度〉400mg/L、氨氮负荷〉0.12kg/(m^3·d)时,氨氮去除率明显下降;氨氮去除率与游离氨浓度近似呈二次函数关系,最佳游离氨浓度为40mg/L。
- 包宇飞李孟丁正泉张斌孔小磊
- 关键词:合成氨废水高浓度氨氮脱氮碳氮比氨氮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