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1094)

作品数:13 被引量:195H指数:9
相关作者:焦菊英张振国白文娟王宁贾燕锋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丘陵
  • 11篇丘陵沟壑区
  • 11篇黄土丘陵
  • 11篇黄土丘陵沟壑...
  • 11篇沟壑
  • 8篇退耕
  • 8篇退耕地
  • 8篇耕地
  • 7篇植被
  • 6篇植被恢复
  • 5篇土壤
  • 4篇植物
  • 3篇植物群
  • 3篇植物群落
  • 3篇土壤抗蚀
  • 3篇土壤抗蚀性
  • 3篇土壤种子库
  • 3篇群落
  • 3篇种子库
  • 3篇抗蚀性

机构

  • 11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杨凌职业技术...

作者

  • 13篇焦菊英
  • 7篇张振国
  • 6篇白文娟
  • 5篇贾燕锋
  • 5篇王宁
  • 3篇韩鲁艳
  • 1篇李靖
  • 1篇郝乾坤
  • 1篇黄建成
  • 1篇张桂英

传媒

  • 5篇水土保持通报
  • 5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土壤
  • 1篇草业学报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研究被引量:31
2007年
国家退耕还林(草)科技示范点陕西省吴旗县的退耕地植物群落的抗蚀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2项指标主成分分析,反映特征值大部分信息(88.671%)的主成分包括无机黏粒类、团聚类、无机胶粒类和水稳性团粒类4大类。对4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将吴旗县内的植物群落分为3大类,其中以退耕时间长的人工林地和还草地为主的植物群落抗蚀性最好,其次是退耕时间长的蒿类群落为主,以新退耕还林(草)地和坡耕农用地为主的植物群落抗蚀性较差。从土壤抗蚀性这一重要指标来看,随着退耕时间的延伸,退耕地人工林地抗蚀性较坡耕农用地不断提高,逐渐接近于天然林地,而退耕时间较晚的还林(草)地和坡耕农用地相对较差。
张振国范变娥白文娟焦菊英
关键词:土壤抗蚀性主成分分析退耕地植物群落黄土丘陵沟壑区
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土壤种子库特征被引量:31
2007年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特征、物种多样性以及相似性特征。结果表明:阴、阳坡12个样地的土样中,共萌发了28种2 442株幼苗,隶属于11科23属;0~5 cm土层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变动于(900.1±351.3)^(6 466.8±1 708.4)粒.m-2之间,5~10 cm土层的值变动于(116.7±61.4)^(2 466.7±914.4)粒.m-2之间;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种子库的总密度都呈明显的递减趋势;阳坡的土壤种子库密度为阴坡的2.2~3.4倍;猪毛蒿和臭蒿是退耕地阳坡样地土壤种子库的优势物种,阴坡样地的优势物种是猪毛蒿;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种子库的均匀度与退耕年限呈显著正相关,丰富度和多样性基本上呈上升趋势,生态优势度则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优势种趋向不明显;样地种子库组成成分的相似性分析表明,退耕演替的过程基本上也是土壤种子库空间异质性加大的过程。
白文娟焦菊英张振国
关键词:退耕地土壤种子库植被恢复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抗蚀与细沟侵蚀演变被引量:16
2009年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和县南沟、延安燕沟3个流域不同恢复年限的植物群落的土壤抗蚀性和侵蚀程度进行了研究。对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抗蚀性(主成分综合指数)强弱为灌木群落阶段>多年生草本和蒿类群落阶段>一二年生草本群落阶段,与一二年生草本群落阶段相比,灌木群落阶段与多年生草本和蒿类群落阶段的土壤抗蚀性分别增加了362.29%~673.33%和574.71%~930.00%;野外调查结果分析表明,随着植被的恢复演替,土壤侵蚀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灌木群落阶段的土壤侵蚀量仅为演替初期的1.42%~5.59%;通过回归分析,土壤侵蚀量和水稳性团聚类因子,以及有机质含量之间分别存在极显著与显著相关关系,鉴于土壤分析的易获性,可选择>0.5mm水稳性团聚体与有机质含量作为反映土壤侵蚀程度的指标。
韩鲁艳贾燕锋王宁焦菊英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抗蚀性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被引量:36
2007年
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耦合研究对于探索有效的植被恢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植被的物种数(54种)多于土壤种子库中的物种数(28种),菊科、禾本科和豆科都是它们物种组成的主要植物;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与退耕年限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只有均匀度指数和退耕年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比较小,相似性系数(CC)变化范围为0.143~0.414,平均为0.261。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小于地上植被,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研究区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中的潜力还比较小,植被恢复还需要适度的人为干预与调控。
白文娟焦菊英张振国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地上植被植被恢复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主要物种生态位特征被引量:7
2007年
为了探究加速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的人工物种干扰措施如物种选择与搭配的科学依据,利用TWINSPAN分类方法对33个自然恢复的退耕地样方进行分类,得出退耕地在40 a内主要经历了5个群落演替阶段,分别为猪毛蒿群落、赖草群落、达乌里胡枝子+长芒草群落、铁杆蒿群落和白羊草群落。以各个群落的综合资源环境梯度为依据,对各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分析,提出了不同演替阶段的合理物种组合。
王宁贾燕锋李靖焦菊英
关键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植被恢复退耕地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沟植被生态序列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植被生态序列是小地形对植被空间分布影响的反映。采用样线法,对安塞纸坊沟支沟拐沟中南北向短坡面深沟谷和长坡面浅沟谷断面进行植被调查,分析其植被生态序列特征、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短坡面深沟谷序列主要以灌乔木等演替后期物种为主,而长坡面浅沟谷序列则主要为草本物种;同一序列中,阴坡、沟谷地具有比阳坡、沟间地复杂的演替后期群落;序列中物种主要由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eae)和禾本科(Gramineae)构成,生活型主要为多年生草本,生态型以旱生、中旱生为主。α多样性指数在阴坡和短坡面深沟谷序列较高,β多样性指数在地形变化活跃的沟缘线区较高。研究结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建设人工调节提供参考依据。
贾燕锋王宁韩鲁艳焦菊英
关键词:植物群落生活型生态型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高原沟沿线的廊道防蚀效应探析被引量:9
2006年
在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沟沿线、沟沿线上下沟间地和沟谷地土壤侵蚀特征、小流域泥沙来源、坡沟侵蚀产沙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廊道的生态功能和以往的研究结果,认为在沟沿线的上部建立草灌与整地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植物廊道,来拦蓄阻截沟间地的来水来沙,可使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减少54.5%~77.0%。
焦菊英
关键词:沟沿线廊道植物篱土壤侵蚀黄土高原
陕北安塞退耕地持久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对应关系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研究陕北安塞退耕3~31 a的阴阳坡10个样地的持久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分析持久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调查样地持久土壤种子库由15个科36个物种组成,种子密度在1 908~12 617粒/m2之间,1年生物种占80%,随着退耕演替的进行,种子库中1年生物种比例呈下降趋势,多年生物种比例呈上升趋势,地带性物种在持久种子库中的比例也随退耕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物种数和种子库密度均随退耕演替先增大后降低;持久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较低,Serensen相似性系数为0.21~0.42;通过对适宜物种的确限度及土壤种子库大小的分析,认为该区退耕地的持久土壤种子库具有一定的植被恢复潜力。
王宁贾燕锋焦菊英白文娟张振国
关键词:植被恢复退耕地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对植被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为了探讨土壤种子库对植被恢复的影响,该文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典范变量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密度、土壤水分和养分、地形因子以及退耕年限对植物群落变化的影响,量化了土壤种子库对植被恢复的贡献。结果表明:影响植物群落变化的因子有土壤水分、速效磷、土壤种子库和坡向;仅用土壤种子库只可解释植物群落变化的32.1%;由于退耕地土壤种子库的优势种主要为猪毛蒿,其植被恢复潜力与速度比较小。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需要适度的人为干预,有必要适当引进一些演替后期物种,如白羊草、铁杆蒿、长芒草等物种,以缩短演替时间,加速退耕地植被恢复进程,促进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的防治。
白文娟焦菊英张振国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立地环境植被恢复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沿线边缘植被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沟沿线边缘植被特征的调查,共发现隶属26科的66个物种,其中豆科、禾本科和菊科物种分别占19.70%1、5.15%和13.64%;物种中出现最多的是多年生草本,其次依次是1年生草本、灌木、小灌木、乔木、藤本和小乔木,其中灌乔物种多为主要物种且多为当地优势灌木虎榛子和酸枣等,指示着研究区植被恢复的方向;调查植物种基本包含了陕北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带次生演替各个阶段的主要植物种,是研究区次生演替的一个缩影;从沟沿线边缘植被的分布看,灌木远多于草本,其中以灌木为主的沟沿线区段植被的宽度、盖度均比以草本为主的沟沿线区段大,沟沿线防蚀效益较好。
贾燕锋焦菊英张振国王宁
关键词:沟沿线植物种黄土丘陵沟壑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