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90413)
-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健民黄爱杰胡晓霞许晓倩雷烨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德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选择被引量:5
- 2014年
- 移植前预处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能否成功的中心环节。在增强预处理抗肿瘤作用与减轻毒副反应、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与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之间取得平衡,从而提高移植后长期生存率,是多年来改进预处理方案的终极目标。应针对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疾病阶段、不同的供体类型和HLA相合程度,制定相应的预处理方案。文章主要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髓系肿瘤为例介绍近年来预处理方案研究的主要进展。
- 王健民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测及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于移植后100天内,其发生率为35%~ 64%,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也是非复发死亡(NRM)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到目前为止,aGVHD的诊断仍是以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有创性组织活检作为最终确诊的手段.其发病机制包括3个连续的阶段:①预处理阶段由于药物或全身照射引起宿主组织细胞损伤,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IL-2、TNF-α等,并激活宿主的抗原提呈细胞(APC);②活化的宿主APC与大量细胞因子共同作用激活供者T淋巴细胞,使其活化、增殖、分化;③活化的供者T细胞和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于靶器官,导致组织器官损伤,出现aGVHD的临床症状.
- 王紫薇王健民
- 关键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断标志物移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AGVHD组织细胞损伤
- RNA腺苷脱氨酶在MLL-AF9诱导的小鼠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建立敲除RNA腺苷脱氨酶1(ADAR1)的小鼠MLL-AF9融合基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模型,初步探讨ADAR1对AML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富集介导雌激素受体-重组酶Cre(ER-Cre)的ADAR1lox/lox及其对照ADAR1lox/lox小鼠骨髓Lineage-(Lin-)细胞,用携带MSCV-MLL/AF9-IRES-GFP的逆转录病毒感染上述Lin-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效率,移植相同数量细胞至致死剂量和半致死剂量照射受体小鼠中,建立MLL-AF9诱导的AML模型.移植48 h后诱导ADAR1敲除,体内实验分为实验组(ER-Cre;ADAR1lox/lox+他莫昔芬)和对照组(①ER-Cre;ADAR1lox/lox+空载体、②ADAR1lox/lox+他莫昔芬、③ADAR1lox/lox+空载体),第10、15、20天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GFP+细胞比例,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情况.体外实验分组同上,将他莫昔芬改为4-羟基他莫昔芬,观察各组AML细胞并检测其凋亡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敲除ADAR1的MLL-AF9融合基因AML小鼠模型.与对照组比较,体内实验中实验组AML小鼠在各时间点外周血GFP+细胞比例均降低,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外实验中实验组细胞总数、GFP+细胞比例均降低,Annexin Ⅴ+7-AAD+和Annexin Ⅴ+细胞比例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敲除ADAR1可减缓AML的发病,增加AML细胞凋亡.ADAR1在MLL-AF9诱导的AML发生和维持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彭路芸杨鑫张英驰胡甜园王伟丽汪晓敏许静程涛袁卫平高瀛岱
- 关键词:腺苷脱氨酶重组融合蛋白质类白血病髓样急性基因敲除技术小鼠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减少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7年
- 血小板减少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此类患者较无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总生存(OS)率及无病生存(DFS)率降低,死亡率明显增高,与预处理前较低血小板计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因素显著相关,其发病机制涉及骨髓微环境的异常,治疗采用促血小板生成素、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等方案。本文将从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定义、对预后的影响、相关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等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黄爱杰胡晓霞王健民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小板减少骨髓微环境造血干细胞巨核细胞
- NF-κB抑制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NF-κB抑制剂在AML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收集16例骨髓标本,其中AML 8例,正常对照8例。应用PCR阵列检测NF-κB信号通路在AML中是否激活?同时构建小鼠白血病模型,检测NF-κB抑制剂对AML的作用。结果:NF-κB信号通路在AML中被激活,在高表达的基因中如EDARADD,TNFSF14可激活NF-κB通路,IL6介导炎症信号;在低表达的基因中如TNFRSF 10B,TNFRSF1A促进细胞凋亡。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小鼠白血病模型。在小鼠白血病模型中给予NF-κB抑制剂,可缓解白血病微环境对正常造血干细胞的抑制作用,使正常造血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结论:AML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NF-κB抑制剂促进正常造血干细胞细胞进入细胞周期。
- 王伟丽徐乔竹穆晓环王乐张丽艳许静高瀛岱程涛袁卫平
- 关键词:NF-ΚBAMLNF-ΚB抑制剂
- IPSS及IPSS-R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比较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及修订版IPSS(IPSS-R)评估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预后的分组特点及评估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MDS患者病例资料,按IPSS及IPSS-R进行分组,比较不同预后评估系统的预后评估效能.结果 159例MDS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4(15~80)岁.检出的染色体核型异常者占38.56%(153例中59例),以+8最多(59例中20例).142例患者中有34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0)、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P=0.009)对患者有预后意义,并证实IPSS-R亚组的显著预后价值(P值均为0.000).IPSS低危组与中危-Ⅰ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PSS-R低危组与高危组、非常高危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高危、非常高危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SS-R能够对IPSS各亚组患者进行再分层,并能够将IPSS中危-Ⅰ组区分为两群预后不同的患者.结论 中国MDS患者发病年龄、IPSS亚组及异常染色体核型分布与欧美国家有所不同,IPSS-R中等危险度及以上核型比例高于欧美国家.年龄、β2-MG水平对患者有预后意义.IPSS及IPSS-R均适用于中国人,且IPSS-R对MDS患者的预后评估效果优于IPSS.应用IPSS-R可将IPSS各亚组患者再分层,对正确评估患者预后风险、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 雷烨许晓倩杨建民章卫平宋献民程辉龚胜蓝王健民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