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3165)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向娟王文武陈胜华石卫华刘又年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中州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电化学
  • 2篇自组装
  • 2篇自组装膜
  • 1篇电化学石英晶...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游离前列腺特...
  • 1篇石英晶体微天...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特异性抗原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癌
  • 1篇前列腺特异
  • 1篇前列腺特异性
  • 1篇前列腺特异性...
  • 1篇倾斜角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标志
  • 1篇肿瘤标志物
  • 1篇腺癌

机构

  • 4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州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4篇向娟
  • 2篇王文武
  • 1篇陈述
  • 1篇付清丽
  • 1篇何永辉
  • 1篇石卫华
  • 1篇肖秀娟
  • 1篇刘又年
  • 1篇任斌
  • 1篇陈胜华

传媒

  • 2篇中州大学学报
  • 1篇电化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空银纳米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新型的金属纳米粒子因为独特的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诱导(SPR)的光学性质和很多的潜在应用而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在具有SPR效应的贵金属纳米粒子中,中空纳米结构有一个很高的散射系数,其共振频率通过改变中空核的尺寸和壳的厚度可以很容易地被控制。本论文中拟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电偶置换法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及金膜表面制备不同尺寸具有中空结构的银纳米阵列,研究了中空银纳米阵列的局域表面等离子效应(L-SPR),为其在SPR定性和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石卫华王文武向娟
关键词:纳米铜
电化学联用技术差分法研究二茂铁硫醇自组装膜氧化构型变化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技术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联用技术结合差分方法,研究11-二茂铁基十一烷基-1-硫醇自组装膜在氧化过程中的构型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二茂铁硫醇自组装膜在氧化过程中同时发生了2种结构变化,一是烷基链远离电极表面,即烷基链与电极表面的夹角增大;二是二茂铁上的2个平行的戊基环绕着二茂铁碳轴发生旋转。伴随着结构变化,二茂铁硫醇自组装膜还发生2种溶剂化过程,一是氧化的二茂铁与溶液中的阴离子产生静电吸引而形成"离子对";二是溶剂分子进入膜内形成水化膜。二茂铁硫醇氧化时烷基链的偏移和膜的溶剂化都是快速步骤,而戊基环的翻转是唯一的慢速步骤。
付清丽陈述刘又年向娟
关键词: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
流动注射-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联用技术研究二茂铁硫醇氧化还原结构变化
2010年
采用流动注射-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联用技术研究了11-二茂铁基十一烷基-1-硫醇自组装膜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的构型变化.结果表明,二茂铁硫醇在氧化过程中,分子发生了两种结构变化:远离电极表面,烷基链与电极表面的夹角增大;分子上两个平行的戊基环绕着二茂铁-碳轴发生旋转.
肖秀娟何永辉向娟任斌
关键词:自组装膜倾斜角
纳米金放大SP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free PSA被引量:3
2011年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基于芯片表面折射率变化的光学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免标记等优点,可实时在线地跟踪固液界面反应,在蛋白及核酸等生物分子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传统的SPR检测方法难以检测低分子量、超低浓度的生物分子。纳米金具有密度大、介电常数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因此,基于纳米金放大的SPR技术既可以保持生物分子的生物活性,又可以有效突破传统SPR中检测限的限制。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f,-PSA)是一种常用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但由于其在血清中的浓度非常低,给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造成困难。本论文利用基于纳米金放大的SPR技术,设计竞争型免疫模式实现了f-PSA的超灵敏检测。
陈胜华王文武向娟
关键词: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免疫反应
Using sensitiv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to detect binding of peptide molecules and immobilized vancomycin
2011年
To perform the mechanism study of special association for vancomycin and D-Ala-D-Ala-containing peptides on the interface of solution and self-assemble monolayer, the binding between vancomycin and pentapeptide (Lys-Lys-Gly-D-Ala-D-Ala) was investigated by flow injection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FI-SPR) and flow injection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FI-QCM). To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a compact vancomycin adsorbates layer with a uniform surface orientation, vancomycin molecules were attached onto a preformed alkanethiol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By optimizing the conditions for the binding between Lys-Lys-Gly-D-Ala-D-Ala and vancomycin on the assembled chip, the detecting limit of Lys-Lys-Gly-D-Ala-D-Ala was greatly improved (reaching 0.5 ×10^- 6 mol/L or 7.5 × 10^-12 mol).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the association of Lys-Lys-Gly-D-Ala-D-Ala with vancomycin was also obtained (KAds=5.0×10^4 L/tool).
何永辉刘斌詹艳峰刘又年向娟
关键词:VANCOMYCINBINDING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