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01020)

作品数:17 被引量:45H指数:5
相关作者:侯育冬朱满康严辉王超汪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电气工程
  • 5篇理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陶瓷
  • 6篇压电
  • 6篇压电陶瓷
  • 6篇纳米
  • 5篇无铅
  • 5篇无铅压电
  • 5篇无铅压电陶瓷
  • 4篇溶胶
  • 4篇溶胶-凝胶法
  • 3篇铁电
  • 3篇纳米粉
  • 3篇纳米粉体
  • 3篇粉体
  • 2篇电性能
  • 2篇英文
  • 2篇熔盐法
  • 2篇陶瓷材料
  • 2篇相结构
  • 2篇RAMAN
  • 2篇

机构

  • 16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6篇严辉
  • 16篇朱满康
  • 16篇侯育冬
  • 5篇王超
  • 3篇吴宁宁
  • 3篇汪浩
  • 2篇宋雪梅
  • 2篇唐剑兰
  • 2篇葛海燕
  • 2篇钟涛
  • 2篇杨建锋
  • 2篇王超
  • 1篇胡翰宸
  • 1篇赵路阳
  • 1篇陈建
  • 1篇张卫红
  • 1篇贾琳
  • 1篇侯磊
  • 1篇陈健
  • 1篇陈川

传媒

  • 5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化学学报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电子元件与材...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光散射学报
  • 1篇压电与声光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5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熔盐法制备NaNbO_3纳米粉体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以Na2CO3和Nb2O5为反应物,NaCl为熔盐,在800℃温度下熔盐反应4h成功获得了纯钙钛矿结构NaNbO3(NN)纳米粉体。利用XRD对合成粉体的物相进行表征,利用TEM和SEM观察合成粉体颗粒的微观形貌,并与固相法合成的粉体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熔盐法所合成的粉体为无团聚的立方块状的单晶NaNbO3颗粒,其平均尺寸约200nm。NaNbO3形成机制为溶解-析出机制。
葛海燕侯育冬王超朱满康严辉
关键词:熔盐法纳米粉体
NBT-KBT-BT三元系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8年
从准同型相界、压电活性、退极化温度和掺杂改性等方面,综述了NBT-KBT-BT三元系无铅压电陶瓷的最新进展,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三方的NBT和四方的KBT-BT之间存在准晶相界,准晶相界附近的组分具有高压电性能,而四方相区的组分具有高的退极化温度。今后的研究重点将集中于A位或B位取代对NBT-KBT-BT体系的压电性能和退极化行为的作用,三元系陶瓷粉体烧结活性的提高以及新型陶瓷制备技术,如晶粒定向陶瓷制备工艺等。
胡翰宸朱满康侯育冬严辉
关键词:无铅压电陶瓷
Eu掺杂ZnO薄膜与Si(100)衬底间扩散过程分析(英文)
2008年
利用雾化热解工艺,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Eu掺杂的ZnO薄膜,通过N2的作用,将前驱体溶液输送到衬底表面,同时为实现ZnO的晶化,衬底温度保持在350℃。通过RBS分析了薄膜和衬底之间的原子分布,结果显示了ZnO薄膜与Si衬底之间存在过渡层。对RBS数据的分析表明该过渡层的形成是由于Si向ZnO层中的扩散,表明Si向氧化物中的扩散是不能忽略的,即使在350℃的低温下。同时,作者利用Fick扩散方程对Si向Eu3+掺杂ZnO薄膜的扩散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掺杂离子Eu3+具有阻止Si扩散的能力,其原因可能与Eu3+离子在晶界上的偏析有关。
朱满康陈健侯育冬严辉
关键词:ZNOSI
熔盐法合成钛酸铋钾陶瓷粉体被引量:6
2007年
以K2CO3,Bi2O3和TiO2为反应物,KCl为熔盐,通过熔盐法在600℃成功合成纯钙钛矿结构K0.5Bi0.5TiO3(KBT)无铅陶瓷粉体。探寻了制备过程中影响粉体颗粒大小和形貌的工艺参数,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传统固相法相比,熔盐法合成温度显著降低且颗粒平均粒径明显减小。固相法合成的粉体平均粒径为115nm,KCl含量5%和20%的熔盐法合成粉体平均粒径为78nm和67nm。此外,实验发现随着熔盐量的增加,易合成各向异性的棒状粉体。
杨建锋侯育冬贾琳朱满康严辉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无铅压电陶瓷熔盐法
三种化学方法合成K_(0.5)Bi_(0.5)TiO_3粉体的机理比较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水热法三种化学方法合成K0.5Bi0.5TiO3(KBT)无铅压电陶瓷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产物的结构,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产物的形貌.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化学方法均可获得纯钙钛矿相KBT粉体,但不同工艺获得的粉体在形貌和生成机制上有很大的不同.溶胶-凝胶法属高温固相扩散机制,需要700℃以上温度煅烧才可获得KBT纯相,且粉体颗粒度大、团聚严重.水热法符合溶解-结晶机制,生长出四方形的KBT纳米片.溶胶-凝胶-水热法利用了凝胶团聚体空间链状结构的模板作用,通过原位结晶机制生长出KBT纳米线.
侯育冬侯磊杨建锋朱满康汪浩严辉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纳米线
表面活性修饰沉淀法制备纳米铌钪酸铅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一种表面活性修饰沉淀法,成功地在700℃的低温下合成钙钛矿相Pb(Sc1/2Nb1/2)O3(PSN)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现代测试手段对纳米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SN纳米粉体的晶粒尺寸在80nm左右。分析认为,纳米粉体的获得是由其前驱体的高分散性决定的,其原因在于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复合作用。对纳米PSN粉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讨论。本实验提出的表面修饰沉淀法为合成含铌钙钛矿多元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低成本路径。
朱满康唐剑兰钟涛侯育冬严辉
关键词:沉淀法表面活性剂纳米
铌酸钾纳米棒的新型溶胶-凝胶法合成
2010年
采用一种新的可溶性铌来代替价格昂贵的乙醇铌作为铌源,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铌酸钾(KN)纳米粉体。通过XRD、FTIR和TEM等技术手段对KN超细粉体的成相过程、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干凝胶在600℃煅烧可制得纯正交相的KN纳米粉体,合成温度比固相法降低了200℃以上;该粉体呈棒状,直径大约为100~200nm,长度大约为1~3μm,并对KN纳米棒的合成机制进行探讨。
王超侯育冬葛海燕朱满康严辉
关键词:无铅压电陶瓷溶胶-凝胶法纳米棒
BiAlO_3基高温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铝酸铋(BiAlO3)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钙钛矿结构无铅压电材料,在-133℃到550℃的温度范围内不存在结构相变,适合作为高温压电器件材料使用.本文从理论计算,高压合成工艺和添加第二组元等方面归纳和分析了BiAlO3基无铅陶瓷的研究进展和趋势,评述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BiAlO3基无铅压电陶瓷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侯育冬崔磊王赛王超朱满康严辉
关键词:高温压电陶瓷钙钛矿结构
Pb(Sc_(1/2)Nb_(1/2))O_3中有序-无序转变和铁电相变的Raman光谱研究
2008年
采用wolframite前驱物法制备了Pb(Sc1/2Nb1/2)O3陶瓷。通过调节陶瓷烧结工艺,获得了三种具有不同B位离子有序度的PSN陶瓷。测量了三种陶瓷样品在室温至160°C范围内的Raman光谱随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三种不同B位有序度的陶瓷样品中,Raman光谱中位于530 cm-1的F2g模的峰位和半峰宽分别在100°C,85°C和80°C发生了突变,表明陶瓷分别在100°C,85°C和80°C三个温度点发生了铁电-顺电相变。上述结论得到了介电温度谱测量数据的支持。
陈川朱满康张卫红宋雪梅陈建侯育冬严辉
关键词:铁电相变RAMAN光谱
Relaxor behavior of (1-x)Pb(Mg_(1/3)Nb_(2/3))O_3-xPbTiO_3 ceramics被引量:2
2009年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phase transitions and relaxor behavior of (1-x)Pb(Mg1/3Nb2/3)O3-xPbTiO3 (PMN-PT, x = 0.2―0.4) ferroelectric ceramic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the P-E hysteresis loop measurements and Raman scattering techniques. Structur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PbTiO3 content, PMN-PT ceramics experienced a gradual phase transition process from rhombohedral to tetragonal. It is usually believed that such kinds of phase transitions resulted in the linear decrease of relaxation degree. Surprisingly, our analysis of the dielectric spectra revealed that the indicator of the degree of diffuseness γ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 near morphotropic phase boundary (MPB) (x = 0.32),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further increase of PbTiO3 content. The large dielectric relaxor feature near MPB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ordered nanodomains, resulting from complex coexisting nanostructures. Further, the P-E hysteresis loop measurements and Raman analysis of the B-site cation order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dielectric measurement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hysteresis loop squareness Rsq received the minimum value while the inverse of the value of full wide of half maximum (FWHM) of A1g mode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 at MPB composition, which showed similar trends to γ.
WU NingNing SONG XueMei HOU YuDong ZHU ManKang WANG Chao YAN Hui
关键词:铅含量磁滞回线测量铁电陶瓷材料RAMAN细胞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