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DA509B0601)
- 作品数:5 被引量:87H指数:4
- 相关作者:罗礼智许国庆丛斌胡毅曹卫菊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科技厅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寄主植物-甜菜夜蛾-寄生蜂三级营养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6年
- 综述了近年来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櫣bner)、寄主植物和寄生蜂互作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甜菜夜蛾取食诱导的植物抗虫性产生的原因和机制;阐述了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的甜菜夜蛾激发子volicitin的合成途径和功能,以及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和蛋白酶抑制剂对甜菜夜蛾及其寄生蜂的生态学功能;展望了植物诱导抗虫性在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和新型抗虫品种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 高艳罗礼智
- 关键词:甜菜夜蛾寄主植物寄生蜂植物抗虫性生物防治
- 甜菜夜蛾性信息素激活肽基因在雌成虫的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被引量:4
- 2006年
- 利用Northern杂交方法,在转录水平上,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性信息素激活肽(PBAN)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AN基因在甜菜夜蛾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有差异。在2日龄的处女蛾的咽下神经节(SG)中,进入暗期第3时、第9时表达量较高,在光期表达量相对较低;在不同日龄的处女蛾SG中,进入暗期第5时以1日龄最高,2日龄次之,以后在每日龄的表达逐渐减弱。文中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许国庆丛斌罗礼智
- 关键词:甜菜夜蛾基因NORTHERN杂交
- 甜菜夜蛾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及其田间诱捕效果被引量:19
- 2006年
- 人工合成的甜菜夜蛾性信息素两组分(顺,反)-9,12-十四碳二烯醇醋酸酯(Z9,E12-14:Ac)和(顺)-9-十四碳烯醇(Z9-14:OH)按不同配比制成诱芯,在风洞中均能引起雄蛾搜索气迹、定向飞行及接近诱芯的行为反应.不同配比和剂量的诱芯诱虫效果差异显著(p<0.05).Z9,E12-14:Ac和Z9-14:OH按7:3配比,诱虫活性最高,表现在风洞中,搜索气迹、定向飞行和接近诱芯的蛾数最高,与处女蛾的引诱效果相当.以此配比制成的性诱剂在田间诱捕的虫量最多,与风洞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诱芯剂量在0.05~0.5mg范围内均有显著的诱虫效果,但剂量过低或过高均导致诱捕率下降.同一配比诱芯在风洞中引起雄蛾接近诱芯的蛾量与田间诱蛾量呈显著相关(R1=0.968,R2=0.961).并对这些结果在甜菜夜蛾田间性诱剂防治应用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 许国庆罗礼智江幸福
- 关键词:甜菜夜蛾性信息素风洞性诱剂
- 甜菜夜蛾交配行为和能力被引量:47
- 2003年
- 在 (2 7± 1)℃ ,光周期L14∶D10的条件下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的交配行为及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成虫在羽化当晚即可进行交配 ,交配率以羽化后头三个晚上的较高 (>82 % ) ,但从第 4天起则显著下降。成虫一天中的交配时间出现于 2 3:30~ 0 5 :30之间 ,交配高峰出现在 0 1:30~ 0 2 :30和 0 3:0 0~ 0 4 :0 0之间 ,其中以第 1高峰的发生频率较高。成虫交配持续时间从 2 2~ 191min不等 ,但以 30~ 6 0min的为多 (4 0 8% ,n =97) ,6 0~ 90min的次之 (19 4 % ) ,超过180min的较少 (10 2 % )。另外 ,交配持续时间与蛾龄紧密相关。蛾龄越大 ,交配持续的时间越长 ,且差异显著。雄蛾一生的交配能力由 1~ 11次不等 ,但受性比的影响显著 :在性比为 1∶1的条件下 ,雄蛾平均交配次数仅为 3 0次 ,而在 2♀∶1♂至 5♀∶1♂时 ,则增加到 5 1~ 6 0次。雌蛾交配比例及次数受性比的影响也很大 :没有交配的雌蛾比例从 1∶1时的 8 3%增加到 5♀∶1♂时的 32 % ,仅交配一次的比例从 16 7%增加到 38 7% ,而交配≥ 5次的比例则从 2 5 %下降到 0。最后 ,对这些结果在甜菜夜蛾防治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 罗礼智曹卫菊钱坤胡毅
- 关键词:甜菜夜蛾交配行为性信息素
- 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杀虫灯对甜菜夜蛾发生监测作用的比较被引量:14
- 2006年
- 通过甜菜夜蛾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杀虫灯对甜菜夜蛾诱捕效果比较表明,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式杀虫灯所诱到的成虫消长规律基本一致。通过SAS统计分析,干式性信息素诱捕器、水盆性信息素诱捕器和频振杀虫灯的平均诱虫量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50 36,r2=0.934 55,r3=0.853 20。但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蛾量高于频振杀虫灯,干式诱捕器与频振灯诱蛾量差异显著(p<0.05)。
- 许国庆罗礼智丛斌
- 关键词:甜菜夜蛾种群监测性信息素诱捕器频振杀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