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228004)

作品数:48 被引量:540H指数:14
相关作者:李勇明赵金洲彭瑀许文俊周海滨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3篇理学

主题

  • 31篇压裂
  • 22篇页岩
  • 14篇页岩气
  • 14篇储层
  • 10篇水平井
  • 10篇平井
  • 9篇气藏
  • 6篇水力压裂
  • 6篇裂缝
  • 5篇页岩气藏
  • 4篇渗透率
  • 4篇脉冲功率
  • 3篇等离子体
  • 3篇体积压裂
  • 3篇气水
  • 3篇脉冲功率技术
  • 3篇含能材料
  • 3篇分段压裂
  • 3篇储层改造
  • 2篇低渗

机构

  • 27篇西南石油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西安贯通能源...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北核技术研...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玉门油田公司
  • 1篇中国船舶工业...
  • 1篇捷贝通石油技...
  • 1篇东方宝麟科技...
  • 1篇中石化重庆涪...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国际...

作者

  • 24篇李勇明
  • 21篇赵金洲
  • 10篇彭瑀
  • 7篇许文俊
  • 6篇周海滨
  • 6篇王永辉
  • 4篇丁云宏
  • 4篇邱爱慈
  • 4篇毛金成
  • 4篇张士诚
  • 4篇杨立峰
  • 4篇张永民
  • 3篇尚校森
  • 3篇吴佳玮
  • 3篇邹雨时
  • 3篇周彤
  • 3篇卢拥军
  • 3篇鄢雪梅
  • 3篇丁卫东
  • 2篇严玉忠

传媒

  • 6篇天然气工业
  • 5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高电压技术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石油化工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油气藏评价与...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应用化工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电工技术学报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钻井液与完井...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10篇2017
  • 23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快速增粘滑溜水降阻剂的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以快速增粘和提高携砂性能为核心,采用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水溶液进行三元共聚,得到降阻剂AAD-1,用于滑溜水体系的速溶型快速增粘降阻剂。结果表明,AAD-1水溶性好,增粘速度快,清水中加入0.1%(质量分数)AAD-1,2 min内快速溶解增粘,粘度达到6.194 6 m Pa·s;携砂性能好,优于其他降阻剂溶液,具备低浓度高携砂性;AAD-1具有低黏高弹性;摩阻低,降阻率可达60%以上,可满足常规配液方式及连续混配工艺,有助于非常规低渗储层的开采。
王海燕霍丙夏郭丽梅管保山刘萍梁利
关键词:降阻剂速溶携砂压裂
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簇间距优化新方法被引量:20
2016年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中簇间距的大小是决定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提高低渗透油气藏储层压裂改造效果,需建立合理的簇间距优化模型,而现有的优化方法多以应力反转半径作为最佳间距,并未定量化表征压裂后的储层改造效果。为此,基于弹性力学基础理论和位移不连续法建立了考虑水力裂缝干扰模式下的复杂地应力场计算模型,研究了天然裂缝在复杂地应力场条件下发生张开和剪切破裂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规律,再以获得最大缝网波及区域面积为优化目标,形成一种新的簇间距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张开的水力裂缝会在其周围产生诱导应力,压裂液的滤失则会导致地层孔隙压力变化,相应的地层孔隙弹性应力也会发生变化;(2)天然裂缝剪切破裂区域与张开破裂区域重叠,且前者要远大于后者,可采用天然裂缝剪切破裂区域面积来表征复杂裂缝网络波及区域的大小。采用该方法指导了现场水平井的簇间距优化设计,实验井压裂后取得了理想的增产效果,为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的簇间距优化设计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赵金洲许文俊李勇明蔡坤赤徐苗
关键词:低渗透油气藏增产效果
基于双层非稳态导热过程的井筒温度场半解析模型被引量:22
2016年
在油气井酸化、压裂增产施工中,温度控制着入井工作液的流变性和酸岩反应速度,是影响裂缝几何形态、酸蚀导流能力和措施后产能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的井筒温度场模型还缺乏对非稳态过程的严密推导和精确描述。为此,首先在物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轴向上离散、径向上解析的双层非稳态导热井筒温度场半解析模型,并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进行了求解;其次,分析了不同水泥环导热过程处理方法对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认为假设水泥环具有稳态热阻,模拟输出的误差过大且难以修正;最后,对地层和施工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认为岩性、施工排量和注入温度变化对井筒温度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而油管腐蚀的影响则可以忽略。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数学模型精度较高,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吻合良好。该成果对于提高单井酸化压裂成功率、增加措施后的产能和油气田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赵金洲彭瑀李勇明田植升符东宇
关键词:井筒非稳态导热拉普拉斯变换
页岩气井可压裂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被引量:22
2016年
页岩气井可压裂性评价是保证压裂改造效果的重要基础。目前对可压裂性研究主要是在常规物性基础上将岩石脆性矿物含量或岩石力学参数作为水平井压裂施工段优选的重要依据。但压裂过程中沟通并延伸天然裂缝是形成缝网的关键,因此须将分支裂缝的形成条件作为页岩气井可压裂性评价的重要组成,以提高有利层段选评的准确性。通过分析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后起裂力学条件,提出相交后形成的分支裂缝起裂压力计算方法,再根据人工裂缝内的压力变化情况和储层地应力状态,建立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后的起裂模式并将其无因次化后作为评价的组成要素,形成页岩气井可压裂性综合评价方法。基于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Wx2直井的地质、测井数据对龙马溪组有利层段的分析,按照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射孔和压裂,其测试产量明显高于该区块其他常规可压裂性评价的直井。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既能保证压裂改造效果,又能降低施工风险和成本。
王松杨洪志赵金洲李农李勇明
关键词:页岩气井地应力
页岩储层复杂裂缝支撑剂非均匀分布规律及导流能力研究
页岩储层压裂的关键是形成大范围的有效改造体积,并获得足够导流能力的裂缝网络体系。然而,压裂液和支撑剂在复杂裂缝中存在分流现象,考虑到滑溜水压裂液低携砂性能,直接影响主、次裂缝中的支撑剂量和展布形态,以及裂缝的导流能力和有...
侯腾飞
关键词:页岩气导流能力
文献传递
中国页岩气压裂十年:回顾与展望被引量:77
2021年
我国于2010年实施第一口页岩气井压裂,历经1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页岩气开发核心技术的国家,实现了页岩气压裂技术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部分领跑的发展跨越,创建形成了适合于我国中浅层海相页岩气开发的压裂理论与技术体系。为了助推我国页岩气产量实现新的跃升,在梳理中美两国页岩气压裂技术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全面回顾了我国在页岩气压裂基础理论与优化设计方法、液体体系、压裂工具及工艺技术方面的发展历程与进展现状,总结了压裂甜点识别、缝网扩展模拟与调控、岩体水化与返排控制、缝网体积评价表征等基础理论与优化方法的研究成果;论述了滑溜水压裂液体系、少水或无水新型压裂液的研制与应用;评价了可钻复合桥塞、可溶性桥塞、大通径桥塞和套管固井滑套等分段压裂工具的发展与自主研发水平;阐述了现场工艺技术的实施状况,包括早期实施的常规分段分簇压裂到目前的“密簇”压裂、暂堵压裂等。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页岩气压裂技术面临的挑战,展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结论认为,我国需要持续开展适合于国内深层—超深层海相页岩气、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压裂理论与技术方法攻关研究,以支撑和助推未来我国页岩气高效开发。
赵金洲任岚蒋廷学胡东风吴雷泽吴建发尹丛彬李勇明胡永全林然李小刚彭瑀沈骋陈曦宇尹庆贾长贵宋毅王海涛李远照吴建军曾斌杜林麟
关键词:页岩气压裂技术
裂缝性地层中水平井压裂裂缝起裂新模型被引量:5
2013年
对裂缝性地层中的水平井进行水力压裂时,井筒附近的天然裂缝会对压裂产生影响。现有压裂裂缝起裂压力计算模型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各有侧重,且尚未考虑井筒附近天然裂缝产生的诱导应力场对起裂压力造成的影响。基于弹性力学及岩石力学理论,综合考虑了井筒周围天然裂缝的诱导应力、压裂液渗滤效应、岩石温度变化、封隔器影响等因素,建立了一个适用于裂缝性地层中的水平井压裂裂缝起裂压力计算模型;且计算简便便于推广。根据实例计算分析了天然裂缝影响起裂压力的各个因素,并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井筒周围天然裂缝对起裂压力影响明显,采用以前的起裂压力计算模型误差较大。
陈曦宇李勇明赵金洲
关键词:水平井技术诱导应力起裂压力裂缝性地层
考虑垂向摩阻的裂缝拟三维延伸模型被引量:6
2016年
裂缝拟三维延伸模型具有极快的收敛速度、令人满意的计算精度和较强的适应性,但该类模型中没有考虑垂向摩阻,计算得到的裂缝高度偏大,不能模拟存在缝高失控的裂缝三维延伸过程。推导存在垂向摩阻的裂缝宽度解析表达式,考察裂缝张开位移判据的精度,认为对于常规水力裂缝没有必要进行小范围屈服修正。在此基础上,考虑双线性流动模式和压裂液的初滤失,建立改进的裂缝拟三维延伸模型。实例模拟分析表明:改进模型精度更高;当隔层应力差较大时,下缝高的延伸极其缓慢,有利于底水油藏压裂;当隔层应力差极小时,裂缝高度与长度近似相等,但由于重力差作用,上、下缝高仍有明显差异。
赵金洲彭瑀李勇明刘作磊符东宇
关键词:压裂
特种聚酰亚胺作为油田管材涂层的性能评价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研究一种高性能聚酰亚胺作为油田管道防腐涂层的防腐效果,通过击穿电压测试、溶液浸泡测试、耐高温高压腐蚀实验、耐盐雾实验、附着力测试实验、耐磨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特种聚酰亚胺作为油田管道涂层的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盐雾试验中测试样板版面划线处任意一侧腐蚀扩散宽度小于2 mm,未划线处无生锈、起泡、开裂和脱落等腐蚀失效现象;在耐磨性能实验中参考二氧化锆的磨损量为0. 001 67 g/h,PI-S涂层的磨损量比二氧化锆还低,仅为0. 00 084 g/h;涂层耐高低温交变湿热实验结果表明涂层很好的经受高低温交变环境,实验后未出现鼓泡、脱层、针孔、裂纹现象;酸性高温高压模拟环境实验表明在高酸性模拟环境中浸泡168 h后,涂层表面未出现鼓泡、脱层、针孔、裂纹等现象;涂层能很好地经受住N-甲基吡咯烷酮(NMP)、盐酸、硫酸、氢氟酸、次氯酸的腐蚀,浸泡60 d后试样厚度有轻微的减小,基材没有出现腐蚀现象。
毛金成韩涤非杨小江王基臣赵金洲
页岩储层压裂裂缝表面软化规律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中国典型的页岩储层开展自发渗吸对比实验,并结合页岩表面硬度测试,分析了页岩自发渗吸能力与裂缝表面软化程度的关系,研究不同水化阶段页岩裂缝表面力学性质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吸水最初的1 d是裂缝表面发生硬度伤害的主要阶段,占总伤害的50%~75%,随后硬度伤害持续、缓慢增加;渗吸速率和单位体积岩石吸水量与页岩裂缝表面软化程度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吸水孔隙体积倍数、有效驱动力系数与页岩裂缝面软化程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其值越高水岩作用越剧烈。
周彤张士诚杨柳李四海徐正辉
关键词:裂缝页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