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M603256)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M603256)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天夫文汝红陈碧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计量学院嘉兴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医药卫生更多>>
- 用SPIDER法还原飞秒脉冲振幅和相位误差被引量:2
- 2006年
- 基于光谱位相相干直接电场重构法(SPIDER)测量飞秒激光脉冲的基本原理和重构飞秒脉冲的算法,数值模拟了SPIDER技术重构飞秒脉冲的过程,分析了时间延迟τ、光谱剪切量Ω的选取原则.以宽度约为50 fs的高斯型线性啁啾脉冲为例,取不同的时间延迟τ、光谱剪切量Ω重构了飞秒脉冲,得到:重构出的飞秒脉冲强度和位相最接近时,时间延迟τ约为2 260 fs,相对光谱剪切量Ω/Δω约为10%.
- 文汝红刘天夫
- 关键词:飞秒脉冲相位
- 用SPIDER法重构飞秒脉冲位相中参数的选择被引量:4
- 2006年
- 为了更精确地测量飞秒脉冲特性以满足其不断拓宽的应用,基于光谱相位相干直接电场重构法(SP IDER)测量飞秒激光脉冲的基本原理和重构相位的反演算法,数值模拟了SP IDER重构飞秒脉冲相位的过程,分析了时间延迟τ、光谱剪切量Ω及滤波窗口宽度的选取原则。以宽度约为20 fs的高斯型线性啁啾脉冲为例,通过选取不同的时间延迟τ和光谱剪切量Ω重构脉冲的相位,发现重构位相曲线与原输入脉冲位相曲线最接近时,时间延迟τ约为1 210 fs,相对光谱剪切量Ω/Δω约为9%,滤波窗口宽度约为τ/3。
- 文汝红刘天夫
- 关键词:飞秒脉冲
- 测量飞秒激光脉冲啁啾的方法被引量:1
- 2008年
- 介绍了一种能够直接检测飞秒脉冲啁啾大小的方法。采用共轴结构的迈克尔逊干涉自相关二次谐波检测系统对自制碰撞脉冲锁模循环染料激光器输出的最窄脉冲宽度约为200 fs的脉冲进行了测量。测得的飞秒脉冲自相关二次谐波曲线表明:实测曲线的下包络两翼明显隆起,包络外形很不整齐,对称性较差,说明光脉冲含有啁啾。通过比较干涉测量曲线和理论曲线的形状与面积的大小,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光脉冲所含啁啾的大小。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利用满足光相关检测所需精度的光学元件和满足光相关探测基本条件的实验装置,能测得含有相位及啁啾信息的快干涉项信号,是一种能够直观检测光脉冲所含啁啾大小的可行方法。
- 刘天夫文汝红陈碧芳
- 关键词:啁啾包络飞秒激光脉冲
- 超短脉冲技术测量癌细胞荧光光谱与荧光寿命被引量:2
- 2005年
- 研究用于癌症诊断与治疗的光敏剂血卟啉(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的超快光动力学过程,采用超短脉冲激光光谱技术和皮秒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系统,测量经血卟啉培养的活体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特性及荧光峰值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并测量单一细胞内部不同位置的荧光寿命特性,观测到:癌细胞样品在645 nm处具有特有的光谱谱峰;癌细胞样品荧光寿命的快成分约150 ps慢成分约1200 ps,而正常细胞样品快成分约300 ps慢成分约2500 ps;癌细胞样品的荧光峰值强度经12小时衰减约10%,而正常细胞样品衰减约55%;在细胞内部荧光寿命300 ps的快成分十分显著,且中心部位血卟啉浓度最高。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特性及荧光峰值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相差十分明显,反映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对血卟啉亲和特性有显著的差异,测量结果确认了荧光光谱技术诊断与治疗癌症的可行性,并对发展超短脉冲激光光谱技术早期诊断与治疗癌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 刘天夫陈碧芳
- 关键词:癌细胞超短脉冲激光
- 用光谱位相相干电场重构法还原飞秒脉冲相位被引量:6
- 2006年
- 基于光谱相位相干直接电场重建法(SPIDER)测量飞秒激光脉冲的基本原理和重构相位的反演算法,数值模拟了SPIDER技术重构飞秒脉冲相位的过程,分析了非线性晶体、时间延迟τ、光谱剪切量Ω的选取原则。以高斯型线性啁啾脉冲为例,还原出了脉冲的位相,得到不同的待测脉冲重构出的最佳位相曲线具有不同的最佳延迟时间和光谱剪切量。
- 文汝红刘天夫
- 关键词:飞秒脉冲相位
- 基于皮秒时间分辨的癌细胞荧光寿命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研究了用于癌症诊断与治疗的光敏剂血卟啉(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的超快光动力学过程,采用超短脉冲激光光谱技术和皮秒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系统,测量了经血卟啉培养的活体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及荧光峰值强度随时间衰变曲线,观测到: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样品荧光寿命的快成分分别为150和300 ps;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荧光峰值强度经12 h分别衰减10%和55%。经对测量所得的荧光衰减曲线进行分析,计算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荧光寿命分别为824和1798 ps;血卟啉在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样品中滞留时间分别为17天和6天。结果表明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对血卟啉亲和性及对血卟啉滞留的稳定性有显著差异,测量结果确认了荧光光谱技术诊断与治疗癌症的可行性,并对实时监测生物样品微弱超快荧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 陈碧芳刘天夫
- 关键词:癌细胞血卟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