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大学创新基金(SHUCX112200)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徐次雄荣伟彬欧阳航空马立孙立宁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大学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篇信息融合
  • 1篇调腔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处理
  • 1篇证据理论
  • 1篇陀螺
  • 1篇激光
  • 1篇激光陀螺
  • 1篇D-S证据
  • 1篇D-S证据理...

机构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上海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篇孙立宁
  • 2篇马立
  • 2篇欧阳航空
  • 2篇荣伟彬
  • 2篇徐次雄

传媒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中国激光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动量BP神经网络激光陀螺调腔检测方法被引量:6
2012年
为解决激光陀螺人工调腔质量低、效率不高等缺点,提出一种由CCD相机和光电倍增管构成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调腔检测方法,该方法同时检测光斑、光阑中心点及陀螺损耗值,并将这些信息送入融合中心,经过融合计算得到陀螺调腔是否合格的综合判断。融合系统采用动量BP神经网络对多源信息进行融合,根据调腔过程中的输入、输出情况,设计包含输入层、隐含层及输出层的3层网络拓扑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对激光陀螺调腔质量是否合格判断准确率为93.81%,比人工采用单一传感器分步检测准确率提高了6%。
马立徐次雄欧阳航空荣伟彬孙立宁
关键词:信号处理信息融合
基于信息融合实现的激光陀螺调腔检测被引量:1
2012年
考虑激光陀螺调腔人工检测耗时较长、易受干扰,本文建立了激光陀螺自动调腔系统。在分析激光陀螺调腔工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由CCD相机和光电倍增管组成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激光陀螺调腔检测方法。通过分析计算CCD相机和光电倍增管检测到的信号得出光斑、光阑中心点坐标差值及陀螺损耗值,并由这些信息获得调腔质量的评价函数。然后,根据D-S证据理论对评价函数进行融合处理,分别获得陀螺调腔质量合格与不合格的信度函数,应用最大支持度规则对调腔质量进行综合判断。实验结果显示,基于D-S证据理论的激光陀螺调腔方法检测准确率为91.14%,有效提高了调腔质量,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马立徐次雄欧阳航空荣伟彬孙立宁
关键词:激光陀螺调腔D-S证据理论信息融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