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2009-3-29)

作品数:16 被引量:114H指数:9
相关作者:陈雪清莫玲燕吕静吴燕君孔颖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儿童
  • 6篇耳蜗
  • 5篇植入
  • 5篇听觉
  • 5篇人工耳
  • 5篇人工耳蜗
  • 5篇助听器
  • 5篇耳聋
  • 4篇耳蜗植入
  • 3篇婴幼
  • 3篇婴幼儿
  • 3篇语言
  • 3篇植入术
  • 3篇前语言
  • 3篇聋儿
  • 3篇发育
  • 2篇语前聋
  • 2篇听觉能力
  • 2篇问卷
  • 2篇鼓室

机构

  • 1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耳鼻咽...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北京和睦家医...

作者

  • 15篇陈雪清
  • 5篇吕静
  • 5篇孔颖
  • 5篇吴燕君
  • 5篇张华
  • 5篇莫玲燕
  • 4篇王硕
  • 4篇孟超
  • 4篇董瑞娟
  • 4篇陈静
  • 4篇郑妍
  • 3篇陈雪静
  • 3篇刘辉
  • 3篇刘博
  • 3篇郭倩倩
  • 2篇刘海红
  • 2篇王红
  • 2篇韩德民
  • 2篇钟妍
  • 2篇李靖

传媒

  • 6篇听力学及言语...
  • 5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展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儿童前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规律,探讨其与其它听觉及言语评价指标的相关性,为早期听觉言语康复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接受国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儿童进行一年的随访,手术月龄12~66个月,平均35±3个月。分别于开机时及开机后1、3、6、9、12个月使用录像分析法对患儿的轮流交流、主动交流、视觉交流及听觉注意4项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IR)问卷对其听觉和言语能力进行评估。结果随术后开机时间延长,患儿的轮流交流和听觉注意能力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前6个月增长较快(P〈0.05),后6个月缓慢增长(P〉0.05);患儿主动交流和适时的视觉交流能力得分较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CAP和SIR得分与轮流交流和听觉注意能力相关。结论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患儿逐步建立了听/说的交流模式;前语言能力评估结果与CAP和SIR得分有相关性,三者结合可相互印证并能更全面准确地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早期听觉、语言和交流能力进行评估。
孟超陈雪清董瑞娟郑妍徐天秋吕静钟妍李颖郭倩倩
关键词:儿童人工耳蜗
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音乐能力发育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趋势,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音乐能力评估提供临床资料。方法:26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手术年龄为11~68个月,平均35.6个月;以76例1~24月龄的听力正常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平均月龄6.1个月。使用小龄人工耳蜗儿童音乐能力等级量表进行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评估分别在开机时,开机后1、3、6、9、12及24个月时进行;听力正常婴幼儿评估分别在1、3、6、9、12及24月龄时进行。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音乐能力得分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P〈O.05),听力正常婴幼儿的音乐能力得分亦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高(P〈O.05)。经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与听力正常婴幼儿在听力年龄为1、3、6、9、12个月时音乐能力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听力年龄为24个月时音乐能力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开机后音乐能力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并在开机12个月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郑妍刘博董瑞娟徐天秋陈静陈雪静钟妍孟超王红陈雪清
关键词:儿童耳蜗植入术
中度和重度聋儿助听后早期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发育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评价耳聋儿童助听后1年内听觉及言语能力发展变化趋势,探讨耳聋程度对聋儿的听觉及言语发育水平的影响,为聋儿的有效康复提供临床参考资料。方法:患儿29例,男19例,女10例。助听器选配年龄3~8岁,平均5.6岁。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将患儿分为中度听力损失组(14例)和重度听力损失组(15例)。分别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IR)问卷在助听前及助听后1、3、6、9、12个月时对患儿的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发育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度和重度聋患儿CAP平均得分在助听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助听后1、3、6、9、12个月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中度和重度聋患儿SIR平均得分在助听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助听后1、3、6、9、12个月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聋患儿CAP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聋患儿SIR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后1个月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聋患儿CAP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3、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后1个月与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聋患儿SIR平均得分助听前与助听后3、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听后1个月与6、9、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和重度聋组患儿助听后1年内早期听觉及言语能力有显著提高,但各自有不同的发育特点和规律。
吕静陈雪清张华李靖吴燕君王硕孔颖刘博
关键词:耳聋儿童助听器
226Hz和1000Hz鼓室声导纳在不同年龄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应用探讨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以影像学检查为诊断分泌性中耳性的标准,分析不同年龄段分泌性中耳炎常婴幼儿226Hz和1000Hz2种探测音鼓室声导纳曲线类型分布特点和趋势,比较2种方法在敏感度和特异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经颞骨薄层CT证实为分泌性中耳炎婴幼儿177例(226耳),中耳结构正常的婴幼儿158例(266耳),年龄1~60个月。根据年龄分为6组,分别为O~6月龄组,6~12月龄组,12~18月龄组。18~24月龄组,24~36月龄组,36~60月龄组,分别进行226Hz和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测试。用配对Y。检验对不同年龄组受试儿童两种声导纳测试法结果进行检验,并用ROC方法分析2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分泌性中耳炎婴幼儿各组226Hz鼓室声导纳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1.1%、35.2%、46.9%、42.0%、62.5%及68%,1000Hz鼓室声导纳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4.7%、98.1%、96.9%、91.2%、95.8%及88.0%。中耳功能正常婴幼儿,226Hz鼓室声导纳正常型检出率分别为95.1%、88.6%、85.1%、93.3%、88.5%及93.5%,l000Hz鼓室声导纳正常型检出率分别是为87.8%、94.3%、89.4%、95.6%、94.2%及97.8%。2种测试方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检出率在36月龄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种测试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0~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个月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6月龄以下婴幼儿探测分泌性中耳炎应以1000Hz鼓室声导纳为主,36~60月龄幼儿应同时测试226及1000Hz鼓室声导纳。以单峰型和双峰型1000Hz鼓室声导纳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正常标准,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刘辉莫玲燕吕静陈雪静陈静姬晨陈雪清刘志成
关键词:婴幼儿鼓膜
颞骨CT正常儿童1kHz鼓室声导纳特征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颞骨CT正常儿童1 kHz鼓室声导纳的特点。方法双耳或单耳颞骨薄层CT示外、中、内耳结构均正常的儿童93例(162耳),其中,男58例(97耳),女35例(65耳),年龄2~66月龄(中位数19月),采用GSI-Tympstar中耳分析仪对其行1 kHz探测音鼓室导纳测试,记录鼓室导纳图形及峰导纳值(tympanometricpeak admittance,Ypeak)、鼓室图峰压(tympanometric peak pressure,TPP)、负尾部补偿导纳值(negative tail com-pensated admittance,Comp Y-400,为Ypeak值与-400 daPa处的导纳值之差)等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及95%可信区间,并分析耳别、性别及年龄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结果①鼓室导纳图形态:单峰型149耳(91.98%,149/162),双峰型3耳(1.85%,3/162),平坦型5耳(3.09%,5/162),其它类型5耳(3.09%,5/162)。②各指标均值、标准差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Ypeak:4.13±1.42 mmHo,2.12~7.96 mmHo,TPP:29.56±74.92 daPa,-186.75~142.63 daPa,CompY-400:2.11±1.14 mmHo,0.89~5.25 mmHo。③不同耳别间Ypeak、TPP及CompY-4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同性别间Ypeak和CompY-40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于女性,P=0.001,P=0.000),但TPP的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不同年龄组间Ypeak、CompY-400及TP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月龄婴儿Ypeak及CompY-400均值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结论①颞骨CT正常儿童1 kHz鼓室导纳图多数为单峰型,但其Ypeak、TPP、CompY-400的95%可信区间范围较大。②男性的Ypeak显著高于女性;Ypeak和CompY-400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Ypeak在12月龄、CompY-400在6月龄时此增长趋于缓和;TPP随年龄变化的特点不明显。
吕静莫玲燕刘辉陈雪静卞迁孙玉兰陈静张帆
关键词:儿童正常值
小龄耳聋儿童听觉能力发展问卷评估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评估选配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觉能力,为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50名语前聋儿童(患儿组),其中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者各25名;生理年龄为3至65个月,平均28±14个月;听力年龄为0至21个月,平均8±5个月。使用小龄儿童听觉发展测评工具中的《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之评价儿童听觉行为的父母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由家长填写,结果与引自小龄儿童听觉发展测评工具中听力正常儿童的正常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儿选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的平均月龄为20±13个月。3岁以下32人(64%,32/50),3岁以上18人(36%,18/50)。33名患儿出生时接受过听力筛查(66%,33/50),17名未接受过听力筛查(34%,17/50)。随听力年龄的增长,各组儿童的听觉能力均不断提高,使用人工耳蜗患儿的听觉能力进步速度比佩带助听器的患儿快,3岁以下选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的患儿听觉能力的发展速度比3岁以上快;各组患儿听觉能力的发展速度均比正常儿童慢。结论耳聋患儿使用助听装置时间越长,其听觉能力发育的越好。重度以上耳聋儿童宜早期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陈雪清张忠心
关键词:助听器人工耳蜗问卷耳聋儿童
语前聋婴幼儿助听后听觉及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语前聋婴幼儿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探讨不同耳聋程度、不同评估阶段其助听前后的言语能力发育随听觉能力发展变化的关系。方法以32例语前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助听器选配年龄3~34个月,平均15.6个月,分为极重度耳聋组(16例)、重度耳聋组(11例)和中度耳聋组(5例),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问卷分别于助听前及助听后1、3、6、9、12个月时对患儿的听觉及言语发育能力进行评估,并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极重度、重度及中度耳聋组CAP与SIR评估得分均存在线性相关,相关性由低到高依次为极重度耳聋组(R=0.656)、重度耳聋组(R=0.758)、中度耳聋组(R=0.849)(均为 P<0.05)。助听前后不同评估阶段CAP与SIR评估得分均存在线性相关,相关性由低到高依次为助听前(R=0.559)、助听后1个月(R=0.575)、助听后3个月(R=0.726)、助听后6个月(R=0.823)、助听后9个月(R=0.838)、助听后12个月(R=0.855)(均为 P<0.05)。结论语前聋婴幼儿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密切相关,言语能力随听觉能力的提高而提高;耳聋程度越轻、助听器使用时间越长,助听后婴幼儿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越高。
吕静陈雪清张华李靖吴燕君王硕孔颖
关键词:婴幼儿听觉言语耳聋助听器
儿童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育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本研究利用"录像分析法"对聋儿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60名选配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选配助听器时年龄为4-49个月,平均22.4±14.6个月。根据选配助听器时的听力损失程度将儿童分为A组(中度听力损失,11名)、B组(重度听力损失,36名)、C组(极重度听力损失,13名)。另外根据耳聋儿童选配助听器时的年龄,将儿童分为a组(选配助听器时年龄≤2岁,41名)、b组(选配助听器时年龄>2岁,19名)。使用"录像分析法"分别在选配后0(初次选配时)、3、6和12个月对儿童的轮流交流、视觉交流、主动交流和听觉注意四项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A、B、C三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轮流交流及听觉注意能力得分均呈显著增长(P<0.05),而视觉交流及主动交流能力得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a、b两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轮流交流能力得分均呈显著增长(P<0.05)。a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听觉注意能力得分无显著增长(P>0.05)。b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听觉注意能力得分呈显著增长(P<0.05)。a、b两组儿童选配助听器一年内视觉交流和主动交流能力得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耳聋儿童使用助听器时间越长,前语言交流能力越好。聋儿听力损失程度越轻,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育速度越快。录像分析法可用于评估分析选配助听器后聋儿前语言交流能力。
李颖陈雪清刘海红孟超郭倩倩郑妍张华吴燕君孔颖
关键词:儿童助听器耳聋
中国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前语言交流能力发育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前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规律,为早期预测康复效果及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30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语前聋儿童参与本次研究,术前均为极重度聋。所有患儿使用人工耳蜗的时间均在12个月以内,平均5.8个月。使用录像分析法对患儿的轮流交流、主动交流、视觉交流及听觉注意等4项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患儿的轮流交流能力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有声回应能力也以相同的方式增长,而以肢体动作进行的回应则呈缓慢降低趋势。患儿主动交流和适时的视觉交流能力得分较低,呈缓慢增长,听觉注意能力呈逐步增长趋势。结论:随着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增加,患儿初步建立起了"听/说"的交流模式,并越来越倾向于以发声的方式进行交流。录像分析法可用于评估中国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前语言期交流能力。
陈雪清陈冬旭蒋文博郑妍龚树生
关键词:人工耳蜗儿童
婴幼儿听觉能力评估被引量:9
2011年
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全国不断普及和临床听力诊断技术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耳聋婴幼儿,特别是重度和极重度聋婴幼儿在出生后不久即可确诊。近年来,各种助听装置,如助听器、人工耳蜗技术不断提高,选配和调试方法不断改进,已有越来越多的婴幼儿使用这些助听装置获得或改善听力。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已成为可能。
陈雪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