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1GXNSFB018011)
- 作品数:7 被引量:96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庆发古德生周科平苏家红安佳丽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中南大学华锡集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对称协同开采人工矿柱失稳的突变理论分析被引量:30
- 2012年
- 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建立顶板-人工矿柱协同作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组合结构的变形协调机制,推导人工矿柱压缩量关系式;基于突变理论,构建人工矿柱突发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导出失稳的充要条件力学判据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矿柱突发失稳与刚度比k、介质均匀性系数m具有密切相关性;改变人工矿柱的力学参数和几何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顶板的稳定性,这可为采空区应力环境再造和人工矿柱的科学设计提供基本力学依据。
- 陈庆发古德生周科平苏家红
- 关键词:采矿工程采空区人工矿柱失稳尖点突变模型
- 复杂裂隙岩体环境下巷道轴线走向优化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裂隙岩体环境下巷道轴线走向优化选择对巷道的安全开挖和长期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存在代表性结构面组选择和评价指标不够科学两方面的不足。以铜坑矿92号矿体4个裂隙岩体试验区巷道为工程背景,充分利用一般块体理论GeneralBlock程序和关键块体理论Unwedge程序的各自优点,已解决代表性结构面组选择问题,以更符合工程实际的直接掉落块体数目和最小安全系数为块体稳定性评价指标,对复杂裂隙岩体环境下的巷道轴线走向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所研发技术,能够快速确定出1#,2#,3#和4#裂隙岩体试验区巷道轴线最优走向分别为35°,108°,37°和32°。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复杂岩体环境下巷道轴线走向优化确定提供参考。
- 陈庆发周永亮安佳丽
- 关键词:采矿工程裂隙岩体块体理论
- 区域井巷工程结构面连通性识别方法被引量:1
- 2013年
- 基于区域井巷工程揭露的结构面信息,从空间几何条件和地质力学条件方面阐明结构面连通性识别方法,解决井巷工程中结构面连通性判别难的应用问题。运用向量几何知识,推导出判断任意两结构面连通性的空间几何条件,运用DIPS软件及C语言程序实现结构面几何连通性判断过程自动化;从地质力学角度出发,类比CSIR法选取反映结构面地质力学特征的5项指标,确定出空间上任意两结构面地质力学特征相互关系的分析方法,归纳出结构面连通性判定的地质力学条件。以广西铜坑矿锌铜矿区开拓探矿工程为工程背景开展了井巷工程结构面连通性识别方法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所阐述的识别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出测窗A4-5第1号、A7-6第4号和B1-6第8号3条结构面在测定区域内是连通的。研究成果可为复杂条件下结构面连通性识别提供借鉴与参考。
- 陈庆发曾勰
- 关键词:井巷工程结构面连通性识别方法
- 无底柱分段分条连续采矿法回采碎裂矿体的实践
- 2012年
- 针对广西高峰矿105号矿体高价值碎裂资源的开采技术条件,开发出一种新采矿方法,即无底柱分段分条连续采矿法,该方法根据矿体厚度的不同,采用多种矿块结构形式。在工艺上,先用分段空场法回采间柱,胶结充填后形成人工矿柱;矿房回采后,先在矿房底部进行高配比的胶结充填,其余空间采用低配比水泥砂浆充填或块石充填。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作业安全性好,生产能力高,贫化损失率低,适合于高价值破碎矿体的回采。
- 苏家红陈庆发
- 关键词:分段空场法
- 采空区协同利用机制被引量:26
- 2012年
- 采空区处理是预防与控制采空区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其周边资源安全开采的必要条件。从矿山工程系统合理布局出发,以采矿环境再造、协同论和内嵌式设计等理论与理念为指导,首次从协调资源开采的角度提出"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新技术。探讨采空区协同利用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模式,并对利用模式进行系统分类,研究采空区协同利用机制,并进行利用模式分类,探讨采空区协同利用机制。工程应用表明:新机制不仅处理空区隐患,而且实现隐患资源的安全开采,同时还大大降低空区处理成本,甚至达到零成本。研究成果可为空区隐患资源的安全开采提供技术支持。
- 陈庆发周科平古德生苏家红
- 关键词:采矿工程采空区处理
- 协同开采与采空区协同利用被引量:42
- 2011年
- 首次系统论述了协同开采理念与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方法两种新思想。首先,梳理了现有的几种采矿与环境关系可调和理念,引入协同理念,提出了"协同开采"科学命题,明确定义了协同开采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协同开采与相关理念的区别与联系。然后,基于协同开采理念的指导,从矿山工程系统合理布局出发,首次从协调资源开采的角度提出了"协同利用"采空区处理方法,探讨了采空区协同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两种新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将对我国采矿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 陈庆发周科平古德生
- 不同控烟方式下火灾烟气运动演化规律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优化选择与确定最优控烟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利用火灾场模拟软件FDS对南宁市某地下超市火灾烟气的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探讨了自然排烟、机械排烟、喷水灭火系统、机械排烟与喷水灭火复合系统4种火灾场景下烟气的运动过程,揭示出不同场景下火灾烟气的运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与自然排烟相比,机械排烟对于降低CO(低0.21%)和CO2(低2.6%)体积分数效果明显,能有效阻止O2(高1.8%)体积分数与能见度降低(延缓120 s);喷水灭火系统能有效降低烟气温度(降低200℃),在一定程度上抑制O2(高1.0%)体积分数的降低;机械排烟与喷水灭火复合系统能有效降低CO(低0.24%)和CO2(低3.4%)体积分数及烟气温度(降低270℃),还能阻止O2(高3.2%)体积分数与能见度降低(延缓160 s);机械排烟、喷水灭火系统均对地下超市火灾烟气蔓延有较强的阻碍作用,但每个独立系统的控烟效果远不及机械排烟与喷水灭火复合系统明显。
- 钟琼英陈庆发张赫
- 关键词:安全工程火灾F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