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34003)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4H指数:6
- 相关作者:朱维耀龙运前李娟宋洪庆刘今子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东北石油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 黏度对不同渗透率稠油油藏流体渗流特征的影响
- 2014年
- 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形成的结构造成的黏度异常反映了稠油油藏的特性,对稠油的渗流特征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配制不同含稠油比例的油样,利用流变仪和岩心驱替装置,对不同黏度油样的流变性及其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黏度对稠油渗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样中所含稠油比例增大,多孔介质中油样的非牛顿渗流特性增强,且渗透率越小,油样的非牛顿特性表现越明显;随着油样中稠油比例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迅速增大,而油相相对渗透率急剧降低,导致开采效果变差,且对流体在较低渗透率岩样中的相对渗透率影响大于高渗透率的岩样;随着被驱替油样中稠油比例增加,产出液中含水率上升的速度加快,且渗透率越低,含水率随采出程度增加的速度越快。
- 龙运前朱维耀徐洋宋付权韩宏彦
- 关键词:黏度稠油油藏渗流特征两相渗流驱油效率
- 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微孔滤膜流动特征被引量:6
- 2015年
- 为了评价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在低渗透油藏中的流动特征,利用微孔滤膜模拟低渗透油藏的喉道,采用激光粒度仪和微孔滤膜过滤装置,对其流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化时间小于120 h时,聚合物颗粒的封堵作用较强;水化时间大于120h后,聚合物颗粒逐级调驱能力增强;随着压力差增大,聚合物颗粒储层深处逐级调驱的效果增强,压力差大于0.15 MPa后,逐级调驱效果增加的速度明显加快;随着滤膜孔径减小,聚合物颗粒过滤速度急剧降低,在0.45,0.80μm微孔滤膜上粒径为1.68μm聚合物颗粒具有很强的封堵能力,而在3.0μm微孔滤膜上具有较强的储层深部逐级调驱效果;随着聚合物颗粒浓度增加,储层深部逐级调驱效果变弱,颗粒浓度增至2.0 g/L后,聚合物颗粒已经没有深部逐级调驱的效果。
- 龙运前朱维耀刘启鹏宋付权
- 关键词:微孔滤膜流动特征封堵
- 非均质渗透率构型低渗透油藏产能计算及反演参数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基于非均质油藏渗透率构型的3种非固定常数的典型分布模式,考虑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函数的影响,将渗透率构型引入到启动压力梯度函数表征方程,推导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非均质构型下的产能计算公式,建立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反演渗透率构型参数的优化算法;利用压力梯度、产量及启动压力梯度特征参数,确定注采井间的、渗透率构型的非均质分布特征参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文中优化算法合理,有利于完善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理论,可为油藏精细描述和开发挖潜提供支持。
- 刘今子邸伟娇张雪宋考平朱维耀董丽娜闫力
- 关键词:非均质构型启动压力梯度反演低渗透油藏
- 考虑解吸扩散过程的煤层气压裂直井产能模型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压裂直井开发煤层气是中国地面开采煤层气的最主要手段.储层压裂开发过程中,流体的流动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一是裂缝控制的椭圆流动区,二是裂缝内的高速非线性渗流区.针对两种不同的流动,考虑煤层气的解吸扩散过程,基于质量和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二区耦合的稳态流动数学模型,推导出压裂直井开发煤层气的解析解和产能方程.根据此模型可以模拟计算压裂井的产能及分析压裂裂缝参数对产能的影响.通过实例计算可以看出,煤层气解吸量的大小对单井产量有直接影响,解吸量越大,产量越大;另外,水力压裂裂缝半长及宽度越大,单井产量越高,但增幅逐渐变小,存在一个合理范围.
- 朱维耀岳明宋洪庆杨焦生王一兵于明旭
- 关键词:煤层气解吸产能
- 稠油蒸气—泡沫驱不同油藏区域流体的流变特征被引量:4
- 2012年
- 针对稠油蒸气-泡沫驱蒸气腔驱油区泡沫油体系、热水冷凝区热水油体系,通过模拟实际油藏温度压力条件,利用高温高压流变仪,在0~600s-1剪切速率范围内,研究蒸气相饱和度、泡沫剂质量分数、温度和蒸气干度对泡沫油体系流变特征的影响;在0~100s-1剪切速率范围内,研究热水相饱和度、泡沫剂质量分数和温度对热水油体系流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油体系和热水油体系均为假塑性流体,可用幂律模型来描述,并且随着蒸气相饱和度和泡沫剂质量分数升高,泡沫油体系非牛顿性增强;随着温度和蒸气干度增大,泡沫油体系越接近为牛顿流体;随着热水相饱和度和温度升高,热水油体系越接近为牛顿流体;随着泡沫剂质量分数增加,热水油体系非牛顿性增强.
- 龙运前朱维耀李娟刘今子田巍
- 关键词:稠油流变特征
- 低渗透储层可视化微观渗流模型研制被引量:16
- 2013年
- 为观测低渗透储层内微观渗流动态及探索流体微观流动机理,给出一种模拟低渗透储层可视化微观渗流模型的制作方法.其制作工艺流程包括岩心处理、母版制作、弹性模具制作、底板制作、盖板制作、模型粘结、模拟井粘结.制成模型具有较高的仿真性、较好的可视性、较强的操作性,能够在常规实验室制作完成,亦能够用于其它微观渗流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应用此模型进行了微观渗流驱替实验,验证了此模型的适用性和真实性.这为探索低渗透储层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能源的高效开采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 于明旭朱维耀宋洪庆
- 关键词:低渗透可视化渗流
- 蒸馏沉淀法制备聚丙烯酰胺复合聚合物微球被引量:4
- 2014年
- 在乙腈溶剂中,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用蒸馏沉淀聚合法,首次制备了聚丙烯酰胺复合聚合物微球。通过调配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两种单体的比例和浓度以及交联剂的比例,发现在m(AM)∶m(AA)=1∶1、总单体浓度为25 g/L、交联剂占总单体质量的8%时,聚合物微球形貌及其水化后特性最好。同法还由丙烯酰胺与具不同功能单体共聚,合成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二元或三元复合微球。本法操作简单,绿色环保,所得微球粒径均一,单分散性好,在水溶液中自身适度膨胀而又不散团,具有一定弹性,可选择性地进入不同地层孔道,适用于油藏深部调驱以提高采收率。
- 张雪龄朱维耀田巍龙运前曹孟菁蔡强鞠岩
-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
- 低渗透储层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调驱多相渗流理论被引量:4
- 2015年
- 采用岩心驱替装置进行渗流规律实验,建立反映纳微米聚合物颗粒水化膨胀、渗流阻力变化、堵塞、相对渗透率变化、颗粒沉淀破碎、残余阻力系数和黏度特性等的渗流特性方程,并建立反映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调驱过程中水、油和纳微米聚合物颗粒之间相互作用与传输,质量的相互转换作用等特点的调驱渗流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单相流动时非达西渗流特征明显,具有启动压力梯度;注入段塞体积、颗粒浓度以及颗粒粒径对驱油效果均有较大的影响,在低渗透高含水油田进行纳微米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调驱是可行的,通过优化驱油方案,合理实施,能够取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 龙运前朱维耀宋付权宋洪庆岳明
- 关键词:渗流理论数学模型数值模拟
- 单分散介孔氧化硅微球的粒径可控制备被引量:4
- 2011年
- 在中性醇-水体系中,采用月桂胺(DDA)为导向剂,通过调整反应物组分的剂量比,研究了具有蠕虫状介孔的单分散氧化硅微球粒径可调控行为。实验表明,当月桂胺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为0.4,正硅酸乙酯的浓度范围在0.138~0.248mol/L之间,改变水/醇比例,可以实现微球粒径在50nm^1μm之间的调控。该方法简单易行,制备得到的微球尺寸均匀,单分散性好,BJH孔径在1.4nm左右。粒径可控的单分散介孔氧化硅微球,通过表面有机化修饰,可以成为改变流体流变行为的优秀添加介质。
- 张雪龄朱维耀蔡强曹孟菁刘玉山龙运前
- 关键词:单分散
- 高温高压条件下油藏内源微生物微观驱油机理被引量:23
- 2014年
- 为研究内源微生物微观驱油机理,在模拟油藏高温高压(60℃、10 MPa)条件下,以油田提取的内源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产物作为驱油介质,利用研制的微观仿真光刻蚀可视模型,对水驱、微生物驱油过程中剩余油形态及流动特征进行显微观察和分析;并应用测试和图像处理技术,定量考察微生物微观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油藏条件下,内源微生物具有一定活性,且驱油效果较好;微生物被激活后,能有效启动不同类型剩余油,并可与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水驱所无法波及到的盲端孔道,置换出剩余油,增强了原油的流动能力,同时可提高采收率。微生物微观驱油机理可归结为:微生物对原油的"啃噬"、降解;产生生物气溶解于原油,降低原油黏度;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层层剥离、乳化剩余油,改变孔隙介质表面的润湿性等。
- 朱维耀夏小雪郭省学李娟宋智勇曲国辉
- 关键词:高温高压多孔介质内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微观驱油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