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2103]86)

作品数:3 被引量:33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润宇陈敬安王立英曾艳吴丰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贵州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省长专项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农业面源
  • 2篇农业面源污染
  • 2篇污染
  • 2篇面源
  • 2篇面源污染
  • 2篇红枫湖
  • 1篇滇池
  • 1篇营养化
  • 1篇治理技术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水期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特征
  • 1篇农业
  • 1篇农业面源污染...
  • 1篇污染治理
  • 1篇磷素
  • 1篇面源污染治理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3篇张润宇
  • 2篇王立英
  • 2篇陈敬安
  • 1篇朱淮武
  • 1篇刘超
  • 1篇曾艳
  • 1篇吴丰昌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4年
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其治理工作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本文概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基本概念、特征与成因,根据农业面源污染的"产-流-汇"3个发生发展阶段,总结了现阶段农业面源氮磷污染的治理理论与技术,并根据各阶段治理技术的优缺点提出我国未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污染产生机制和迁移转化过程的研究,同时,通过少量的人工干预,努力提高单项治理技术的治理效率,将农业面源污染发生与发展的"产-流-汇"3个阶段的治理技术结合起来,突出流域治理思路。
朱蒋洁曾艳陈敬安张润宇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滇池与红枫湖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特征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对比研究了滇池与红枫湖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两湖沉积物总磷含量相当,分别为1373.8~4616.3mg·kg-1、1194.4~4324.3mg·kg-1.HCl-P、Res-P为滇池沉积物中主要的磷形态,占总磷的62.9%~86.4%;而红枫湖中磷形态顺序为NaOH-P>Res-P>HCl-P>BD-P>NH4Cl-P;两湖沉积物中有机磷均以低活性态为主.红枫湖沉积物中NH4Cl-P、BD-P、NaOH-rP及生物有效磷等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滇池,表明其内源磷释放对上覆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更大.Olsen-P与NH4Cl-P、BD-P、NaOH-rP等活性磷形态呈显著正相关,而与NaOH-nrP、HCl-P、Res-P、TP等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可作为评价两湖沉积物释磷能力及其潜在环境风险的重要指标.
刘超朱淮武王立英张润宇吴丰昌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生物有效性富营养化
红枫湖流域枯水期土壤理化特征与磷素分异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对贵州省红枫湖枯水期流域土壤的理化性质、磷素含量与形态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偏酸性,以粉砂粒为主,消落带土样含水率略高于林地和荒地。表土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为99.6~679.5mg/kg和1.1~18.6mg/kg,低于我国土壤平均水平,属喀斯特地质性缺磷;最高值分布在受人类活动污染严重的管理处和后午,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中不同磷形态的含量顺序为Residual-P〉NaOH-P〉HCl-P〉NaHCO3-P〉H2O-P。其中,耕作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以及H2O-P、NaHCO3-P和总可提取态磷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荒地和林地,表明耕作与施肥过程不仅提高了土壤全磷和生物活性磷含量,也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环境风险。
张润宇王立英陈敬安
关键词:红枫湖流域土壤农业面源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