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09336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0933605)
- 作品数:36 被引量:321H指数:12
- 相关作者:郭福生姜勇彪侯增谦吴志春刘林清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华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青海玉树地区遥感找矿蚀变异常提取与成矿预测被引量:6
- 2011年
- 遥感找矿蚀变异常提取是当今综合找矿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青海玉树地区的遥感找矿蚀变异常提取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波段比值的主成分分析复合法、无损线性拉伸、掩膜、密度分割等方法,解决了第四系和植被对遥感蚀变异常提取的干扰的问题。在该工作区内共圈出了6个Ⅰ级找矿远景区,3个Ⅱ级找矿远景区,7个Ⅲ级找矿远景区;遥感蚀变异常区与全部矿床、矿(化)点吻合率高达88.1%,与含铜、含铅、含锌、含铁的金属矿床、矿(化)点吻合率分别为93.22%,75.76%,78.26%,100%。
- 吴志春郭福生刘林清姜勇彪
- 关键词:遥感找矿蚀变异常成矿预测
- 青海南部茶曲帕查Pb-Zn矿床的勘查历史、现状与下一步找矿方向被引量:21
- 2012年
- 从找矿勘查角度,对青海南部新发现的茶曲帕查Pb-Zn矿床的勘查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下一步找矿方向提出了建议。该矿是2002年以来在1∶20万化探扫面及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发现异常后进一步通过1∶1万地质、化探、激电等综合调查及钻孔工程确定的矿床,目前控制(332+333+334)铅锌资源量99.6万吨。矿区填图表明,北部中新世五道梁组不整合于南部的二叠系九十道班灰岩之上,后者以北倾的逆冲断层和南部那益雄组碎屑岩接触,钻孔资料显示该断层可能为深部由南向北逆冲断层的反冲断层。矿体在孔莫隆矿段主要就位于灰岩内,在茶曲帕查矿段出现在那益雄组和五道梁组中,前者矿体发育好,后者矿化主要见于地表。矿区内圈出4条激电-化探异常,均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分别出现在北部五道梁组、中部九十道班组灰岩、南部那益雄组和五道梁组中。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显示灰岩呈相对高阻,碎屑岩、灰岩破碎带、地表水、矿化呈相对低阻。综合分析表明,"三江"北段风火山-囊谦褶皱逆冲带内、与新生代盆地相伴的老于新生代的碳酸盐岩是该类矿床的主要赋矿部位,在矿区范围内,多才玛矿段激电-化探异常带内的灰岩中、地表见矿化、深部具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显示的高阻体中相对低阻部位是值得关注的勘查目标。
- 王贵仁宋玉财邹公明侯增谦杨竹森杨天南张洪瑞刘燕学李政汪元奎刘群然见多杰赵呈祥翟忠保
- 关键词:找矿勘查找矿方向
- 滇西云龙茅草坪Cu-Pb-Zn-Ag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格架
- 2013年
- 滇西茅草坪Cu-Pb-Zn-Ag矿床位于兰坪中–新生代盆地中北段的西缘,属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造山型"Cu-Pb-Zn-Ag多金属巨型成矿带(侯增谦等,2008)的中南段,是新近勘查发现的中型Cu-Pb-Zn-Ag多金属矿床,后生热液充填交代成因的脉型Pb-Zn(-Cu)矿体和脉型Cu(-Ag-Mo)矿体共存,已显示一个大型Cu-Pb-Zn-Ag矿床的找矿前景。前人已对兰坪盆地西缘广泛发育的脉型Cu(-Ag)
- 成祥薛传东魏爱英李彬董帅刘琴樊江峰柳绿
- 关键词:矿床类型格架新生代盆地青藏高原东北缘
- 基于ERDAS IMAGINE的扫描地形图快速校正方法被引量:3
- 2011年
- 为了解决扫描纸质地形图得到的栅格图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并且需对栅格图像赋予地理参考的问题,采用在mapgis投影变换系统生成标准图框,再在mapgis文件转换系统中将标准图框线文件(wl)转换成shape格式,然后在erdas imagine中运用shape格式的标准图框对扫描地形图得到的栅格图像进行校正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校正方法精度高、速度快及操作简单容易。该方法使得地形图、地质图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envi、pci等)中得以快速校正。
- 吴志春郭福生姜勇彪刘林清
- 关键词:PHOTOSHOPCS3地形图几何校正栅格图像矢量图像
- 西藏贡觉盆地古近系贡觉组重矿物分析及地质意义
- 2022年
- 物源分析对研究一个地区的沉积作用、构造演化及储层特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查明西藏贡觉盆地古近系贡觉组砂岩的物源特征,本文对研究区的重矿物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前人资料揭示了研究区古近系贡觉组砂岩的物源方向,认为油扎、兴达、斑那等地物源方向为自南东向北西,哈家乡物源除有来自于油扎方向外,还有来自于东部逆冲断层上盘的相邻古生界和三叠纪的火成岩单元加入。重矿物组合特征及ATi、GZi等特征指数表明古近系贡觉组物源区成因岩类型较多,但含量不同,以中性火山岩为主,沉积岩较少;根据指相矿物特征判断古近系贡觉组砂岩形成环境为水体较浅的氧化环境,但氧化程度不同,南东部较北西部氧化环境强,斑那村较油扎乡水体浅,氧化度更强。
- 李腾飞朱志军丁婷周世豪谢林陈高雨严锦洁
- 关键词:重矿物古近系
- 青海玉树东莫扎抓铅锌矿床围岩蚀变和黄铁矿-闪锌矿矿物学特征及意义被引量:23
- 2011年
- 青海玉树地区的东莫扎抓铅锌矿床是"三江"沉积岩容矿贱金属成矿带中的重要矿床之一。矿区过去研究鉴定出多种蚀变类型和矿物种类,但不同蚀变在矿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矿物中元素含量特点、矿物相互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均不清楚,从而导致所指示的找矿意义也不明确。为此,作者进行了系统岩矿石光薄片的显微镜下鉴定、矿区主要硫化物——黄铁矿和闪锌矿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典型矿石中重要金属元素含量的ICP-MS测定等工作,以期为上述问题的认识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研究发现,与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有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硅化和重晶石化4种类型,其中白云石化贯穿于成矿的前4个阶段,分布基本遍及矿区;黄铁矿化和硅化在S3和S4两个硫化物沉淀阶段发育,前者和铅锌矿化紧密伴生,后者主要发生在矿区主逆冲断裂以南;重晶石化在S2和S4两个阶段出现,但仅在矿区主逆冲断裂以南的多条断裂附近局限性发育。ICP-MS分析发现典型矿石中存在含量较高的Cd。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在S3阶段,黄铁矿中S、Fe含量和S/Fe原子比普遍高于理论值,有一定量的As、Cu存在,Co/Ni比值一般大于1;闪锌矿中S含量和S/Zn原子比较理论值偏高,Zn含量较理论值稍低,有一定量的Cd、Fe存在;黄铁矿S/Fe和闪锌矿S/Zn原子比在流体活跃部位明显高于理论值;球形黄铁矿、草莓状和皮壳状闪锌矿从边部到核心某些元素含量存在规律性变化。在S4阶段,闪锌矿较S3阶段颜色浅,Zn含量低,S/Fe原子比高。综合岩相学特征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指出:在S3阶段,S源相对金属离子充足,黄铁矿沉淀之初热液环境稳定,随着闪锌矿的沉淀,含矿流体的温度、S离子活度和pH值降低,但Cd/Zn比增高,此阶段矿区存在两处流体活动中心;S4阶段流体较S3阶段温度低,硫逸度高。综合以上讨论,提出了在矿区和区�
- 刘英超杨竹森侯增谦田世洪宋玉财张洪瑞于玉帅薛万文王富春张玉宝康继祖
- 关键词:蚀变黄铁矿闪锌矿
- 囊谦古近纪盆地贡觉组膏盐岩及其硫同位素特征被引量:4
- 2017年
- 囊谦古近纪盆地贡觉组沉积充填系列中的第三层段为一套盐湖相暗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和膏盐岩为主交互产出的地层,沉积厚度显示南北厚而中部薄的特点。通过野外地质路线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贡觉组第三层段膏盐岩分布特征、膏盐岩类型及石膏的晶体形态,该套膏盐岩层自下而上逐渐增厚,以块状石膏岩、膏灰岩和泥膏岩为主,并发育多个蒸发岩沉积序列。选取贡觉组第三层段不同地区的蒸发岩硫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δ34S的变化幅度为14.7‰~22.6‰,平均值为16.8‰,位于古近纪海相蒸发岩中硫酸盐的δ34S值范围内且显著区别于缺氧环境中的δ34S值,认为该层段时期湖盆为封闭的陆相盐湖,细菌的还原作用微弱,其对石膏硫同位素的分馏作用贡献甚微。通过对贡觉组第三层的膏盐岩和硫同位素特征分析,并结合现有的盐泉水化学分析资料,推测囊谦盆地具备探盐找钾、硼和锂的理想条件。
- 杜后发江媛媛姜勇彪严兆彬
- 关键词:膏盐硫同位素囊谦盆地
- 滇西兰坪盆地古近系构造—沉积演化与成矿关系被引量:16
- 2014年
- 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因堆积了巨量金属而倍受关注,盆地内沉积岩容矿贱金属矿床矿体的就位与印—亚大陆碰撞挤压和扬子古陆与滇藏古陆拼接碰撞而引起的盆地内部及周缘变形密切相关。古近纪充填序列特征及物质聚集分布规律显示,盆地总体上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下,其构造—沉积演化可划分为古新世—早始新世挤压拗陷和晚始新世—渐新世挤压走滑两个阶段。盆地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控矿构造有挤压—拗陷—褶皱构造和区域大规模挤压走滑断裂构造,这些构造变形可以是容矿构造,也可以是导矿构造。古近世中期碰撞挤压拗陷阶段(55~41 Ma),形成了兰坪盆地西部拗陷褶皱推覆带内的脉状Cu矿床和富隆厂等脉状Cu-Ag-Pb-Zn矿床(48~49 Ma);晚期挤压走滑阶段(40~26 Ma)形成兰坪盆地东部逆冲推覆带内河西—三山Pb-Zn(-Ag-Sr)矿床和金顶超大型Pb-Zn矿(-34 Ma)。兰坪盆地成矿与盆地构造—沉积演化显示出很好的耦合关系。
- 朱志军郭福生宋玉财安倩
- 关键词:成矿古近系兰坪盆地
- 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以江西省1∶5万陀上幅区调应用为例被引量:15
- 2013年
- 遥感技术的应用应贯穿区域地质调查的始终,要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先导与基础作用。在本研究区内,TM/ETM5、4、3波段组合为最佳波段组合,在常用的主成分变换法、乘积变换法、比值变换法、高通滤波法、小波变换法、IHS变换法6种融合方法中小波变换波段融合法为最佳融合方法。运用遥感影像更新区内的道路信息有助于提高填图效率和填图质量,以小波变换法融合全色波段的RGB(5,4,3)彩色影像为基础影像,其它彩色合成影像、单波段灰度影像等影像为辅助影像对区内岩石地层、构造进行了解译,运用复合法提取了本区的铁化和泥化蚀变异常,在野外地质路线观测过程中对解译的岩石地层、构造和提取的矿化蚀变都得到了较好的验证。遥感在区调过程中的道路更新、岩性识别、构造解译、矿化蚀变提取具有独特的优势。
- 吴志春郭福生刘林清姜勇彪
- 关键词:遥感技术区域地质调查影像融合
- 川东-鄂西志留系层序格架下沉积体系演化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被引量:5
- 2016年
- 川东-鄂西地区志留系受加里东运动抬升剥蚀仅残留中下统地层。利用大量的地震、钻井、野外露头等资料,对该区进行层序地层学的分析和研究。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将川东南志留系地层划分出8个三级层序,其中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个(SSQ1-SSQ2)、小河坝组2个(SSQ3-SSQ4)、中志留统韩家店组4个(SSQ5-SSQ8),发育滨海、陆棚2类沉积体系。在层序格架下分析并介绍了各类沉积体系在该区的亚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在对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该区的层序充填特征。通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及有利沉积相带研究,指出发育于小河坝期三级层序SSQ3高水位体系域,横向上分布于在武隆-石柱以及五科1井-奉节等地的小河坝组砂岩,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应为勘探目标优选层位,有望为川东-鄂西下古生界油气资源的勘测工作打开新的局面。
- 朱志军张治波
- 关键词:志留系层序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