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0CQ009)

作品数:6 被引量:103H指数:5
相关作者:王瑜李增嘉宁堂原田慎重韩惠芳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宁阳县农业局电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水分
  • 3篇玉米
  • 3篇水分利用
  • 3篇夏玉米
  • 3篇秸秆
  • 3篇秸秆覆盖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小麦
  • 2篇利用效率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农田
  • 1篇有机碳
  • 1篇杂草
  • 1篇杂草管理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生育

机构

  • 5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电子工程学院
  • 1篇宁阳县农业局
  • 1篇山东省作物生...
  • 1篇大禹节水(天...

作者

  • 3篇韩惠芳
  • 3篇田慎重
  • 3篇宁堂原
  • 3篇李增嘉
  • 3篇沈加印
  • 3篇王瑜
  • 2篇李全起
  • 2篇刘泉汝
  • 2篇赵丹丹
  • 2篇迟淑筠
  • 1篇仲惟磊
  • 1篇王丙文
  • 1篇李成庆
  • 1篇王晖
  • 1篇郎坤
  • 1篇张圣勇
  • 1篇于京平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排灌机械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秸秆覆盖下超高产夏玉米农田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0
2011年
试验于2010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完成,设3种覆盖处理,分别为0(D0),0.6(D0.6),1.2kg/m2(D1.2),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夏玉米农田产量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条件下,D0.6和D1.2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为1 328.8,1 204.9g/m2,均达超高产水平,且分别比D0处理提高了12.1%和1.8%。播种到灌浆期间,秸秆覆盖可显著增加超高产夏玉米农田0-90cm范围内的土壤水分含量;灌浆期以后,各覆盖处理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逐渐减小。D1.2和D0.6处理分别比D0处理的蒸散量增加了7.1%和9.2%,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实验表明,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秸秆覆盖显著增加籽粒产量,是实现夏玉米超高产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并没有显著提高WUE。
王晖刘泉汝张圣勇沈加印赵丹丹于京平李全起
关键词:秸秆覆盖夏玉米超高产土壤水分
秸秆覆盖夏玉米不同生育期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3种秸秆覆盖量(0、0.6、1.2 kg/m2),研究其对雨养条件下夏玉米田不同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和玉米不同生育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显著提高玉米抽雄吐丝期0∽6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但灌浆成熟期,0∽60 cm土层,各覆盖处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对照差异不大,60∽120 cm土层,C1.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大,C0.6次之,对照最低。秸秆覆盖可减少玉米苗期耗水量,增加抽雄吐丝期耗水量,拔节和灌浆成熟期耗水量差异不明显,覆盖后玉米的总耗水量无差异。在耗水量相同情况下,覆盖处理提高了夏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增产。
沈加印
关键词:夏玉米秸秆覆盖生育期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耕作措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及最佳观测时间被引量:34
2012年
在连续6 a耕作模式的基础上,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常规耕作与免耕条件下小麦生育后期麦田CO2、CH4、N2O通量日变化进行了连续48 h观测,并确定1 d中最佳的观测时间。结果表明,常规耕作与免耕条件下小麦生育后期麦田CO2、CH4、N2O通量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常规耕作处理和免耕处理土壤表现为CH4的吸收汇、CO2、N2O的排放源。CH4日均吸收通量: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AC)>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PC)>免耕(PZ);CO2日均排放通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PC)>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AC)>免耕(PZ);N2O日均排放通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PC)>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AC)>免耕(PZ)。相关性分析表明,常规耕作及免耕条件下CO2、CH4、N2O通量日变化与地表温度和5 cm地温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温度是决定温室气体日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通过矫正系数和回归分析表明,在小麦生育后期(4—6月),CO2的最佳观测时间段在8:00—10:00,CH4为8:00—10:00,N2O为8:00—12:00。
田慎重宁堂原迟淑筠王瑜王丙文韩惠芳李成庆李增嘉
关键词:耕作措施温室气体日变化
不同施磷水平下灌水量对小麦水分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2年
采用大田试验,设灌水和施磷2个因素,其中灌水设W0(不灌水)、W1(拔节水60mm)、W2(拔节水+开花水,每次灌水60mm)、W3(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每次灌水60mm)共4个水平;磷肥设P1(90kg/hm2)和P2(180kg/hm2)2个水平,研究不同施磷水平下灌水量对小麦耗水特征、旗叶水分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磷水平下,随灌水量的增加,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增大,而降水量和土壤供水量所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下降,且土壤供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降低幅度增大。与P1相比,P2处理的0-100cm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大于P1处理,并且P2处理提高土壤供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说明增施磷肥可提高小麦对土壤水的利用。W2和W3处理灌浆中后期旗叶相对含水量和水势高于W0和W1处理;灌浆后期旗叶相对含水量和水势为P2W0和P2W1处理显著分别高于P1W0和P1W1处理,说明增加灌水和磷肥能显著提高旗叶水势和相对含水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磷90kg/hm2、拔节水和开花水分别灌60mm的W2处理籽粒产量、水分和磷素利用效率高,农田耗水量较低;增加灌水量后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农田耗水量增高,土壤贮水消耗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降低。
王瑜宁堂原迟淑筠田慎重李增嘉
关键词:小麦施磷水平灌水量水分利用特征磷素利用率
保护性耕作和杂草管理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及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在秸秆全量还田的试验田中(从2004年起),于2008—2009年及2009—2010年冬小麦生育期间,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旋耕、耙耕、免耕、深松和常规耕作)和杂草管理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及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除草条件下,免耕、深松的杂草总密度显著提高;而在除草条件下,杂草密度显著下降.小麦从拔节期到灌浆期0~60cm土层水分含量呈明显波动变化,田间保留一定量的杂草可增加不同耕作方式0~20cm的土壤水分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土壤水分保持效应.保留杂草仅提高了拔节期0~2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而在抽穗期和灌浆期,0~20、20~40和40~6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均低于去除杂草处理.去除杂草条件下,深松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籽粒产量;保留杂草条件下,旋耕的籽粒产量最高,常规耕作产量最低.
韩惠芳宁堂原李增嘉田慎重王瑜仲惟磊田欣欣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杂草冬小麦有机碳土壤水分
秸秆覆盖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设0(N),0.6(M)kg/m2这2种覆盖处理和10.0(1),7.5(2),5.5(3)株/m23种密度处理,研究秸秆覆盖和种植密度对不同层次土壤水分体积分数、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探讨通过覆盖和密度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潜力.结果表明:各处理中,M2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大,分别为1 255.44 g/m2和3.93 kg/m3,该处理真正实现了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最佳化.秸秆覆盖对同密度处理下农田蒸散量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秸秆覆盖使7.5株/m2处理生育中期的0~30 cm土壤水分体积分数、穗数、千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67%,3.73%,8.04%,16.88%和21.94%.不同秸秆覆盖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是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主导因素.试验表明,通过秸秆覆盖和适宜种植密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夏玉米节水高产.
刘泉汝郎坤赵丹丹沈加印李全起韩惠芳
关键词:夏玉米秸秆覆盖种植密度水分利用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