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100505)

作品数:37 被引量:238H指数:10
相关作者:白美健许迪李益农顾卫章少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1篇灌溉
  • 10篇畦灌
  • 8篇土壤
  • 7篇海冰
  • 6篇灌水
  • 5篇GNSS
  • 4篇地表
  • 4篇地表水流
  • 4篇土壤水
  • 4篇平整
  • 4篇交替灌溉
  • 3篇导航
  • 3篇遥感
  • 3篇撒施
  • 3篇数值解
  • 3篇数值解法
  • 3篇解法
  • 3篇渤海海冰
  • 2篇地面灌
  • 2篇地面灌溉

机构

  • 14篇中国水利水电...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8篇国家节水灌溉...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教育部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北京农业职业...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黑龙江省中西...
  • 1篇北京京诚嘉宇...

作者

  • 13篇许迪
  • 13篇白美健
  • 10篇李益农
  • 8篇章少辉
  • 7篇顾卫
  • 5篇李宏鹏
  • 5篇李澜涛
  • 5篇许映军
  • 5篇刘成玉
  • 4篇王岩
  • 4篇杜太生
  • 3篇蔡典雄
  • 3篇王小彬
  • 3篇董勤各
  • 3篇陶军
  • 3篇李笑
  • 3篇吴彩丽
  • 3篇刘刚
  • 2篇刘群昌
  • 2篇代快

传媒

  • 7篇灌溉排水学报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排灌机械工程...
  • 3篇水利学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海洋通报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海洋预报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2篇2014
  • 11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水氮用量对日光温室黄瓜季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于2010年3~7月,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庄农场研究了不同水氮用量对黄瓜季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不同生育阶段灌水量使黄瓜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8.7%~22.1%,不仅可以满足黄瓜生长发育对土壤水分的要求,而且可以减少用水量30%。不同处理中以节水灌溉+习惯施氮处理(W2N1)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习惯灌水+减量施氮处理(W1N2)最低。全生育期内,土体95 cm深度硝态氮淋失量与土壤含水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以初瓜期和盛瓜期相关性系数最高。与农民习惯水氮处理(W1N1)相比,节水减氮处理(W2N2)在节水30%减施氮25%的情况下,可以显著降低黄瓜季土壤硝态氮淋失量,整个生育期降低淋失量35.0%。3年连续试验结果表明,节水减氮处理(W2N2)与习惯水氮处理(W1N1)间黄瓜产量结果差异不显著,说明河北省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目前农民习惯施氮和灌水量有很大的节水节肥空间,根据蔬菜不同生育期需肥量和土壤含水量来合理分配水、氮可取得明显的节水节氮效果。
闫鹏武雪萍华珞武其甫李银坤吴会军王小彬蔡典雄张彦才李若楠王丽英
关键词:温室黄瓜硝态氮淋失
地面灌溉田间灌水控制技术与设备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改进地面灌溉田间灌水控制技术与设备是提高地面灌溉田间灌水效率的有效手段。系统地对田间灌水控制技术与设备在近十几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指出了我国地面灌水控制技术与设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了地面灌水控制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吴彩丽许迪白美健李益农
关键词:地面灌溉输配水灌水质量
不同水氮条件下冬小麦生育期NDVI和光合速率的变化被引量:5
2012年
在不同水氮条件下,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ble index:NDVI)和光合速率的变化及两者和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灌水对拔节期与孕穗期的NDVI值以及扬花期与灌浆期的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起身水+孕穗水+灌浆水处理(I3)的孕穗期NDVI值和灌浆期光合速率平均比起身水处理(I1)分别显著增高6.7%和8.0%,起身水+扬花水处理(I2)的扬花期光合速率平均比起身水处理(I1)显著增高5.5%。(2)施氮对NDVI值和光合速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270 kg/hm2范围内,增加施氮能显著提高拔节期NDVI值以及灌浆期光合速率,但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增加施氮对NDVI值的提高作用逐渐下降。(3)拔节期NDVI值和光合速率与冬小麦籽粒产量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68和0.864。
冯宗会王小彬代快张晓明张丁辰蔡典雄华珞
关键词:冬小麦灌水NDVI光合速率
旱作农田不同耕作土壤呼吸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被引量:42
2013年
为研究旱作农田春玉米生育期不同耕作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情况,在山西省寿阳县旱农试验基地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了传统耕作(CT)、少耕(RT)和免耕(NT)土壤呼吸速率,并同步测定了各土层土壤水分、温度。研究表明:在春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呼吸速率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8月;传统耕作与少耕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免耕土壤与前两者相比波动幅度较大;土壤呼吸峰值与水分、温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其余时期土壤呼吸与水分、温度因子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双因子模型较单因子模型能更好的描述土壤呼吸与水分、温度之间关系,基于水热双因子(10—20 cm)的指数-幂模型能够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1%—87%(P<0.01);3种耕作土壤呼吸对水热因子协同影响的敏感性表现为CT>NT>RT。
张丁辰蔡典雄代快冯宗会张晓明王小彬
关键词:旱作农田耕作措施土壤呼吸土壤温度水热因子
土壤紧实度估算G-A模型参数的空间变异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分析土壤入渗空间变异特征并为灌溉系统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基于土壤初始重量含水率、土壤紧实度、土壤黏粒含量和入渗过程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选用土壤紧实度对简化的G-A入渗模型参数进行估算的合理性;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畦田规格下土壤入渗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紧实度与土壤质地、结构和含水率关系密切,在与土壤入渗参数的回归关系中达到了系统的显著性要求,采用其对简化的G-A入渗模型参数进行估算是可行的;畦田规格由0.5 hm2扩展到3.0 hm2时,简化的G-A入渗模型参数的变异系数均在0.1~1.0,空间变异程度呈中等,空间结构具有中等相关性,且都可用球状模型进行描述,畦田规格差异对G-A入渗模型参数空间变异程度和空间结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刘姗姗许迪白美健李益农温新民
关键词:土壤入渗土壤紧实度GREEN-AMPT入渗模型
不同地面灌溉方式对制种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为优选西北旱区制种玉米适宜的地面灌溉技术模式,对常规沟灌(CFI)、隔沟交替灌(AFI)和小畦灌(BI)制种玉米的生长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种玉米生长期内,其株高的变化基本不受灌水量和灌水方式的影响;制种玉米干物质量变化速率最快的时期为灌浆-成熟期,且AFI可减少干物质累积量,从而减少植株生长过程中的冗余生长;AFI灌水量比CFI减小30.77%时,产量变化幅度为-1.38%~8.96%,其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大值分别为3.59kg/m^3和5.76kg/m^3,较CFI处理最高值提高6.96%和6.42%。CFI和AFl产量比B1分别提高9.68%~17.1%左右。隔沟交替灌溉是制种玉米田适宜的灌溉模式。
吴迪孟伟超薄晓东佟玲杜太生
关键词:制种玉米灌溉模式隔沟交替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基于空间聚类的农田土地平整区域规划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当前农田土地平整作业过程中,常会出现铲车过载或空载造成平地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聚类的农田土地平整区域规划方法。首先,获取农田地势高程数据,通过克立格插值法遍历到空间各个位置;然后,通过改进后的K-均值聚类算法与密度聚类算法,对农田高程数据进行区域标记,去除区域中的离散点和误差点,初步完成区域划分;再结合农田平整时挖填土方量体积和农田面积适中等原则,对区域大小及形状进行修整,完成农田土地平整区域规划。田间试验分析表明,采用所提出的区域规划方法规划后,农田平整过程中铲车过载和空载现象明显减少,有效作业时间提高5%以上,工作效率提升显著;平整后各划分区域地势平整情况得到明显提高,平整度小于6 cm。
牛东岭李笑康熙刘刚
关键词:区域规划聚类分析
基于RTK-GNSS定位的农田地形快速测量技术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现有农田土地平整中地形测量精度低、作业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农田地形快速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RTK-GNSS定位技术动态获取农田边界和内部离散点三维数据,利用三角形线性插值法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并生成地形图,采用校正后的航迹法计算农田面积,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农田坡面方程计算农田坡度和平整度等地势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发设计集成采集终端和数据处理软件,并与美国FieldLevelⅡ系统进行农田地形测量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具有较高定位精度、稳定性和作业效率;与FieldLevelⅡ系统测量数据相比,本系统综合相对平均误差率为8.19%,能够满足农田土地精细平整地形快速测量的要求。
李宏鹏牛东岭王岩李笑孟庆宽刘刚
关键词:地形测量
GNSS平地作业路径实时规划与导航方法研究
为有效提高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控制土地平整的工作效率,提出了基于导航技术的GNSS平地作业路径实时规划与辅助决策方法。通过拉力传感器实现了平地作业中铲车载荷的实...
王岩李宏鹏牛东岭李笑刘刚
关键词:土地平整GNSS路径规划导航
基于高精度数值解法的畦灌一维土壤水动力学模型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高精度的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对一维Richards方程进行时空离散,构建基于四阶时空离散精度数值解法的畦灌一维土壤水动力学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四阶时空离散精度数值解法的畦灌一维土壤水动力学模型具有更佳的模拟精度和良好的质量守恒性,收敛速率比对比数值解法提高了1倍,计算效率提高了0.6倍。
董勤各许迪章少辉白美健
关键词:土壤水四阶精度收敛速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