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2120)

作品数:33 被引量:486H指数:13
相关作者:徐向艺徐宁方政徐鹏王旭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企业
  • 9篇高管
  • 6篇代理
  • 6篇代理成本
  • 6篇资本
  • 4篇生命周期
  • 4篇实证
  • 4篇技术创新
  • 4篇股权
  • 3篇债权
  • 3篇债权人
  • 3篇企业生命
  • 3篇企业生命周期
  • 3篇契约
  • 3篇资本结构
  • 3篇经验数据
  • 3篇激励契约
  • 3篇绩效
  • 3篇公司治理
  • 3篇股权激励

机构

  • 30篇山东大学
  • 5篇山东财经大学
  • 1篇山东青年政治...

作者

  • 16篇徐向艺
  • 10篇徐宁
  • 6篇方政
  • 5篇王帅
  • 5篇徐鹏
  • 5篇王旭
  • 2篇吴创
  • 2篇辛杰
  • 2篇王素娟
  • 2篇姜楠楠
  • 1篇房林林
  • 1篇任天龙
  • 1篇魏巍

传媒

  • 3篇经济与管理研...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外国经济与管...
  • 3篇中国工业经济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南开管理评论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审计与经济研...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科研管理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经济评论
  • 1篇财经理论与实...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现代财经(天...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 3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企业生命周期与债权人治理的“阻尼效应”被引量:18
2013年
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演进,公司治理状态和债权人治理力度在不同的生命阶段表现出差异化特征。本文利用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科学划分,探讨企业不同生命阶段债权人对代理成本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以代理成本为表征的公司治理状态在企业生命周期内表现出显著的波动特征,且处于成熟期的公司的代理成本最高;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债权人短期借款均对公司代理成本有负的解释能力,即其能够抑制波动的代理成本而产生阻尼效应,而长期借款却促进了代理成本的增加,且其促进效应在生命周期内边际递增。
王旭
关键词:生命周期债权人治理代理成本公司治理资本结构
母子公司关联度与子公司审计师选择——基于股权制衡的调节效应视角被引量:5
2014年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研究母子公司关联度与子公司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股权制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较为重要且与母公司关联度较高的子公司在选择审计师时,更倾向于选择本地事务所,即审计师选择更具地域敏感性;当子公司具有较高水平的股权制衡度时,与母公司关联度较高的子公司倾向于选择具有较高声誉的事务所,即更具声誉敏感性;子公司实质型股权制衡对于审计师选择声誉敏感性的调节效应显著优于形式型股权制衡。
徐向艺方政
关键词:审计师选择代理成本
金融关联与债权人外部性治理效应——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被引量:3
2014年
公司债权人治理效应的发挥,依赖于负债融资的特征和债权人的监督、干预行为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外部性作用。重点关注金融关联这一非正式制度安排对民营公司债权人外部性治理效应产生的影响。选取2009~2012年民营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民营公司债权z.~l-部性治理效应及金融关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短期借款对代理成本的外部性治理效应显著,而长期借款却椎升了民营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金融关联能够稀释短期借款的治理作用,而在长期借款与代理成本的关系中却未表现出显著的调节效应。
王旭
关键词:债权人治理外部性代理成本
控制权激励双重性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基于高科技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17
2012年
高管激励契约对技术创新的显著影响受到理论界与实践界的普遍关注,但以往研究多以显性激励为主。控制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高管隐性激励契约,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应从非线性视角出发对其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进行重新审视。本文基于创新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对高管控制权激励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由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转化能力三个维度构成;控制权激励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当达到极值之前,控制权激励以积极性为主导从而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具有促进效应,但超过此极值,控制权激励的消极性逐渐凸显,转而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因此,保持适度的控制权激励力度、并对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进行合理配置是提升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理性选择。
徐宁徐向艺
关键词:控制权激励双重性技术创新动态能力
母公司持股、子公司管理层权力与创新行为关系研究——来自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被引量:15
2014年
本文以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母公司持股、子公司管理层权力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母公司持股比例越高,子公司管理层权力越弱;母公司持股比例越高,子公司创新行为越少;子公司管理层权力对子公司创新行为存在正向推动作用;子公司管理层权力在母公司持股与子公司创新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同时,探讨了产品市场竞争在母公司持股比例与子公司管理层权力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高,母公司持股比例与子公司管理层权力的负向相关性越强,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降低会弱化母公司持股比例与子公司管理层的负向相关关系。
徐鹏徐向艺白贵玉
关键词:管理层权力
企业社会责任非正式制度的诱致性变迁被引量:3
2014年
经济制度由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其实施机制组成,企业社会责任方面问题的根本原因要从企业家的价值追求、商业信仰、文化习俗等非正式制度方面探求。企业社会责任非正式制度诱致性变迁的四个特征是需求主导、自动自发、路径依赖、难以移植。企业社会责任非正式制度诱致性变迁的路径需要找准逻辑起点、落脚基点,把握好过程支点。逻辑起点是修复文化断层,接续社会责任的文化传统基因;落脚基点是形成企业家群体共有的信仰和责任价值观;过程支点是企业、政府、社会三方力量并行不悖。
辛杰于俊军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非正式制度诱致性变迁儒家传统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高管激励契约最优动态配置——价值分配的视角被引量:17
2015年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和委托代理理论,在价值分配视角下,阐释了生命周期演进过程中高管效用敏感性变化规律以及不同高管激励机制运行特征,构建了高管激励契约最优动态配置方案,并利用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2010—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高管激励契约体系对企业价值分配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成长期和蜕变期,高管薪酬激励能够有效抑制代理成本;而高管声誉激励机制仅在企业成熟期表现出对代理成本的抑制效应;生命周期各阶段内,控制权激励均未发挥显著的治理作用,相反在蜕变期,控制权沦为高管挖掘私人利益的工具。因此,改善薪酬激励期限结构,提升声誉激励和高管市场约束的持续性,构建高管控制权管理制度体系是实现高管激励契约最优动态配置的必经之路。
王旭徐向艺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代理成本
动力抑或负担?——高管声誉双重治理效用研究述评与展望被引量:17
2017年
高管声誉是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近年来累积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取得一致性结论。高管声誉究竟能够给予高管动力,还是成为负担?本文通过对高管声誉及其治理效用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梳理,概括了高管声誉内涵界定的贡献观、能力观与综合观三种观点,厘清了影响高管声誉形成的多种因素。继而阐释了有效契约假说与寻租效应假说及其理论基础,并以高管声誉所具有的长期性、约束性、内隐性、易损性等独特属性出发揭示了高管声誉"双刃剑"效用产生的原因,构建了高管声誉效用研究的理论框架。基于此,针对高管声誉对公司绩效、盈余管理、高管报酬、利益相关者行为、公司战略决策、资源获取等因变量的双重效用以及影响其治理效用强弱的情境因素进行了梳理。最后对尚待研究的前沿问题予以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及企业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徐宁吴皞玉王帅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情境因素
高管关联、母公司股权参与度与子公司成长性——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经验数据被引量:4
2013年
依据样本企业2009-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对子公司成长性的构成纬度进行了定量探索,在此基础上对母公司股权参与度与子公司成长性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了母子公司高管关联在母公司股权参与度和子公司成长性各维度之间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得出以下结论:子公司成长性包含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潜力三个纬度;母公司股权参与度对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有正向影响,对子公司的成长潜力有负向影响;母子公司高管关联度对母公司股权参与度与子公司的运营能力和成长潜力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对母公司股权参与度与子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徐鹏
关键词:成长性
上市公司高管显性激励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双向治理”研究视角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7
2017年
由于实际控制人的存在,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研究需要将实际控制人的影响纳入高管激励研究中。基于此,本文引入"双向治理"研究视角,期望通过考察实际控制人在高管显性激励安排有效性中的影响,即高管迎合实际控制人需要的管理层权力,探索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显性激励安排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货币化薪酬呈现积极的治理效应,但是高管持股却容易诱发代理问题,并且弱化货币化薪酬的激励效果。进一步分析得知,高管期权激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货币化薪酬与代理成本关系的调节效应中,并且主要见于民营企业和高科技行业。本文研究表明,中国情境下更为有效的高管显性激励组合应该是充分考虑实际控制人的潜在影响,构建货币化薪酬与期权激励的有机结合,同时还需要兼顾高管持股的负面治理效应和期权激励的适用情境,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高管显性激励的制度安排。
方政徐向艺陆淑婧
关键词:高管持股期权激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