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A01B06)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周俊虎岑可法张保生刘建忠冯展管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动力学
  • 2篇热重
  • 2篇热重法
  • 1篇低挥发
  • 1篇动力学影响
  • 1篇熔融特性
  • 1篇石灰
  • 1篇石灰石
  • 1篇配煤
  • 1篇破碎带
  • 1篇着火
  • 1篇着火点
  • 1篇相图
  • 1篇粒度
  • 1篇粒径
  • 1篇煤燃烧
  • 1篇灰熔融特性
  • 1篇混煤
  • 1篇构造破碎带
  • 1篇合龙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河南城建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国华电力...

作者

  • 4篇岑可法
  • 4篇周俊虎
  • 3篇刘建忠
  • 3篇张保生
  • 2篇冯展管
  • 1篇黄镇宇
  • 1篇赵晓辉
  • 1篇毛政利
  • 1篇赖健清
  • 1篇康亚龙
  • 1篇程军
  • 1篇卢丹
  • 1篇赵京
  • 1篇黄倩
  • 1篇许建华

传媒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金属矿山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系统分类的配煤灰熔融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根据不同熔融性和不同的矿物质组成对14种煤进行系统归类,利用硅酸盐相图理论解释混煤结渣的原因。并根据矿物组成,寻找不同类别煤种之间配煤的熔融性规律,探讨了选择合适煤种配煤使混煤灰熔点提高的配煤方法。同时,还设计了一种判别配煤效果的方法:T-φ法(T表示混煤灰熔点的软化温度,φ表示混煤熔点与低熔点煤之间的温度差,根据这2个指标,确定混煤灰熔点在坐标轴中的位置,判断配煤效果的好坏)。文中以灰熔点作为判断煤灰结渣倾向的标准。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配煤使灰中的成分更复杂,低温共熔现象更易发生,因而配煤总体是一个降低灰熔点的过程;但是将煤种分类,不同类别之间合理掺配能改善这种状况。富含勃姆石的高熔点的煤种参与配煤,能确保使混煤灰熔点一定高于低熔点煤;其他类型的高熔点煤,参与配煤后混煤灰熔性各异,并大体呈降低的趋势;中等熔点煤和低熔点煤混煤熔点一致呈现出低于2种单煤的规律;2种低熔点煤混合不能得到高熔点混煤的结果。
卢丹黄镇宇许建华赵京周俊虎岑可法
关键词:配煤灰熔融特性相图
粒度对石灰石分解动力学影响的热重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由于粒度对石灰石分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结果差别较大,因此采用多重扫描速率法和单个扫描速率法相结合的动力学方法作进一步研究。通过对5种不同粒径的石灰石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粒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Avrami-Erofeev方程控制的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模型为石灰石分解的最概然机制函数,因此该方法是可行的和可信的,也说明动力学方法的选择是重要的。
张保生刘建忠周俊虎冯展管岑可法
关键词:粒径石灰石分解动力学热重法
青海德合龙洼铜金矿区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在德合龙洼矿区地表按一定的网度采集了1 228件地球化学样品,分析了20个微量元素含量,根据各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与成矿元素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多元素异常组合的划分,分析了该区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研究表明该区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区内发育有3条构造破碎带,本区的岩浆活动以及矿体的产出均受这3条构造破碎带的控制,构造破碎带是本区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的重点地段。
毛政利黄倩赖健清康亚龙
关键词:构造破碎带
一种基于多重扫描速率法求解煤燃烧反应参数的新方法被引量:7
2009年
为避免动力学补偿效应和弥补以线性相关度作为判据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多重扫描速率法的动力学求解方法。通过多重扫描速率法实现动力学参数的分离求解,并通过基于单个扫描速率法的微分法和基于多重扫描速率法的等转化率法相结合的方法,以活化能为判据确定最概然机制函数。对不同煤种共11个煤样进行了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燃烧特征数和活化能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褐煤和烟煤遵循圆柱形对称的三维扩散机制,贫煤、无烟煤和石煤则倾向于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制。结果可以很好地反映和区分各煤种的理化及燃烧特性,因此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和可靠的。
张保生刘建忠周俊虎冯展管岑可法
关键词:煤燃烧动力学热重法
微分差热法确定沉降炉试验中低挥发分混煤的着火点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克服尝试法的工作量大、着火状态难以判断的缺点,以及避免等温度法的燃料发热量被掩盖所导致的误差,提出了一种微分差热法来确定沉降炉试验中低挥发分混煤的着火点.通过测量给粉前后的气流温度,得到表征煤粉气流吸热放热过程的差热曲线;对此差热曲线进行微分,将着火过程分为缓慢氧化阶段、过渡阶段和高速燃烧阶段;根据瞬间着火的定义将过渡阶段的谷底定义为着火点.在由2种无烟煤和1种贫瘦煤组成的混煤的7种工况下进行沉降炉试验,分析了煤粉挥发分和细度对着火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分差热法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工况,其结果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此方法可用于判断沉降炉试验中低挥发分煤的着火点.
张保生刘建忠程军赵晓辉周俊虎岑可法
关键词:沉降炉混煤着火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