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3131)
- 作品数:69 被引量:258H指数:8
- 相关作者:王春红王瑞徐磊张淑洁任子龙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天津开发区金衫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指导性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海藻酸钙/聚乙烯醇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和性能被引量:2
- 2014年
- 为了改善海藻纤维敷料性能,降低新型敷料成本,以海藻酸钙纤维、聚乙烯醇纤维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层合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复合医用敷料,并研究了中间层面密度不同的敷料的吸湿性能、水蒸汽透过性能和舒适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当中间层面密度在40~80g/m^2时,敷料每100cm^2吸收的液体质量均大于16g,并随中间层面密度增加而增大;敷料的水蒸汽透过性能则呈降低趋势,但水蒸汽透过率均在2.1kg·m^2/24h以上;敷料沿各层梳理方向的可伸展性和永久变形要大于垂直于各层梳理方向,敷料的可伸展性小于2.3N/cm,永久变形小于13%,因此具有良好的舒适性能。
- 李洪昌王春红李锡伯张桂燕徐磊
- 关键词:海藻酸钙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医用敷料
- 饮用水净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
- 2021年
- 国内外饮用水水质现依然存在差异,除了在水源保障的不同、立法标准制定的差异,我国饮用水二次污染问题严重。活性炭利用吸附机理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利用此机理使用的活性炭/PP棉过滤设备,成本低,过滤精度高,但其使用寿命短。膜分离过滤通过过滤截留,使水质达标。膜面易污染,致使分离效率降低,使用范围受限。杀菌消毒技术利用氧化等机理,改善饮用水水质。不同的消毒剂产生的副产物不同,因而未能得到广泛使用。不同的水过滤方法因各自不同的缺陷,并未能作为单独的净水设备。对其作为单独环保的可循环使用的净水设备仍不明晰。探究甲壳素、醋酸等具有抗菌、可降解、过滤性能的环保新材料具有深远意义,研究过滤净化技术、研发新型过滤净水设备至关重要。
- 张亚婷张淑洁伏立松赵学成张子薇
- 关键词:饮用水净化技术纤维材料
- 水体净化用复合纺织过滤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9年
- 纺织过滤材料在污水的净化回用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复合纺织过滤材料可以结合多种材料的优势,具有高过滤性能、高适用性和多功能的特点。从机织过滤材料、非织造过滤材料的特点,以及几种复合纺织过滤材料,包括加基布的复合过滤材料、双组分非织造过滤材料和活性炭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研究成果两个方面,综述了水体净化用复合纺织过滤材料的研究进展。
- 荆梦轲张淑洁伏立松杨兆薇
- 关键词:复合织物非织造织物机织物水体净化
- EP/SiO_2/CF复合材料的动态热力学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为了研究纳米级SiO2、碳纤维(CF) 对环氧树脂(EP) 基复合材料动态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用量( 分别为EP 质量的0% 和4%) 纳米SiO2、不同体积分数( 分别为5%,10%,15%,20%)CF 增强EP 基复合材料弯曲试样,对试样进行了多频扫描动态热力学分析(DMA),研究了纳米SiO2 和CF 对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储能模量、表观活化能和最大损耗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添加4% 的纳米SiO2 后复合材料的Tg 下降2~6℃;100℃之前,测试频率对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影响较小,且未含SiO2 的试样储能模量曲线比含SiO2 的试样较为平坦;当CF体积分数分别为10%,15%,20% 时,添加4% 纳米SiO2 的EP/CF 复合材料的在40℃下的储能模量较未加纳米SiO2时提升31.2%,135.5%,13.6%,表明纳米SiO2 和CF 展现出很好的协同效应从而提升了复合材料储能模量,而最大损耗因子分别下降3.7%,6.5%,14.8%,表明纳米级SiO2 有助于增强复合材料的刚性;当纳米SiO2 用量为EP 质量的4%,CF 体积分数为15% 时,复合材料内部作用力最大,表观活化能达到569 kJ/mol,呈现了很好的协同效果.
- 王定王利军王春红王瑞
- 关键词:碳纤维二氧化硅活化能
- 分级多孔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碳纤维的制备及结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以聚丙烯腈(PAN)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并结合预氧化和高温碳化处理,制备了分级多孔碳纤维。利用比表面积测试法、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和拉曼光谱仪等表征方法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掺杂比和热处理对多孔碳纤维的比表面积和石墨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AN∶PMMA=2∶1(质量比)时,碳纤维表面存在大量的介孔和微孔,表面积达到908.982m2/g。
- 苏薇薇李英琳徐磊
- 关键词:纳米纤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比表面积
- 碱处理对竹纤维及竹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5
- 2015年
- 为探究竹纤维表面能对纤维与树脂的粘附功及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采用碱处理对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模压工艺制备了竹纤维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研究了碱处理对竹纤维性能、竹纤维与PP间的粘附功及对竹纤维/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研究了不同浓度碱处理后竹纤维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碱浓度的增加,竹纤维断裂强度呈现一定波动,当碱浓度为1wt%时竹纤维断裂强度达到最大值;竹纤维与PP的粘附功与竹纤维极性比密切相关,竹纤维极性比越小,粘附功越大;随着碱浓度增大,竹纤维与PP间粘附功与竹纤维/PP复合材料剪切性能呈现相同的趋势,并且都在碱浓度为20wt%时达到最大值,此时竹纤维与PP的粘附功较未处理时提高了67.18%;竹纤维/PP复合材料剪切性能较未处理时提高了23.29%;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在碱浓度为5wt%时达到最大值,相比未处理时提高了23.13%。
- 王春红刘胜凯
- 关键词:碱处理竹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剪切性能
- 黄麻伴生物含量及其对理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为研究黄麻伴生物含量对其断裂强度、断裂模量、甲醛用量的影响,采用称重法测试了麻纤维的化学成分含量,采用单纤维拉伸法测试了麻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模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试了麻纤维的甲醛用量。经分析认为黄麻纤维的伴生物含量与其理化性能所组成的系统为灰色系统,并对此系统采用灰关联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麻脂蜡质含量对麻纤维的断裂强度影响比较大,关联度为0.680;黄麻木质素含量对其模量和甲醛用量影响最大,关联度分别为0.733和0.723。
- 王春红赵玲
- 关键词:黄麻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甲醛灰关联
- 苎麻纤维物理、力学及VOC性能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主要对苎麻纤维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所测试的性能有纤维长度、细度、回潮率、单纤维强度、表面摩擦系数、接触角、表面形貌等基本性能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含量(VOC)测定。论文所表征的苎麻纤维物理、力学及VOC性能可为苎麻纤维的产业应用提供参考。
- 范文正贺文婷任子龙张荫楠王春红
- 关键词:苎麻
- 高频超声热沉积法制备镀银导电薄膜
- 2017年
- 以硝酸银溶液为前驱液体,聚酰亚胺(PI)薄膜为基材,采用静电热解和高频超声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镀银导电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仪(EDS)、原子力显微镜(AFM)、电阻测试仪等对制得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硝酸银(AgNO_3)为0.15mol/L、电压为20kV、基板和喷嘴距离为4cm、沉积时间30min、200℃退火时,制得的导电薄膜表面方阻低至1.4Ω。
- 赵海玉李英琳徐磊
- 关键词:红移
- 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研究改性处理对苎麻/热固性聚乳酸复合材料界面特性和分形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以苎麻为增强体,以热固性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为基体,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成了苎麻/PLA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碱、碱-偶联剂改性处理;应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方法研究不同改性处理对苎麻/PLA复合材料界面特性与分形特征的影响,并对改性前后的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进行了测试,宏观反映了改性处理对复合材料界面特性和分形特征等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散射曲线不遵守Porod定理,形成负偏离,说明苎麻与PLA间存在界面层,界面层厚度在22.70-26.42nm范围内;碱、碱-偶联剂处理后,界面层厚度减小,苎麻与PLA结合的更紧密;苎麻/PLA复合材料具有表面分形特征,碱、碱-偶联剂处理后,表面分形维数提高,复合材料精细结构增多,表面变得更加粗糙,起到了良好的应力传递作用,使得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有所提高.
- 王春红赵玲李姗
- 关键词:改性处理小角X射线散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