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WW052)

作品数:23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彭予张慧馨郭一程艳琴张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杜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诗歌
  • 2篇虚无
  • 2篇虚无主义
  • 2篇艺术
  • 2篇生态
  • 2篇普拉斯
  • 2篇情诗
  • 2篇自杀
  • 2篇伦理
  • 2篇绘画
  • 2篇疯狂
  • 1篇德谟克利特
  • 1篇毒品
  • 1篇多德
  • 1篇亚里士多德
  • 1篇伊丽莎白·毕...
  • 1篇艺术领域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战后

机构

  • 18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南京邮电大学
  • 2篇常州大学
  • 2篇杜克大学
  • 1篇安徽财贸职业...
  • 1篇安徽财贸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5篇彭予
  • 4篇张慧馨
  • 2篇程艳琴
  • 2篇郭一
  • 2篇张磊
  • 1篇王泉
  • 1篇顿超
  • 1篇陈世丹
  • 1篇陈琴

传媒

  • 2篇当代外国文学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江苏外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信阳农林学院...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汉语言文学研...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山东农业工程...
  • 1篇外文研究
  • 1篇外国语文研究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诗歌治疗书写研究——以西尔维娅·普拉斯为例
2022年
中外诗歌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千百年来,人们以诗言志,启诲世人。而文学治疗视域下的诗歌具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治病”,称为“诗歌疗法”。诗歌治疗具体是指运用读书疗法与书写疗法的原理及方法,通过诗歌欣赏和诗歌创作治疗心理疾病,以恢复患者精神的整体性与连贯性。时至今日,诗歌疗法已形成一个集合的领域,涵盖了阅读治疗、叙事治疗和期刊治疗等几大范畴。本文简要梳理了西方诗歌治疗历史发展与现状,并从美国自白派诗疗创作实践出发,探析女诗人普拉斯的诗歌创作中对个人情感创伤的精细剖析、深入治疗与神话演绎,凸显其诗歌的疗救价值及其对诗歌治疗领域的巨大贡献。
却俊
关键词:普拉斯自白派创伤修复
西方“疯狂天才”观念概述被引量:1
2014年
关于疯狂与创造力之关系的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在《斐德若篇》中解释“神圣的疯狂”时说:“疯狂是我们接受伟大祝福的管道,它来自上天的恩赐……根据我们祖先提供的证据,疯狂是比清醒更高贵的事……疯狂来自于神,而清醒只来自于人。”柏拉图认为疯狂对于一个真正的诗人是必要的:“神智清醒的人写的诗,遇到迷狂中人的诗,便黯然无光了。”亚里士多德声称“凡是伟大的天才都带有疯狂的特征”。德谟克利特也有“诗人皆疯”的名言。
彭予程艳琴
关键词:疯狂天才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创造力
观亦幻:约翰·阿什伯利诗歌的绘画维度被引量:4
2017年
美国当代诗人约翰·阿什伯利把对现实的思考建基于对艺术世界的沉思上。他的诗很难带有非个人化、政治化、情感化的倾向,很多诗都是艺术化的结果,其中尤以绘画为重。他的诗歌创作与绘画犹如孪生,水乳交融,但并不止于对绘画形式天真般的模仿,而是超越了模仿,展示出与绘画相似的审美意境,其中隐藏着从抽象表现主义画派提取的对无意识的追寻,文本表面的视觉性实为无意识幻觉的呈现,直接指向现实中意义的破碎和主体性的丧失。
张慧馨彭予
关键词:绘画视觉幻觉
论詹姆斯·斯凯勒的精神病院诗
2019年
美国纽约派著名诗人詹姆斯·斯凯勒一生因精神疾病多次住院治疗,并以此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大量的精神病院诗,其中最为典型的是1981年普利策诗歌奖获奖诗集《诗歌之晨》中的《佩恩·惠特尼组诗》。在这组精神病院诗中,斯凯勒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他的住院经历,而且细腻地描述了自身强烈的情绪变化,进而深刻地反思了死亡和存在的意义,探索自我疗愈和重构的道路。斯凯勒通过描述不同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表现了自我不断被损害和重构的过程,也正是这种自我重构赋予了诗歌深刻的内涵。
郭一
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的记忆书写与疗愈艺术被引量:3
2018年
文学创作中的记忆书写具有治疗的功用,伊丽莎白·毕晓普的诗歌藉由记忆唤起过往,重建与过往的联系,体现了诗歌创作被记忆激活的疗愈模式。母亲造成的创伤记忆释放了毕晓普的创作能量,使其在创作中成为创伤叙述者,并从周围景观获取滋养身心的能量,借助艺术重获补偿和控制力,疗愈身心创痛。毕晓普一生的创作都贯穿着对母爱缺失的情感回应和诗性表达。诗歌创作是毕晓普释放痛苦和创伤记忆的途径,为她撑起冥想天地,使她潜入意识深处将痛苦和创作记忆变为生命书写,其治疗性的记忆书写诠释了诗歌创作重塑生活的潜在能量和治愈功能。
刘志洁彭予
关键词:伊丽莎白·毕晓普创伤记忆
疾病体验与诗歌创作:詹姆斯·斯凯勒诗歌中的疾病诗学被引量:1
2017年
美国纽约派诗人詹姆斯·斯凯勒的诗歌创作深受其精神疾病的影响。特殊的疾病体验赋予诗人对自然和人生不同常人的独特感受,表现出超出常人的高度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从病理学角度来看,这些都源自诗人的精神疾病中的感觉过敏。这种非凡的能力和超常的体验,一方面给诗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使之濒于精神崩溃的边缘;另一方面,也成就了其诗歌艺术独特的奇幻色彩和宁静平和的艺术境界,使其从中获得精神的慰藉。
郭一
关键词:精神疾病诗歌创作
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思想——当代环境历史研究的一种思辨解析
2017年
法国著名学者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范式作为一种独特视角,对当前环境历史研究中出现的一些复杂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通过研究用莫兰的复杂性思维范式来解析当代环境历史研究中复杂现象的适用性,能够对当前中国环境历史研究理论发展带来一些积极的思考。
陈琴
关键词:复杂性范式
论西方文学艺术领域里的创造性疯狂
2016年
创造性疯狂是西方文学艺术领域里一个特殊的现象,它既源于真正的疯狂,也是对生活中疯狂的模仿。其目的是突破人的有限性和对外在规定性与现实的反叛,既表现出积极的一面,也带有很大的破坏性。结合国内外部分相关研究成果,从创造性疯狂与精神障碍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出发,探讨创造性疯狂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表现和意义,并结合现实对创造性疯狂的消极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程艳琴彭予
关键词:西方文学艺术模仿
冯内古特重构生态人类社会的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观被引量:2
2017年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冯内古特在小说中坚持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观,深切关心后现代、后工业、晚期资本主义时期人的生存状况与命运,用主张宇宙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应该承认差异、相互包容、和谐共存的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建立生态社会意识形态,建构拯救人类的大家庭,恢复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强调生活在凝聚性文化中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精神,目的在于重构一种视人与自然为宇宙组成部分的民主、和谐、生命之间相互关爱的社会。探讨冯内古特小说的后现代伦理对于推动人类不断进步,走向一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陈世丹
关键词:联系性
试论约翰·贝里曼的情欲诗写
2017年
美国自白派诗人约翰·贝里曼在诗歌创作中大胆建构以男性为中心、以感官享受为主的情欲世界,其情欲诗写不仅表现出自我分裂、性施虐等生命价值和人性本真的失落、挣扎,更蕴含了极为深湛的负罪感和自赎情结,这种负罪感来源于他对情欲体验的强烈渴望与内心宗教道德伦理之间的种种矛盾。在灵与肉的剧烈冲突中贝里曼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向上帝忏悔却未能实现精神上的涅槃,最终自杀身亡。贝里曼情欲诗写中的自我情欲从压抑到萌芽再到爆发直至息止的变化,揭示了人类心灵中深邃、阴暗和错综复杂的欲望本质,亦为情欲泛滥的现代社会敲响了警钟。
彭予却俊
关键词:负罪感抑郁症自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