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95B02)

作品数:11 被引量:204H指数:9
相关作者:肖小平汤文光唐海明杨光立吴金水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水稻
  • 4篇稻田
  • 4篇双季稻
  • 4篇作物
  • 4篇季稻
  • 3篇冬季覆盖作物
  • 3篇施肥
  • 3篇覆盖作物
  • 3篇N2O
  • 3篇CH4
  • 2篇稻区
  • 2篇稻田甲烷
  • 2篇稻田甲烷排放
  • 2篇有机碳
  • 2篇生物量
  • 2篇双季稻区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物量

机构

  • 5篇湖南省土壤肥...
  • 3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湖南省农业科...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湖南省气象科...
  • 1篇湖南省土壤肥...

作者

  • 4篇杨光立
  • 4篇唐海明
  • 4篇汤文光
  • 4篇肖小平
  • 3篇童成立
  • 3篇纪雄辉
  • 3篇吴家梅
  • 3篇吴金水
  • 2篇朱坚
  • 2篇石辉
  • 2篇霍莲杰
  • 2篇冯蕾
  • 2篇汤海涛
  • 1篇林叶春
  • 1篇葛体达
  • 1篇谢伟
  • 1篇陈安磊
  • 1篇黄璜
  • 1篇彭华
  • 1篇帅细强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环境与发...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有机碳分类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2年
阐述了土壤有机碳的概念,按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组成、化学性质及其与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结合的情况及比重等,主要从化学和物理两个方面综述了土壤有机碳的分类方法。认为土壤活性有机碳能够灵敏、准确、真实地反映土壤有机碳的存在状况以及土壤质量变化,提高土壤活性碳库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而缓效性碳和惰性碳可能有利于土壤物理性质改善,土壤固碳增加可提高土壤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霍莲杰纪雄辉吴家梅朱坚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肥力气候变化
高产水稻品种及种植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8
2009年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早稻:超级稻"陆两优996"和常规稻"创丰1号";晚稻:T优259)及不同种植方式(直播和移栽)对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晒田前甲烷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52%~73%,排水晒田减少了甲烷排放通量;晚稻生育前期甲烷排放量占生长期间甲烷排放总量的70%.早稻直播方式的甲烷排放通量均值低于移栽种植方式,但甲烷排放总量大于移栽种植方式;晚稻直播方式的甲烷排放通量均值与排放总量都大于移栽种植方式.早、晚稻直播方式的单位稻谷甲烷排放量与移栽种植方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早稻中超级稻和常规稻直播方式的单位稻谷甲烷排放量分别比移栽方式高4.84和3.48g·kg-1稻谷,常规稻的甲烷排放量高于超级稻;晚稻直播方式的单位稻谷甲烷排放量比移栽方式高6.67g·kg-1稻谷.相同面积、相同时间不同种植方式的稻田甲烷排放量、单位经济产量甲烷排放量表现为:早稻:常规稻直播>常规稻移栽>超级稻直播>超级稻移栽;晚稻:直播>移栽.
傅志强黄璜谢伟何保良
关键词:高产水稻品种直播移栽甲烷稻田
不同施肥处理稻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稻田是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之一,而施肥是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施肥稻田甲烷排放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较为详尽的综述,包括不同肥料类型、不同的施肥处理等对甲烷排放的影响,分析了导致这种影响的原因。最后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应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探索产量、环境与甲烷排放增减的相关研究,寻求最优的减排方法。
吴家梅纪雄辉刘勇
关键词:稻田甲烷排放施肥
双季稻区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2
2011年
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还田后稻田的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特征,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覆盖作物,以及科学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冬季不同覆盖作物处理(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冬闲-双季稻)的稻田进行监测,以分析不同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覆盖作物还田后,各处理早、晚稻田CH4排放量均明显高于冬闲-双季稻(对照)。早稻田CH4排放量最高的为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分别达20.713gm-2和16.068gm-2;晚稻田CH4排放量最高的为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分别为60.421gm-2和48.666gm-2。各处理早、晚稻田N2O总排放量均显著高于冬闲-双季稻,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和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处理的早稻田N2O总排放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65.00%、320.00%、275.00%和65.00%,晚稻田分别比对照增加157.89%、113.16%、134.21%和42.11%。稻田CH4和N2O综合温室效应总和表现为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冬闲-双季稻,冬季覆盖作物还田明显提高稻田CH4和N2O排放。
唐海明肖小平汤文光杨光立
关键词:冬季覆盖作物稻田双季稻CH4N2O
双季稻田种植不同冬季作物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5
2012年
研究双季稻收获后填闲种植不同冬季作物在其生长季节内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作物生产及合理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冬季免耕直播黑麦草、紫云英、油菜以及翻耕移栽油菜和冬闲的双季稻田中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作物生长期,CH4、N2O平均排放通量和总排放量均表现为翻耕移栽油菜>免耕直播黑麦草>免耕直播油菜>免耕直播紫云英>冬闲。不同冬季作物稻田CH4和N2O总排放量与对照(冬闲)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翻耕移栽油菜的双季稻田中CH4和N2O排放量最高,分别达2.989 g/m2和0.719 g/m2。翻耕移栽油菜稻田的CH4和N2 O温室效应总和也最大,为2893.92 kg CO2/hm2;免耕直播黑麦草和免耕直播油菜处理次之,而免耕直播紫云英处理最低。种植不同冬季作物促进了稻田生态系统CH4和N2O的排放。
唐海明肖小平帅细强汤文光林叶春汤海涛杨光立
关键词:双季稻田冬季作物CH4N2O温室效应
生物黑炭还田对晚稻CH_4和N_2O综合减排影响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利用静态箱法测定了稻草直接还田和生物黑炭还田对湖南晚稻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添加稻草和生物黑炭处理的CH4排放量分别增加了24.70%(P<0.05)和6.32%,而N2O的排放量分别降低了37.08%(P<0.05)和37.61%(P<0.05);生物黑炭CH4排放量较稻草还田减少了14.74%(P<0.05)。按100年统计稻田CH4和N2O的综合增温潜势(GWP)表明,单位产量的GWP由大到小顺序为稻草(RS),不施肥(CK),黑炭(BC),化肥(CF)。综上说明,生物黑炭还田能保持晚稻产量稳定,减少了当季晚稻CH4和N2O的排放,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效益。
彭华纪雄辉吴家梅田发祥霍莲杰朱坚
关键词:生物黑炭CH4N2O
双季稻区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还田后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经济性状的变化,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覆盖作物,以及科学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处理(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免耕直播油菜-双季稻、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冬闲-双季稻)残茬还田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后,早、晚稻分蘖期至成熟期,各处理植株根系、茎、叶干质量均高于对照,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早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处理穗干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晚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处理穗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早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31.45,37.30,15.25,28.60万/hm2,结实率分别增加4.83%、12.29%、11.35%和8.39%,千粒质量分别增加0.87,0.31,0.54,0.93 g,产量分别增加420.70,424.72,282.76,317.25 kg/hm2;晚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30.20,33.55,13.45,36.90万/hm2,结实率分别增加2.38%、5.03%、1.56%和6.05%,千粒质量分别增加0.63,0.72,0.38,0.78 g,产量分别增加248.28,427.60,179.32,455.18 kg/hm2。在双季稻田种植冬季覆盖作物,采用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
唐海明汤文光肖小平杨光立
关键词:冬季覆盖作物双季稻生物学特性
冬季覆盖作物对双季稻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以冬闲为对照,研究了黑麦草、紫云英、油菜和马铃薯4种冬季覆盖作物对双季稻的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麦草、紫云英和马铃薯3种冬季覆盖作物处理能明显提高双季稻各个生长发育时期叶片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增加稻谷产量,提高生物能及植株茎叶光能利用率、籽粒光能利用率和总光能利用率。
唐海明肖小平汤文光杨光立汤海涛
关键词:双季稻冬季覆盖作物光合特性光能利用率
土壤质地和水分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46
2009年
通过14C示踪技术模拟实验(25℃下)研究砂壤土、壤黏土、粉黏土3种质地的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对水分变化的响应.砂壤土和壤黏土中水稻秸秆(14C标记)的矿化率在75%田间持水量(WHC)达到最大值,160 d分别约为53%和58%,粉黏土在45%~105%WHC范围内的矿化率处于缓慢升高趋势(41.8%~49.0%);3种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矿化率都在75%WHC最高,砂壤土为5.8%,壤黏土为8.0%,粉黏土为4.8%,但超过此含水量后,其矿化率显著下降.3种质地水稻土的添加和原有有机碳的矿化率与土壤含水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p<0.01).本研究进一步澄清了淹水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抑制作用.
孙中林吴金水葛体达唐国勇童成立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矿化水稻秸秆
水稻碳氮吸收、分配与积累对施肥的响应被引量:14
2011年
以亚热带典型稻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试验为对象,研究等氮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植株碳氮吸收、分配与积累的影响,分析了水稻碳氮的积累关系.结果表明,低量有机肥结合化肥配施能有效促进碳素在水稻植株体内的分配.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下水稻茎叶和籽实中氮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8.9~10.2 g.kg-1和11.9~14.8 g.kg-1,分别比单施化肥处理高13%~53%和9%~19%,比对照(不施肥)处理高12%~77%和23%~32%.水稻碳、氮储量大部分积累在植株的地上部分,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下水稻籽实中碳、氮储量较大,分别为3467.8~4323.9 kg.hm-2和120.3~135.2 kg.hm-2,比单施化肥处理分别高13%~23%和26%~45%.研究表明,籽实是水稻植株主要的碳、氮汇,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有利于水稻碳的积累和氮的吸收,其水稻碳氮的固定、吸收还具有一定的潜力.
冯蕾童成立石辉吴金水李勇黄铁平夏海鳌
关键词:水稻生物量分配施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