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6200586)
- 作品数:21 被引量:336H指数:14
- 相关作者:张名位魏振承张瑞芬唐小俊徐玉娟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SFC-广东联合基金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SPME/GC-MS分析荔枝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被引量:19
- 2008年
-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荔枝汁(妃子笑)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其分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分析的最优条件为:萃取样品温度50℃,时间40min,250℃下脱附5min;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27%~9.33%之间,精密度和重现性较好;利用该方法在荔枝(妃子笑)中共检测出4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烯类、醛类、酯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
- 徐玉娟肖更生廖森泰温靖吴继军潘思轶郝菊芳张义
- 关键词:荔枝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挥发性成分
- 不同品种荔枝果实加工特性比较研究被引量:25
- 2010年
- 以25个荔枝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加工特性分析方法,进行果实的组成、理化指标、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荔枝品种间果实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总酸、糖酸比差异较大,惠东红岩出汁率最高(70.76%),甜岩最低(32.77%),水晶球可溶性固形物最高(19.57%),香荔最低(12.00%)。荔枝品种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色泽稳定性差异较大。初步评价,惠东红岩、糯米糍、园枝、黑叶、中山状元红和白糖罂是适宜于果汁和果酒加工的优良品种。荔枝的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抗氧化能力差异也较大,分别在0.03~1.26mg/L、11.75~487.35mg/L和1.90~30.06mmol/L之间。
- 徐玉娟温靖肖更生张名位李升锋吴继军
- 关键词:荔枝
- 不同品种龙眼果实加工特性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以18个龙眼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加工特性分析方法,进行果实的组成、理化指标、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龙眼品种间果实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总酸、糖酸比差异较大,出汁率为36.02%~55.74%,水眼最高(55.74%);华路广眼最低(36.02%),可溶性固形物为11.3%~21.77%,白花木最高(21.77%),青壳宝园最低(11.3%)。18个龙眼品种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色泽稳定性差异较大,PPO为0~6.6U,POD为72.7~1816.7U,色泽变化值(ΔE)在30℃时为0.24~3.68,100℃时为7.62~63.53。初步评价:石硖、储粮、白花木、华路广眼和双孖木是适宜于果汁和果酒加工的优良品种。龙眼的总抗氧化能力值在3.73~20.39mmol/L之间,双孖木最高(20.39mmol/L),青壳宝园最低(3.73mmol/L);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布变幅为45.82~88.8mg/L,石硖最高(88.8mg/L),鸡卵眼最低(45.82mg/L);总酚含量在13.02~749.95mg/L之间,华路广眼最高(749.95mg/L),鸡卵眼最低(13.02mg/L)。
- 温靖徐玉娟肖更生李建光廖森泰吴继军李升锋唐道邦
- 关键词:龙眼
- 储藏温度对荔枝果汁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以经UHT杀菌的荔枝果汁为原料,分析5周内在4、25、37℃3个储藏温度下荔枝果汁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FRAP和ABTS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在4、25、37℃储藏温度下荔枝果汁中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总酚含量受储藏时间影响更显著(p<0.05),总黄酮含量受温度影响更显著(p<0.05),抗氧化能力则同时受储藏时间(p<0.05)和温度(p<0.05)的影响。由此表明不同储藏条件对荔枝果汁中酚类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影响,低温及短时储藏有利于保持荔枝果汁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
- 曾庆帅廖森泰张名位邓媛元魏振承唐小俊
- 关键词:荔枝果汁储藏条件酚类物质抗氧化
- 龙眼多糖树脂脱色工艺优化被引量:17
- 2010年
- 以脱色率、多糖保留率、蛋白质去除率及3个指标的加权综合评分比较8种树脂对龙眼多糖的脱色效果,并筛选出效果较好的离子交换树脂D301-F,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其脱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龙眼多糖溶液质量分数为4%时,选用离子交换树脂D301-F,在料液比为0.16g/mL、溶液pH值为5、温度为50℃条件下的脱色率可达90.21%,多糖保留率为85.75%,蛋白质去除率为73.12%。龙眼多糖中的色素可能主要以带负电荷的非极性小分子为主,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脱色是一种有效的纯化方法。
- 易阳张名位廖森泰魏振承唐小俊张瑞芬
- 关键词:龙眼多糖脱色树脂
- 龙眼多糖超声波—酶解辅助提取工艺优化被引量:31
- 2010年
- 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龙眼果肉多糖的超声波-酶解辅助提取工艺,建立了包括纤维素酶添加量、超声波功率、酶解温度、pH值和时间的五因素回归模型。经回归模型分析并结合验证试验,确定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龙眼干果肉(含水率8.47%)为原料,选取纤维素酶(酶活大于等于200 U/mg)添加量2 000 U/g、超声波功率250 W、酶解温度55℃、pH值5.0、时间60 min,在该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38.71%,比传统热水法、酶法、超声波法和微波法分别高9.85%、6.41%、4.35%和3.99%,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 易阳张名位廖森泰唐小俊张瑞芬魏振承
- 关键词:龙眼多糖超声波纤维素酶
- 速溶龙眼粉加工的酶解提取与喷雾干燥工艺优化被引量:24
- 2009年
- 为了建立速溶龙眼粉的加工技术,运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了龙眼干中可溶性固形物酶解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其提取液的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龙眼果肉干(含水率13.62%)为原料,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同时酶解提取,pH3.1,酶解温度52℃,酶解时间160min,果胶酶用量0.6‰,纤维素酶用量0.15‰,龙眼干中可溶性固形物得率达85.26%;当酶解提取液中可溶性固形物浓度达25%时,采用喷雾干燥法,选取麦芽糊精为助干剂,其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0.8:1,热风温度185℃,热风流量26.47m3/h,入料流量0.20L/h,在此条件下,龙眼粉得率为48.58%,含水率<5%,水溶性良好,色泽风味佳。由此说明,以龙眼果肉干为原料采取酶解提取与喷雾干燥相结合的工艺可有效加工速溶龙眼粉。
- 苏东晓张名位侯方丽唐小俊魏振承张瑞芬池建伟张雁邓媛元
- 关键词:喷雾干燥酶解
- 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辅助提取苦瓜多糖工艺优化被引量:21
- 2010年
- 为了得到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法提取苦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法(RSM)探讨了超声波功率、酶量、料液比、时间、pH值和温度等因素的优化组合,通过建立二次回归模型,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90 W、纤维素酶量3 500 U/g(酶活200 U/mg以上)、料液比1∶38、时间40 min、pH值5、温度56℃。在此工艺条件下,苦瓜多糖的提取率为21.1%,比热水浸提法、超声波法、纤维素酶法分别提高了7.8%、13.5%、7.7%。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法是提高苦瓜多糖得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 张利芳张名位黄文张雁张瑞芬魏振承
- 关键词:苦瓜多糖纤维素酶超声波响应面法
- 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对速溶龙眼粉理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分析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和热风流量对速溶龙眼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分别考察喷雾干燥不同进风温度和不同热风流量对速溶龙眼粉水分含量、堆积密度、黏性、溶解性、水分吸附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超微结构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当进风温度从160℃升高到190℃、热风流量从23.00 m3.h-1增加到29.00 m3.h-1时,速溶龙眼粉水分含量分别降低25.52%和39.42%;黏度值分别下降55.75%和61.11%;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升高8.30℃和7.07℃;溶解时间分别增加1.29倍和1.47倍;堆积密度分别提高22.87%和20.15%;同时,单分子层水分含量、微粒形态、L*、a*、b*、色调和色度随之变化。【结论】加工理化特性优良的速溶龙眼粉需严格控制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和热风流量等工艺参数。
- 苏东晓廖森泰张名位侯方丽唐小俊魏振承张瑞芬池建伟张雁邓媛元
- 关键词:喷雾干燥理化特性
- 苦瓜皂苷和多糖的连续提取工艺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建立超声-微波法连续提取苦瓜皂苷和多糖的优化工艺,并评价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超声-微波法连续提取苦瓜中皂苷和多糖的工艺条件,采用4-硝基酚-2-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测定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结果】以含水质量分数13%的苦瓜干为原料,先提取皂苷后提取多糖的条件为,将其粉碎至200目后,以体积分数75%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18,超声-微波协同萃取(50 W,20 kHz)16 min,在该条件下,皂苷提取率达2.51%。提取皂苷后的残渣,继续以水为溶剂,料液比1﹕14,pH 8.0,时间23 min,温度84℃,超声-微波协同萃取(50 W,20 kHz)20 min,多糖提取率达12.86%。苦瓜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03mg.mL-1和10.73 mg.mL-1,苦瓜皂苷的抑制效果显著强于多糖的(P<0.05)。【结论】采用超声-微波协同作用连续提取苦瓜皂苷和多糖工艺,可有效利用原料、提高产出和效率,所得苦瓜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糖苷酶均表现抑制作用,显示一定的降糖潜力。
- 王琪邓媛元张名位张瑞芬张雁唐小俊魏振承池建伟
- 关键词:苦瓜皂苷多糖Α-葡萄糖苷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