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P01035)
- 作品数:7 被引量:72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阳赵密福徐琴李东旭冯春丽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同沉积断层对滑塌浊积体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以胜利油田河125断层为例被引量:4
- 2008年
- 运用岩相分析和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等技术,开展了河125断层对滑塌浊积体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研究发现:河125断层继承性活动诱发大量滑塌浊积体的形成;断层的几何形态控制着滑塌浊积体的发育规模和位置。最后根据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落实出滑塌浊积砂体的展布规律,从而加快该区沙三中亚段浊积砂体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部署。
- 韩忠义
- 关键词:生长断层浊积扇砂岩储层沙三中亚段
- 断裂带封闭势研究及应用被引量:6
- 2004年
- 断层是由一系列破裂面或次级断层组成的带,断层规模越大,断裂带也越宽且结构越复杂。这种断裂带对断层封闭性有重要影响;断裂带能否封堵油气,取决于断裂带能否在空间上形成连续的遮挡以及断裂带连通的孔隙喉道是否足够小,并能够封闭烃柱;断裂带封闭势的值越大,越有利于断层封闭。东辛油田营1断块营32断层由北向南、从沙二段第1砂层(Es21)到第11砂层(Es211)断裂带封闭势逐渐减小,反映了营32断层北部封闭性好于南部,上部封闭性好于下部。这说明了同一条断层封闭的差异性及动态性。
- 史文东
- 关键词:断裂带断层封闭性断块沙二段孔隙喉道东辛油田
- 东辛油田营32断层岩性配置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油田开发阶段断层封闭性研究对于剩余油的挖潜具有重要意义。断层两侧不同砂层组岩性配置的差异导致了断层封闭程度的不同,运用断层两侧岩性配置关系研究方法揭示营32断层的封闭性。沿断层走向岩性配置有很大不同,断距从北向南逐渐变小,增加了同一储层在断层两侧相配置的概率,岩性配置变差。营32断层南段封闭性不好,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导致油气穿越断层,发生了油气再运移;而断层北段是封闭的,表明同一条断层具有封闭差异性及动态性。
- 刘晓林冯春丽
- 关键词:断层封闭性断距岩性组合
- 胜利现河油区侧钻井封堵改层及配套工艺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胜利油田现河油区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到中后期剩余油呈现出"小而散"的特点,利用已报废的资源,在老井内进行开窗侧钻,挖掘井间滞留区、局部微高等部位极度分散的剩余油,是提高老区采收率的有效手段。针对侧钻井完井及工艺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内通径小、射孔穿深不够、分层开采难度大、油管作套管强度低等问题,重点介绍了新型油层套管外径95 mm小井眼套管完井技术及小井眼卡堵改层、封堵封窜配套工艺的研究及应用,该配套技术已在现场得到大规模推广。
- 徐琴
- 关键词:侧钻井完井封堵封窜
- 牛庄洼陷沙河街组超压系统发育特征及其演化被引量:4
- 2008年
-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河街组发育有超压系统,这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超压系统现今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约束下数值模拟方法对牛庄洼陷超压系统的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超压系统的主要形成机制。牛庄洼陷在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的下亚段和中亚段存在着超压系统,最大压力系数可以达到1.8,最大剩余压力超过了20MPa。自沙三段上亚段沉积期开始,超压系统开始发育。到东营组沉积期末,超压系统经历了大约10Ma的泄压过程。自新近系馆陶组沉积期,超压系统再次迅速增压,逐渐接近现今发育状况。上覆地层沙三段上亚段高沉积速率导致了超压系统的形成和早期剩余压力的增加,而水热增压和烃类物质大量生成联合造成超压系统晚期迅速增压。超压系统演化规律揭示出在油气主要运移期研究区古异常流体压力的分布状况,这为进一步开展牛庄洼陷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阳王建伟赵密福高侠
- 关键词:超压系统沙河街组
- 泥岩涂抹定量研究被引量:45
- 2005年
- 对泥岩涂抹现象、断层封闭机理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泥岩涂抹定量计算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泥岩涂抹量主要取决于断层的断距、岩性组合及泥岩塑性等多种因素。泥岩涂抹量的计算应以构造发育史、压实史研究为基础,定位出断层首次活动的时期、地层埋深及被断岩层的流变性,这样才能确定其是否发生过泥岩涂抹,然后再进行计算。对营32 断层的泥岩涂抹研究表明,该断层南段几个重要含油层位的封闭性不好,导致油气穿越断层,发生了油气再运移;而北段所有含油层位都是封闭的。这说明同一条断层的封闭性存在着差异并且发生动态性变化。
- 赵密福李阳李东旭
- 关键词:泥岩涂抹断层封闭性断距岩性组合
- 侧钻井油藏地质设计技术及应用被引量:7
- 2008年
- 复杂断块油藏在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极度分散,呈现"小而散"的特征,造成局部微构造高点及井间滞流区的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而侧钻井技术可充分挖掘井间滞留区、断失层及局部微高等部分的剩余油。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分布情况,确定了上侧、下侧、平侧、河道边心、非主流线、局部高点、套管内加深、老井事故救援等8种不同模式的侧钻井井型,以适应充分控制剩余储量的要求。经过近几年侧钻井实施中的实践摸索,对井身、井位的选择进行了规范,逐步建立了一套"八图五表"侧钻井地质设计程序、方法和标准,该模式在全局进行推广应用。
- 徐琴
- 关键词:复杂断块油藏侧钻井技术地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