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40005)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6
相关作者:汪万福李红寿张国彬邱飞詹鸿涛更多>>
相关机构: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敦煌研究院院级科研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干旱
  • 5篇拱棚
  • 5篇旱地
  • 5篇干旱地区
  • 5篇干旱区
  • 3篇蒸发
  • 3篇水分
  • 3篇水蒸发
  • 3篇土壤
  • 3篇潜水蒸发
  • 2篇深埋
  • 1篇洞窟
  • 1篇盐分
  • 1篇蒸发量
  • 1篇蒸散
  • 1篇沙地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气候
  • 1篇气中

机构

  • 9篇敦煌研究院
  • 6篇兰州大学

作者

  • 7篇李红寿
  • 7篇汪万福
  • 5篇张国彬
  • 3篇詹鸿涛
  • 3篇邱飞
  • 2篇安黎哲
  • 2篇武发思
  • 1篇张正模
  • 1篇王小伟
  • 1篇马晓军
  • 1篇冯虎元
  • 1篇马燕天
  • 1篇赵林毅
  • 1篇马旭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土壤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文物保护与考...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Journa...
  • 1篇第九届中国水...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分蒸散耗散结构的初步验证被引量:6
2009年
在极干旱区的敦煌莫高窟应用称重法测定蒸散量,对比分析土壤粒径、盐分、水分、气候状况、植物种类等对蒸散的影响。发现水分蒸散与各因子之间存在广泛的非线性关系和非线性作用机制,符合耗散结构理论成立的条件和特征要求。各相关因子都是蒸散的结构构成,它们的综合作用可使蒸散强度呈非线性表现。蒸散强度是各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构功能,当土壤、气象、水分、植被等蒸散因子在波动涨落中发生协同共振时即可形成耗散结构,使蒸散强度表现出或高或低的非线性分岔突变。水分耗散结构是蒸散因子在时空异质性的综合表现,在各地的水分蒸散中普遍存在。初步证明耗散结构理论应用在水分蒸散中是适宜的。
李红寿汪万福张国彬邱飞詹鸿涛
关键词:蒸散水分土壤气候
极干旱地区土壤与大气水分的相互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基于建立在莫高窟窟顶的密闭拱棚,通过监测棚内凝结水量和空气温湿度,对极干旱地区典型极干旱气候条件下土壤与大气水分的相互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棚内凝结水量和空气温湿度的监测结果表明,在热动力作用下存在地下水分向大气输送的过程,其原因主要是在温度作用下土壤结合水分的分解蒸发与土壤盐分的吸湿吸附的交替作用。这也是形成所谓"土壤凝结水分"与"土壤水分呼吸"的根源。当温度升高时,土壤结合水分分解蒸发"呼出"水分,当温度降低时土壤盐分吸湿吸附,"吸入"大气水分,形成土壤与大气不对称水分交流。称质量实验表明:土壤水分的变化与空气温度的变化完全对应;有深层水分支持的土壤吸收大气水分的能力相对较差。极干旱地区土壤与大气水分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能为莫高窟珍贵文物的保护提供参考。
李红寿汪万福张国彬邱飞詹鸿涛
关键词:水分土壤温度
极干旱区深埋潜水蒸发研究进展——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笔者以敦煌莫高窟的水研究为基础,对极干旱区深埋潜水蒸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总结。笔者通过对莫高窟的地质、气候的调查与分析得出:极干旱区土壤可能存在潜水来源与潜水蒸发。通过一系列独到的系统实验,对潜水来源、运行机理、蒸发...
李红寿; 汪万福;
关键词:蒸发
文献传递
用拱棚法对极干旱区GSPAC水分运转的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在典型极干旱气候条件下,在敦煌莫高窟窟顶戈壁上搭建封闭塑料拱棚,经235 d的膜面凝结水分的持续抽取和土壤水分监测表明:在潜水埋深200 m以下的极干旱区,有2.1 g.m-2.d-1的水分向上运转与输出;在长期的水分输出后,土壤湿度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明显高于初始湿度和对照;棚内外土壤空气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温度的监测发现,存在水分向上连续运转的条件和机制,可排除水分来自外部土壤和大气侧入的可能。由此判定,在埋深较深的极干旱地区存在潜水蒸发,潜水是土壤水分的重要来源,并通过土壤的"呼吸"与大气保持着交流。土壤盐分对土壤水分的运转和时空异质分布有重要影响。极干旱气候、地热和上层土壤的温度变化是引起GSPAC水分运转和潜水蒸发的根本原因。
李红寿汪万福张国彬张正模王小伟
极干旱区深埋潜水蒸发研究进展——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笔者以敦煌莫高窟的水研究为基础,对极干旱区深埋潜水蒸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总结。笔者通过对莫高窟的地质、气候的调查与分析得出:极干旱区土壤可能存在潜水来源与潜水蒸发。通过一系列独到的系统实验,对潜水来源、运行机理、蒸发...
李红寿汪万福
关键词:蒸发
GSPAC water movement in extremely dry area被引量:4
2011年
Under an extremely arid condition,a PVC greenhouse was built on the top of Mogao Grottoes in gobi area.The results of 235-day constant extraction of condensed water on the greenhouse film and soil water content showed that 2.1 g/(m2·d) groundwater moved up and exported into the soil,and a phreatic water evaporation existed in the extreme dry area where the groundwater is buried deeper than 200 m.After a prolonged export,the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 greenhouse was not lower but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original control ones.According to the monitored parameters including relative humidity and absolute humidity of soil,and temperature outside and inside the greenhouse,it was found that there is the available condition and mechanism for the upward movement of groundwater,and also it can be sure that the exported water was not from the soil and atmosphere outside the greenhouse.Phreatic water,an important source for soil water,interacts with atmosphere moisture via soil respiration.Soil salinity also has important effects on soil water movement and 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y.The extremely dry climate,terrestrial heat and change of upper soil temperature are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s of water transportation and phreatic water evaporation in the Groundwater-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GSPAC) system.
HongShou LlWanFu WANGGuoBin ZHANGZhengMo ZHANGXiaoWei WANG
敦煌莫高窟洞窟内外空气中微生物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环境空气中微生物会引起文物的损坏,因此开展针对文物保护的空气微生物研究非常重要。本研究利用Anderson FA-I型空气采样器在莫高窟封闭洞窟(常年不开放)中和洞窟外(检票口)采样,研究了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果表明,洞窟内的细菌数量远远高于洞窟外,而洞窟内外的真菌数量相差不大。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但夏季洞窟外环境中真菌数量最高,冬季洞窟内环境细菌数量较多。洞窟外环境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与环境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地表温度以及风速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窟外环境空气中的真菌数量与游客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空气中的细菌主要分布在采样器的第一、三、四级中,而真菌分布以第二、三、四级为主。研究还表明,敦煌莫高窟空气中的主要真菌为枝孢属,无孢菌,青霉属,链格孢属和曲霉属的种类。
马燕天汪万福马旭武发思马晓军安黎哲冯虎元
关键词:文物保护空气微生物
极干旱区深埋潜水蒸发量的测定被引量:12
2010年
在远离降雨的典型极干旱气候条件下,在敦煌莫高窟窟顶戈壁搭建封闭塑料拱棚,在棚内放置空调抑制"拱棚效应"。通过空调的制冷抑制拱棚的增温效应,通过空调的冷凝降低棚内的湿度,使棚内的温湿度与外界靠近,并通过空调冷凝排水量评估潜水蒸发强度。45d的监测表明:在潜水埋深超过200m的敦煌极干旱地区存在不少于0.0219mm/d的潜水蒸发。太阳辐射强度、温度、湿度对潜水蒸发有重要影响。潜水蒸发量的测定为利用潜水进行荒漠化的生态重建提供了基本的评估依据,对揭示极干旱区埋深较深的GSPAC水文循环和潜水开发有重要意义,对莫高窟的文物保护也非常关键。
李红寿汪万福张国彬赵林毅
关键词:潜水蒸发
盐分对极干旱土壤水分垂直分布与运转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对莫高窟戈壁土壤中主要盐分的检测和理化特性分析,发现在极干旱地区,土壤盐分对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芒硝为代表的结晶盐分,其含量分布和理化特性与土壤水分分布非常吻合。0~20cm以无水盐分(Na2SO4)为主,水分含量较低,是盐分集聚层;在20~50cm以结晶盐分(Na2SO4·10H2O)为主,水分含量较高,是盐分析出层;50cm以下以膜状水盐溶液为主,水分含量较低。与附近含盐量较低的流沙相比,盐分使戈壁土壤的水分含量增大了10倍以上,在热动力学作用下使浅层土壤水分的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对GSPC系统水分的垂直运转和潜水蒸发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为极干旱区利用潜水进行生态恢复提供了新的可能,对莫高窟的文物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李红寿汪万福武发思安黎哲
关键词:盐分土壤水分芒硝
用拱棚法对极干旱区沙地水分来源的定性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在潜水埋深超过200m的敦煌莫高窟极干旱沙漠区,用拱棚法和微型空气湿度监测仪对流沙水分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监测,并对水分的来源进行分析。拱棚膜面凝结水分的持续抽取表明,在典型干旱气候条件下,有源源不断的沙地水分蒸发,其中1.25g.m-2.d-1的水分在膜面凝结。沙地水分的时空动态分布格局表明,存在水分向上运移的温湿度条件。由此判定,除降水之外地下潜水蒸发是沙地水分最基础的来源。实验表明,干沙层虽然对沙地水分蒸发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但在升温过程中仍存在水分蒸发;在降温过程不但可从下层流沙吸收大量的水分,而且可吸收大气水分。沙地的蒸发量大于来自大气的吸湿量,总有少量的水分流失。沙地水分潜水来源的确定,不但对沙漠化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而且对莫高窟文物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红寿汪万福张国彬邱飞詹鸿涛
关键词:沙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