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04-10-01)

作品数:5 被引量:69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宏宇李艳刘望彭李运田许玉韵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解放军第305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3篇心病
  • 3篇冠心病
  • 3篇病变
  • 3篇病患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疾病
  • 2篇心血管疾病患...
  • 2篇血管疾病
  • 2篇疾病
  • 2篇疾病患者
  • 2篇僵硬度
  • 2篇病变早期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中膜厚...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管功能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3篇解放军第30...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百胜(深圳)...

作者

  • 5篇王宏宇
  • 2篇许玉韵
  • 2篇李运田
  • 2篇刘望彭
  • 2篇李艳
  • 2篇赵红薇
  • 2篇王靖
  • 1篇王敏
  • 1篇杜大勇
  • 1篇芦娜
  • 1篇郭远
  • 1篇李朝军

传媒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我国医院医务人员对早期血管病变认识的初步调查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调查我国临床医务人员对于血管早期病变的认知现状。推广早期综合防治血管疾病策略。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对参加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项目学习班的临床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被调查人员所在医院常见心血管疾病种类;能最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策略;早期血管病变检测技术的具体项目;何种药物可以逆转早期血管病变;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是否有利于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负担及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普及的前提。结果:对655份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被调查者住院医师占21.68%,主治医师占36.95%,副主任/主任医师占25.65%。被调查者所在医院最常见心血管疾病顺序分别为心绞痛55.42%,脑卒中38.17%,心肌梗死28.70%,心力衰竭28.24%,高血压28.24%;关于血管病变早期检测57.40%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过动脉内皮功能测定,认为通过血管造影者占46.72%,认为通过脉搏波速度(PWV)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者分别占40.61%和31.76%;分别有76.49%和53.89%的被调查人群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和他汀类药物能够逆转早期血管病变;96.79%的被调查者认为推广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有利于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总体负担;78.47%的被调查者认为用于推广的早期血管病变检测技术应该是操作方便和无创伤。结论:约半数被调查医务人员对早期无创血管病变检测方法不熟悉,无创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仍需进一步推广。
王宏宇赵红薇郭远芦娜王敏
关键词:血管病变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探讨血管病变综合检测系统在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评价外周血管结构和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2例受检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正常组48例,高血压组42例,冠心病组42例,平均年龄为(55.54±9.59)岁(33—85岁)。所有受检者分别应用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横断面弹性,动脉硬化检测系统对大动脉节段僵硬度及下肢动脉阻塞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冠心病及高血压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5.7%,16.6%,12.5%,P〈0.05)。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超声测定的动脉横断面指标压力应变系数(Ep)及僵硬系数(β)增高,动脉顺应性(AC)降低。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组Ep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63.96±73.90)kPa比(114.77±35.03)kPa,P〈0.00;(143.75±64.33)kPa比(114.77±35.03)kPa,P〈0.05];冠心病组的β值显著高于正常人(11.99±4.50比9.32±2.88,P〈0.01)。高血压组AC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0.64±0.21)mm^2/kPa比(0.73±0.27)mm^2/kPa,P〈0.05]。反映动脉节段僵硬度的指标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冠心病组显著升高[分别为(11.72±2.54)m/a,(1601.45±267.20)cm/s,均为P〈0.05];反映下肢动脉阻塞程度的踝臂指数(ABI)在冠心病组患者较高血压组和正常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09±0.14,1.14±0.06,1.15±0.07,P〈0.05)。结论: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显著病变,应用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无创评价动脉功能和结构的早期变化有利于对血管病变进行综合评价及预后危险评估。外周动脉弹性和阻塞程度检测对筛查冠心病患者有益。
王宏宇王靖刘望彭杜大勇李运田赵红薇李艳许玉韵
关键词:冠心病动脉僵硬度
畲族自然人群脉压与双侧颈动脉血管功能的关联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了解畲族自然人群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判断脉压水平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构影响的异同性.方法 采用"中国动脉僵硬度评价研究"的方法,433名畲族人来自福建省福安市城乡自然人群,年龄15~87(49.03±13.54)岁.根据该人群脉压三分位数水平分为三组:脉压≤48 mm Hg(1 mm Hg=0.133 kPa)、49~59 mm Hg和〉59mm Hg.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常规二维超声分别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双侧颈总动脉.测量舒张末期IMT,比较双侧颈动脉IMT在各组间的差异和变化趋势,分析其与年龄、体重指数、脉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等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 (1)双侧颈动脉IMT随脉压增加而增厚,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侧颈总动脉(LCC)IMT在第1分位组与第2分位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与第3分位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颈总动脉(RCC)IMT在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进入颈总动脉IMT回归方程的顺序和关联因素.左侧为年龄、脉压、体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和TG,其回归方程LCC-IMT=32.61+4.29(年龄)+1.77(脉压)+1.87(体重)+16.52(LDL.C)+11.77(血糖)-9.92(TG),r=0.663,r2=0.44,P〈0.001;右侧为年龄、脉压和身高,其回归方程RCC-IMT=5.19(年龄)+1.61(脉压)+2.62(身高)-219.36,r=0.636,r2=0.41,P〈0.001.结论 畲族自然人群双侧颈动脉IMT随脉压变化存在差异,与年龄、脉压、体重、LDL-C、血糖、TG和身高明显相关.
洪永强王宏宇郑长业黄孟华吴秀琴曾诚韦朝清李朝军
关键词: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脉压自然人群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病变综合检测系统在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评价外周血管结构和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2例受检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正常组48例,高血压组42例,冠心病组42例,平均年龄为(55.54±9.59)岁(33~85岁)...
王宏宇王靖刘望彭杜大勇李运田赵红薇李艳许玉韵
关键词:冠心病动脉僵硬度
文献传递
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管功能被引量:33
2006年
目的应用回波跟踪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管功能变化。方法正常组48例,高血压组42例,冠心病组42例。分别应用超声回波跟踪技术、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对动脉功能改变进行评估。结果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63.96±73.90比114.77±35.03,P<0.01;143.75±64.33比114.77±35.03,P<0.05);冠心病组超声回波跟踪技术所测定的僵硬系数值显著高于正常人(11.99±4.50比9.32±2.88,P<0.01)。高血压组动脉顺应性低于正常组(0.64±0.21比0.73±0.27,P<0.05)。结论超声回波跟踪技术能方便、快捷、无创评价动脉功能和结构的早期变化。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外周动脉弹性功能明显降低。
王宏宇王靖刘望彭李运田李艳许玉韵
关键词:超声检查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