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61021)
- 作品数:32 被引量:129H指数:7
- 相关作者:杨晋娟史帝文瓦哈甫·哈力克胡萍张永福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新疆大学校院联合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新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空间差异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采用偏离-份额模型,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说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研究改革开放后新疆区域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及其类型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新疆绝大部分区域的经济增长水平低于全疆平均水平;由产业结构特征和区位因素所确定的不同经济发展类型的区域在空间分布上呈相对集聚趋势;接近80%的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区位因素限制,导致经济增长缓慢、充分体现了区位因素对新疆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和带头作用的县市都具有明显的产业结构优势,说明在恶劣的区位条件大背景下,合理的产业结构组织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 穆艾塔尔.赛地瓦哈甫.哈力克阿依努尔.买买提艾合买提.玉努斯
-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偏离-份额分析法
- 新疆绿洲系统自组织演化与机理被引量:2
- 2009年
- 应用自组织理论为指导思想,从绿洲的系统性、整体性、复杂性角度出发,以新疆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深入研究绿洲系统的发展特征与演化机制。分析结果表明:①自组织理论在解释绿洲复杂系统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方面是一种非常强大而有效的理论依据;②绿洲系统的发展是由干旱环境背景下的特殊自然地理要素的自发演化所构成的自组织与由人为进行的规划与干预所构成的他组织的复合发展过程;③)绿洲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涨落等明显的自组织特征,有着从非组织到组织、从组织程度低到组织程度高、复杂度不断增长等自组织演化过程;④)绿洲系统中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相互影响机制决定着绿洲系统运行态势及其特征。新疆绿洲系统发展的特征分析充分揭示并验证了绿洲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特征与演化过程,充实了绿洲研究的理论体系及其内容,为提高我们对绿洲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实施他组织、有效长期的组织绿洲,为正确引导绿洲系统发展过程与方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 穆艾塔尔.赛地瓦哈甫.哈力克
- 关键词:自组织绿洲
- 基于GIS的南疆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被引量:7
- 2012年
-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是个综合的多学科集合,它不但包括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还包括社会经济适宜性。文中借助GIS平台,系统的归纳了国内外人居环境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基于DEM数据、NDVI数据、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人口和GDP等要素的栅格数、以1km×1km的栅格尺度直接反映了南疆地区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地形、气温等各种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在空间上的适当结合分布对南疆人居环境的发展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2)南疆地区大部分地区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人居环境适宜性中一级适宜区(最好适宜区)的面积最少,占全研究区的3.092%,二级适宜区占7.15%,三级区占8.39%,四级适宜区和五级适宜区的面积最广,占全研究区的81.17%,表明自然环境基础十分恶劣;3)研究区内除了现已开发利用的绿洲面积以外现未开发的交错带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居环境发展的潜能,但是此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在今后的发展规划当中需要大量的关注。
- 阿依努尔.买买提瓦哈甫.哈力克古丽格娜.哈力木拉提热比娅木.买买提
- 关键词:人居环境自然环境
- 且末绿洲规模扩张预警指标体系框架构建被引量:3
- 2009年
- 在干旱区山地—荒漠—绿洲三大系统中,绿洲处于中心地位。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绿洲生态系统所承载的压力日益增加,生态危机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突出。确定绿洲发展的适度规模和扩张指标体系及规模预警是现代绿洲研究的核心。通过全面剖析且末绿洲系统、深入分析野外调查数据并与空间数据相结合、广泛查阅资料并分析,对绿洲规模扩张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分类归并,构建了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绿洲规模扩张的预警指标框架体系,构思出3大类28项绿洲规模扩张预警指标体系,其对保持绿洲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图4,参20。
- 瓦哈甫.哈力克杜晓梅
- 关键词:预警指标体系
- 基于分形理论的车尔臣河流域中下游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被引量:6
- 2011年
-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表现之一,该研究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土地利用变化一方面与自然环境演变相关,另一方面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密切相关。文中以车尔臣河流域中下游为例,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对1970年、1990年、2000年和2005年遥感图像的解译,获取研究区四个时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属性数据,应用土地利用空间形态分形模型,计算四个时期各主要地类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研究表明:从综合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来看,且末5大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态结构复杂性基本都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到再简单的过程,稳定性则由稳定到不稳定再稍稳定的演变过程,唯独水域的稳定性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从土地类型的时空变化来看,2000年各地类的复杂性由前期的简单变为复杂,土地利用斑块形态趋于不规则、空间上呈扩张趋势,稳定性最低,也是整个研究区土地利用复杂性和稳定性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在各种人为及自然驱动力的作用下,除水域外其他各土地利用斑块形状复杂程度逐步降低,土地形态变得简单、规则,在空间上成缩小趋势,其稳定性逐渐增强,而水域的空间复杂性却在增强,稳定性下降。
- 瓦哈甫.哈力克杨玲布佐热阿依努尔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巴州耕地变化趋势与驱动力被引量:12
- 2012年
-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旱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机制与其驱动力又是干旱地区相关问题研究的核心。巴州地区作为新疆的农业大区,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张对耕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研究其耕地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30年间巴州耕地变化的总体趋势、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最终建立耕地变化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30年之间巴州地区耕地呈持续增长趋势,耕地变化除具有以全区总体变化为代表的普遍特征外,还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耕地变化主要与经济因素有关,并与总人口、粮食总产、机械总动力等人口和农业生产因素显著相关。
- 巴哈尔古丽·吾甫尔瓦哈甫·哈力克
- 关键词:耕地变化主成分分析驱动力
- 阜康市绿洲耕地变化与人口关系研究
- 2009年
- 以新疆干旱区中等城市——阜康市为研究区,采用1949~2005年的统计资料,运用Statistica 6.0统计软件,对其绿洲耕地的时空变化以及人口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得出50多年来人口对阜康市绿洲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影响。鉴于该绿洲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解决人地矛盾的对策和建议:控制人口总量、有效地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益、努力保护和节约使用水资源、提高土地的开发整理潜力等措施来减轻人口因子给耕地变化带来的影响。充分体现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图2,表1,参13。
- 孙雪玲瓦哈甫.哈力克张永福
- 关键词:地理学
- 基于AHP和RS的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安全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以河流为主线,以流域为单元,根据生态系统内部诸因子的相关性以及绿洲与荒漠两大生态系统间的耦合机理,对交错带生态环境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其权重,得出了该带生态环境的危险程度定量结果。层次分析法对于田绿洲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结果基本符合实际,可以为解决生态安全评价中分配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同时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和推广提供一种有效的判断依据。
- 阿不都克依木.阿布力孜克力木.买买提阿布都沙拉木.加拉力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生态安全评价
-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是以胡杨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塔里木河中游甚至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安全,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遥感数据入手,对研究区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盖/土地利用情况,通过遥感数据分类,结合GPS数据和多年实地照片分析的基础上,获取了研究区近30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信息,分析了影响生态环境的自然与人文因子,进一步提出了保护塔里木河岸林的重要性及其保护措施。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与改善措施。
- 克力木.买买提努尔巴依.阿不都沙勒克阿不都克依木.阿布力孜
- 关键词:遥感数据生态环境
-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耕地系统生产能力评价——以且末县为例被引量:5
- 2010年
- 以耗散结构理论和熵值原理为基础,对且末县耕地系统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利用现有的相关数据,建立且末县耕地系统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的熵值进行计算。通过观察耕地生产熵、外界投入熵和生产能力总熵的发展变化,分析该县耕地系统在1985-2005年间的发展状态演化;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分析耕地系统内部各要素与系统生产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影响耕地系统生产能力发展的序参量。结果表明:①且末县耕地系统21 a间的总熵呈现出下降趋势。说明该县耕地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耕地系统远离平衡态,并向更加稳定的、繁荣的方向发展;②通过计算生产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得出的序参量对生产能力提高具有更重要的作用;③实例证明,耗散结构理论与熵值原理用于耕地系统生产能力评价是可行的,得到的结果表明选取的各指标能够反映且末县耕地系统的整体发展状况,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图1,表2,参18。
- 瓦哈甫.哈力克史帝文杨晋娟
- 关键词:耗散结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