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MZY2010044)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元宋志钊李文琪李振麟张宁宁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广西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石芽茶中山茶苷A的含量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建立石芽茶中山茶苷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以XB-C18柱(4.6 mm×250mm,5μm)为分离柱,以乙腈-0.1%磷酸(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0nm,柱温为室温.结果:山茶苷A在(20.2~323.2)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1.6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药材含量测定方法.
- 刘元宋志钊刘布鸣
-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法
- 亮叶杨桐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亮叶杨桐叶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Kromasil C18(4.6 mm×250 mm,5μm)为分离柱,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以梯度洗脱得到的色谱图各色谱峰分离较好,达到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10批样品相似度大于0.9。结论:采用HPLC指纹图谱检测技术可有效控制亮叶杨桐叶药材的质量。
- 刘元宋志钊李文琪
- 关键词:指纹图谱反相高效液相法
- 亮叶杨桐药材薄层色谱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建立亮叶杨桐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亮叶杨桐经甲醇提取后,以乙醇:丙酮:水(7∶5∶6)为展开剂,对亮叶杨桐中山茶苷A,槲皮苷进行薄层鉴别。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能有效鉴别亮叶杨桐中山茶苷A,槲皮苷。
- 刘元韦韡文志云
- 关键词:薄层色谱鉴别槲皮苷
- 亮叶杨桐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研究亮叶杨桐Adinandra nitid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分离,应用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6个化学成分,分别为山茶苷A(1)、芹菜素(2)、长梗冬青苷(3)、谷甾醇(4)、胡萝卜苷(5)3α、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6)。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刘元李振麟张宁宁宋志钊
- 关键词:化学成分
- 亮叶杨桐叶乙酸乙酯部位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亮叶杨桐叶乙酸乙酯部位(LY)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为进一步开发亮叶杨桐叶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以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法、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法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法,观察LY的抗炎作用;以小鼠热板法、大鼠足趾机械刺痛法和大鼠尾部辐射热刺激法,观察LY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LY(0.42 g/kg)能显著抑制化学刺激引起的小鼠耳肿胀(P<0.05)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1),同时能显著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P<0.01);与模型组比较,LY(0.42 g/kg)可明显抑制热刺激(P<0.05)和机械刺激引起的疼痛(P<0.05),对尾部辐射热刺激引起的疼痛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 LY对急慢性炎症和高位中枢参与的疼痛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 李星宇袁志林兰太进韦韡刘元
- 关键词:乙酸乙酯部位抗炎镇痛
- HPLC法测定亮叶杨桐叶中槲皮苷的含量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建立亮叶杨桐叶中槲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TC-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乙腈-0.1%磷酸(20:80)为流动相,254nm为检测波长,柱温为室温。结果:槲皮苷在0.05~1.60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7.4%,RSD为1.00%(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药材含量测定方法。
- 宋志钊刘元李文琪
- 关键词:槲皮苷H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