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S066)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忠民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1954年上海私营工业企业的扩展“公私合营”被引量:4
- 2014年
- 在20世纪50年代上半叶的"公私合营"中,1954年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要时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最为集中的上海,1954年的扩展公私合营,不仅有1953年下半年已开始的14家扩展公私合营试点企业的延续,还有规模更大的1954年上、下半年分别展开的近150余家私营工业企业的扩展公私合营。本文以档案为据,在对1954年上海私营工业企业的扩展公私合营进行系统梳理和考察的基础上,认为1954年私营工业企业扩展公私合营,是新中国成立后对私营工业企业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成批量的私有企业制度变革,也是此后不久全国范围内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前奏。扩展公私合营最直接的结果是公私合营工业企业在工业中比重的大大上升,并且显示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私营工业企业向公私合营企业转化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 张忠民
- “五反”运动与私营企业治理结构之变动——以上海私营工商企业为中心被引量:6
- 2012年
-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私营企业,其资本产权及企业治理已经受到来自国家及劳方权利的双重挟制,开始出现与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不同的特点,但企业治理结构最基本的职能依然掌握在企业所有者及代理人手中,这种状况在"五反"时发生了极大变化。"五反"在不否定企业原有产权及治理结构的情况下,嵌入了"检查队"、"工作队"这样一种可以凌驾于原有企业治理结构之上的主导力量。"五反"后,以巩固"五反"成果为目的,试图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的新的制度安排最终并未实行,对私营企业原有治理结构发生实质性作用的仍然还是"劳资协商会议"。
- 张忠民
- 关键词:五反
- 1949~1953年上海市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的制度变革被引量:1
- 2014年
- 1949年下半年起至1953年9月是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这一阶段,上海市公私合营企业的制度变革与此后扩展公私合营及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私营企业制度形式的变革、合营企业股权界定不甚清晰、企业治理结构实际采用国营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差异化的剩余分配等方面。
- 张忠民
- 关键词:公私合营
- 20世纪50年代上海新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被引量:9
- 2011年
-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不久,鉴于建立统一的政治体制及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工资制度的需要,国家开始在新公私合营企业中实行工资改革。上海新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与全国各地一样正式开始于1956年9月,但由于情况复杂,历经准备试点及全面推开等阶段,直到1957年10月才基本结束。其中工资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工资水平与工资增长指标,新工资等级,变相工资、计件工资、保留工资等问题成为工资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新合营企业工资改革的完成,标志着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一的企业工资制度开始全面确立,在收入分配环节上,基本完成了对新合营企业从产权到治理结构、再到分配制度的崭新的企业制度安排。
- 张忠民
- 关键词:工资改革收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