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00-1949)
- 作品数:76 被引量:228H指数:10
- 相关作者:韩云波傅宇斌王建伟胡逢祥李勇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知识系统与中国侠文化语际传播——从框架理论看金庸武侠小说英译被引量:14
- 2013年
- 武侠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武侠小说英译因多重文化信息的负载而更为困难,而背景知识的缺失是译文读者阅读翻译小说最大的障碍。从知识系统表征的框架理论视角来看,武侠小说的译者可通过框架操作,实现源语言文化知识系统与目标语言文化知识系统的对接,以框架对应而非语言对等为原则,实现知识系统的渐进性传递,使目标读者以较小的认知负担,获得接近于原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而为中国侠文化的广泛传播及产业化提供借鉴。
- 肖开容
- 关键词:中国侠文化武侠小说金庸小说《鹿鼎记》英译
- 正统之外的典范:民国学者陶希圣对唯物史观的认知与运用被引量:2
- 2020年
- 民国学者陶希圣一度被视为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史的代表,但与20世纪20年代以后多数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宗奉苏式理论不同,陶希圣对当时流行的各种马克思主义流派一视同仁、兼容并包,主要通过考茨基、奥本海末尔、波格达诺夫等人的作品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更能吸取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批评与修正之论。陶希圣主要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对其具体结论持审慎态度。由于陶希圣反对公式化的社会形态理论,拒绝将阶级斗争作为历史发展的主线,有意与中共的历史观点保持距离,以致长期被排斥在唯物史观阵营之外。陶希圣早年对唯物史观的认知与运用,透露出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内部分歧、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潮的纠葛、马克思主义的党外传播等信息。
- 陈峰
- 关键词:陶希圣唯物史观考茨基
-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1919—1980)被引量:4
- 2021年
-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自传入中国,就被中国共产党确立为学习马列主义的"中心材料"和唯物史观理论权威,从而改变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唯物史观理论研究的混乱局面。在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开始从恩格斯、摩尔根、马克思、托洛茨基等多元化唯物史观理论,发展到权威的斯大林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借鉴《联共党史》的框架结构和路线(阶级)斗争、领袖中心的叙事模式,在中国通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中取得繁富成果。新中国成立以后,《联共党史》是史学界学习苏联模式的重要方面,即使在苏共二十大以后,依然是历史学者获取唯物史观的主要理论源泉之一。《联共党史》在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因本身"教条主义"和"以论代史"的理论架构,对中苏两国历史学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 任虎
- 关键词:斯大林
- 国都南迁与北平城市发展路径的讨论及其规划(1928—1935)被引量:3
- 2020年
- 政治因素是驱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1928年北京"国都"身份被剥离带动大量政治资源转移,城市衰落的趋势愈加明显。面对此种变局,北平官方与民间都在谋划城市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路径,提出了多种"繁荣北平"方案,具体内容虽然有所差异,但基本定位与目标一致,即建设工业区、文化区与游览区。不过,延续数百年的城市运行模式惯性强大,不易转型。加之华北区域政治环境异常复杂,地方行政机构变动频繁,并且外敌环伺,日军不断扩大侵华范围,民族危机日益逼近,北平重振之路异常艰难。
- 王建伟
- 关键词:中原大战
- 延安根据地中学历史教育——以叶蠖生《中国历史课本》为例被引量:2
- 2019年
- 20世纪40年代延安根据地的中学历史教育,经历了由自编讲义到编订历史教科书的转变,在这其中叶蠖生所编著的《中国历史课本》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对此则鲜有提及。叶氏课本是为适应根据地中学历史教育而"降一格"的文本,根据地历史教员严格遵循唯物史观价值立场的教学,有效保证了叶氏课本所承载的价值理念的落实。根据地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过去历史的重新叙述,进而塑造学生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其落脚点在于服务现实。这种政治化与现实化的历史叙述模式逐渐成为了历史教科书叙述的主流,并对建国后历史教科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透过当时根据地师生对叶氏课本的评论,也可看出"层次"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如何透过历史教学实践传播下渗的实态。
- 付耶非
- 关键词:历史教育马克思主义史学
- 论谭献词学“正变”观及其对常州词派的推进被引量:4
- 2014年
- 谭献词学的"正变"观念是对周济"正变"观的一种反拨。不同于之前学者讨论词学正变多从词体发生的角度立论,谭献更注重词的功能。他认为词是古代乐教的重要载体,故而,言志之词是为词的"正声",永言之词是为词的"变声"。具体而言,表现手法疏越、显豁之词为"正声"之词,表现手法含蓄、婉丽之词为"变声"之词。谭献不仅以其"正变"观建构唐宋词史的体系,而且用以建构清词史的体系,这体现在他的《复堂词录》和《箧中词》两部词选中。
- 傅宇斌
- 关键词:常州词派
- 金庸小说武侠意识形态研究的学术建构与学术思辨被引量:5
- 2021年
- 武侠意识形态是研究武侠小说思想史的重要工具,将其运用于金庸小说思想史的研究中,可以发现,金庸小说的武侠意识形态主要表现在民族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意识形态和“反武侠”意识形态四个方面,始终贯穿着的是金庸对历史本质的思考、对历史中人的归宿的探求。在此基础上,以金庸小说为逻辑基点展开现代武侠的意识形态发展史的研究,不仅可以更直观地观察金庸小说武侠意识形态的继承与流变关系,也更能洞见武侠意识形态对于武侠小说观念史系统构建的意义,从而实现武侠意识形态方法论意义上的升华。但作为一种有效的思想研究方法论,武侠意识形态并未在武侠小说研究中铺展开来,在其概念阐释和研究规模上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在文中提出几点建议,以此助力对武侠意识形态研究。
- 熊敏
- 关键词:金庸小说民族观反文化
- 断裂与传承:沦陷时期北平的文化生态被引量:4
- 2018年
-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北平成为沦陷之区,众多高校与文化、学术机构南迁,大批文化人离平避难,曾经的文化中心陷入沉寂。日伪政府利用中日地域接近、文化相似等特点,鼓吹"同文同种"、"中日亲善"理论,通过构建严密的管制体系,在文艺、教育、学术、媒体等领域推行一系列殖民政策与措施,力图将北平的文化发展纳入到"日化"的轨道中。但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亦非仅靠强制力可以推行。在殖民统治之下,北平的文化生态虽然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但作为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国都与国家文化中心,城市的文化传统也在断裂中实现着传承。
- 王建伟
- 关键词:沦陷区文化生态文化殖民
- 扩展文献视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深广度被引量:3
- 2020年
-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研究一直受到学界主流的重视,成果颇丰。如果说还存在某些不足的话,主要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或认识上的局限,整个研究的范围显得比较狭窄--绝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对红色史家及其论著的反复探讨,追求的是发现和表彰纯而又纯的"正宗"马克思主义史学,以致"一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叙事把现代学术史上本来是一支很雄壮很庞大的唯物史观派学术力量写得越来越单薄,直至最后只剩下有数的几个人。
- 胡逢祥
- 关键词:中共党史史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术进展
- 武侠小说研究的理论模型——以还珠楼主研究为例被引量:15
- 2014年
- 武侠小说研究的理论模型问题,已经成为武侠小说研究进一步深化发展的瓶颈。从还珠楼主的研究中,我们知道,武侠小说研究需要更加重视的是"第二世界"的建构,并由此建构起武侠小说研究的有效理论模型,带来武侠小说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民国武侠历程中,还珠楼主是一个典型的存在。早在1948年,就出现了关于还珠楼主的研究著作。后人进一步提出"雄伟文体"和"生命哲学",为还珠楼主研究树立了两大支柱。至今,关于还珠楼主的学术研究,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学术逻辑、较系统的学术构成、较突出的学术亮点,可对武侠小说研究理论模型的建立有所启示。
- 宋文婕韩云波
- 关键词:还珠楼主学术视野生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