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437)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文耀宋亮刘永杰陈林王高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阔叶
  • 2篇阔叶林
  • 2篇常绿
  • 2篇常绿阔叶
  • 2篇常绿阔叶林
  • 1篇蝶形花科
  • 1篇多样性
  • 1篇山地
  • 1篇生化活性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全球变化
  • 1篇群落
  • 1篇群落比较
  • 1篇中山湿性常绿...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群落
  • 1篇污染
  • 1篇物种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云南省林业科...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3篇刘文耀
  • 1篇陈军文
  • 1篇宋亮
  • 1篇袁春明
  • 1篇张汉波
  • 1篇李小双
  • 1篇王高升
  • 1篇陈林
  • 1篇刘永杰

传媒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哀牢山西坡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植物的多样性与分布被引量:2
2010年
分析比较了哀牢山西坡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湿性常绿阔叶林中木质藤本的物种组成与分布特征。在两类常绿阔叶林中各设置了10个20m×20m的样地,调查记录所有dbh≥0.2cm和高度≥2m木质藤本的种类、胸径和攀援类型。在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共记录到木质藤本115株隶属于14科17属18种,湿性常绿阔叶林中有55株隶属于10科12属15种。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的木质藤本的物种丰富度、多度、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湿性常绿阔叶林(p<0.05),基面积的差异则不显著。木质藤本物种最丰富的科是菝葜科(Smilacaceae,4种)、蔷薇科(Rosaceae,3种)、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3种)和葡萄科(Vitaceae,3种),物种组成上在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完全不同。径级分布上,两类常绿阔叶林中的木质藤本均以小藤本(dbh<1.0cm)的个体占优势,中等大小(1.0cm
袁春明刘文耀李小双李小双
关键词:季风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植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DBH蝶形花科
哀牢山两类山地森林林冠及林下腐殖质微生物群落比较被引量:7
2010年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是云南哀牢山高海拔山地主要的原生森林植被类型.本文对哀牢山徐家坝地区两类森林林冠及各自林下地表腐殖质的理化特性、微生物组成、数量、生化活性、代谢活性及其季节动态,以及两类森林不同优势树种林冠腐殖质微生物数量及代谢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类森林林冠腐殖质的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微生物生物量C、N、固氮作用和纤维素分解作用的强度均显著高于林下地表腐殖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冠腐殖质的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强度、微生物生物量C、N、有机碳、土壤呼吸强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苔藓矮林.在季节变化方面,湿季林冠腐殖质中真菌、细菌及好氧性固氮菌的数量以及呼吸强度均高于干季,放线菌则相反,纤维素分解菌干湿季间差异不显著.两类森林林冠腐殖质微生物数量及生化活性的季节变化幅度均大于林下地表腐殖质.不同树种之间冠层腐殖质的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其中湿季的差异比干季更为明显.林冠层腐殖质的微生物在维系林冠附生植物多样性以及为林冠繁茂的附生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的养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刘永杰刘文耀陈林张汉波王高升
关键词: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微生物群落生化活性
附生植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生物指示作用被引量:15
2011年
附生植物是一类生活在其他植物体上但不从宿主载体吸收营养和水分的特殊植物,其特有的形态结构和生态习性导致了它们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附生植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生物指示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附生植物对大气组成变化、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盖方式转变等全球变化事件的响应及其生物指示作用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并总结了常用的研究方法。提出,在以后的研究中,要结合新仪器的研发与应用,开展规范、定量的野外控制实验和模拟研究,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长期、系统的监测,建立起有效的数据库,发展有关附生植物对全球变化响应及其指示作用的量化指标以及相应的模型,探讨利用附生植物来监测气候变化的早期识别方法和技术。
宋亮刘文耀
关键词:空气污染气候变化附生植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