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2014)

作品数:17 被引量:196H指数:11
相关作者:曹剑王绪龙张越迁姚素平胡文瑄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5篇盆地
  • 9篇准噶尔盆地
  • 7篇油气
  • 6篇柴达木盆地
  • 5篇油气运移
  • 5篇运移
  • 5篇侏罗系
  • 4篇北缘
  • 4篇柴达木盆地北...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源岩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2篇油气运聚
  • 2篇油源
  • 2篇运聚
  • 2篇生烃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示踪

机构

  • 15篇南京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石油青海...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新疆...

作者

  • 15篇曹剑
  • 8篇王绪龙
  • 7篇姚素平
  • 7篇胡文瑄
  • 7篇张越迁
  • 6篇胡凯
  • 6篇张义杰
  • 5篇唐勇
  • 5篇刘云田
  • 4篇杨少勇
  • 4篇陈琰
  • 4篇边立曾
  • 4篇汪立群
  • 3篇石新璞
  • 2篇孙平安
  • 2篇陶国亮
  • 2篇彭晓群
  • 1篇胡文
  • 1篇蓝文芳
  • 1篇魏东涛

传媒

  • 3篇沉积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东华理工学院...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两类不同有机质丰度泥岩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分别选取有机碳含量很低和较高的侏罗系泥岩样品,对比分析了它们在生物标志物组成上的差异。结果发现,高有机质丰度泥岩的生标组成与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有机质的特征差异不大,相比而言,低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正烷烃以前主峰为特征,Pr/Ph比值在1.0左右,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丰度较高,并在部分样品中检出了25-降藿烷系列。结合泥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认为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泥岩沉积环境和生烃母质的不同:高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有机显微组分以相对弱还原条件下的形态有机质为主,包括藻类体、孢子体和角质体等,而低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有机显微组分以相对强还原条件下的矿物沥青基质为主,其母质可能来源于低等显微菌藻类。进一步通过对比不同有机质丰度泥岩,以及区内原油生标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研究区的油源问题。
杨少勇曹剑刘云田胡凯边立曾汪立群陈琰
关键词:烃源岩油源对比
准噶尔盆地储层中的锰元素及其原油运移示踪作用被引量:13
2009年
储层(弱)碱性矿物在酸性原油流体运移过程中易遭受溶蚀,从而可能记录有原油运移信息,这给寻找原油运移示踪新指标提供了可能。以准噶尔盆地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为例,应用该思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储层油气流体成岩环境的方解石胶结物中,锰元素的含量与含油气丰度呈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性取决于本区二叠系油源流体中初始富集锰元素,进而在运移过程中通过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将锰元素转移到方解石中。基于锰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可能是示踪原油运移的新指标参数。应用该指标进一步研究了典型地区的原油来源与运移方向、通道,取得良好效果,展示了这一研究新思路与新参数的有效性与良好应用前景。
曹剑胡文瑄姚素平张义杰王绪龙张越迁唐勇石新璞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油气运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方解石
准噶尔盆地南缘白垩系原油成藏特征被引量:17
2008年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的油气勘探与石油地质研究长期以来以二叠系和侏罗系含油气系统为主。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之上,从烃源岩、油源和油气运聚三方面,首次比较系统地剖析了本区的白垩系原油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系烃源岩的生烃和油气聚集中心位于玛纳斯—呼图壁一带,烃源层系最大厚度可超过250m,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在古近纪末进入成熟排烃阶段,是本区不可忽视的一套重要烃源岩。白垩系原油纵向上主要聚集于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到白垩系吐谷鲁群储层流体系统,可能存在三期油气运聚,第一期在早更新世晚期,以流体系统内部的白垩系原油运聚成藏为主,第二期是在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白垩系原油,以及成熟度相对较低的古近系原油在此流体系统内部发生混合,第三期在晚更新世末期,以油气(并以侏罗系天然气为主)在垂向上沿断层的调整为特征,最终形成了复杂的多源、多层系油气分布态势。综合认为,需要充分重视白垩系原油在本区的勘探和研究。
魏东涛贾东赵应成曹剑杨海波陈涛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白垩系油气运聚成藏油气地球化学
叠合盆地储层油气包裹体GOI成因与应用探讨——以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为例被引量:20
2007年
在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选取了5口具有不同油气显示级别的典型探井,通过对48块岩心样品作精细的储层油气包裹体GOI组成分析,尝试探讨了在复杂油气充注情况下,叠合盆地油气包裹体GOI组成的成因。结果表明,含油气流体的充注强度是主因。但由于油气成藏的多期复合、油气水界面的多期变迁,决定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不可以直接借鉴文献中提出的1%和5%等指标来判断油气水层,而是应该结合地质背景,首先仔细分析其成因,再深入讨论应用。文中利用GOI对莫索湾地区的油气运移进行了讨论,取得了良好效果,表明其在叠合盆地油气运移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谢小敏曹剑胡文瑄张义杰王绪龙张越迁唐勇
关键词:油气包裹体油气运移叠合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侏罗系—古近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运移被引量:4
2007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的侏罗系—古近系储层是柴北缘地区的重点勘探对象,通过对采自该区7口典型钻井中的储层岩心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分析,揭示了油气运移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根据储层含油气包裹体丰度的差异,认为冷湖地区并不存在从五号→四号→三号构造的顺层油气运移指向,油气主要自昆特依凹陷呈放射状向构造带运移。其次,储层油气包裹体类型的差异表明,深部侏罗系储层中曾经接受过一期成熟度较低的石油充注,但规模可能有限;冷湖地区可能并不存在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原油普遍遭受过水洗降解等次生变化。最后,综合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提出本区侏罗系—古近系储层中目前所发现的油气大多为中新世后形成。这些认识为区域油气深入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参考信息。
颜亮亮胡凯曹剑刘云田汪立群杨少勇彭晓群陈琰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流体包裹体油气运移
准噶尔盆地油气运移基本方式与机理探讨被引量:2
2007年
在准噶尔盆地,以断裂为主,联合输导层(储层和不整合)的“断控体系”是油气运移的基本固体格架。文中从油气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入手,分析了准噶尔盆地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和机理。结果表明,油气在输导层运移过程中,随有机质热演化、成岩演化,以及距油源断裂的远近不同,伴随着的水量有着显著变化。流体性质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储层水岩反应和油气成藏机制,据此,可将油气在输导层中的运移方式划分出两种基本类型:机械-侵蚀型和机械型。而在断裂带地区,断裂对储层中高压流体系统的沟通,触发了“减压沸腾”作用,伴随着流体沸腾,油气呈幕式运移聚集。
曹剑胡文瑄姚素平张义杰王绪龙张越迁唐勇
关键词:油气运移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原油勘探前景探讨被引量:14
2008年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长期以来以二叠系原油的勘探与研究为主。本文在总结本区现已发现侏罗系典型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混源油人工配比模拟实验揭示了侏罗系与二叠系原油在混合过程中的典型生物标志物变化特点,提出判识混源油组成的可能标志。据此标准,查清了研究区现有侏罗系原油和油砂的分布特点,再结合侏罗系烃源岩的分布情况,认为本区侏罗系原油可望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应重视对其勘探和研究。
陶国亮胡文瑄曹剑姚素平王绪龙张越迁唐勇石新璞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勘探前景
Mn content of reservoir calcite cement: A novel inorganic geotracer of secondary petroleum migration in the tectonically complex Junggar Basin (NW China)被引量:14
2007年
Electronic probe microanalysis(EPMA) results of reservoir calcite cement from fourteen core samples in the Junggar Basin show that Mn-content varies largely between different samples from below the detect limitation to 4.14%,while it displays a generally good correlation with oil-gas shows.This,therefore,likely indicates that concentration of the Mn-content of the calcite cement has a close rela-tion to the intensity of petroleum fluid charging during hydrocarbon secondary migration.In order to assess this hypothesis,oxygen and strontium isotopic measurements on sixteen calcite veins host in source sequence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 of the oil-source petroleum fluid.Analytical results imply that during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migration,deep hot fluid has dissolved volcanic minerals interlined between mudstone source rocks.As Mn is a kind of typical trace element enriched in volcanic rocks,it is reasonable to conclude that the petroleum fluid formed in the source sequences would be Mn-rich.Consequently,calcite cements precipitated from such Mn-rich petroleum fluid would be Mn-rich accordingly.Due to the geologic chromatographic effect during migration along reservoir rocks,the decreasing of the Mn-content of the reservoir calcite cements indicates the migration direction.Then,this novel geotracer was further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study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in the Junggar Basin in combination with organic geochemical analyses during 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The Mn content of the reservoir calcite cement appears promising as a novel inorganic geotracer for the petroleum migration.This paper represents a search for novel indicators of secondary petroleum migration in tectonically complex basins based on fundamentals of the reservoir fluid-rock interactions.
CAO Jian1,HU WenXuan1,YAO SuPing1,ZHANG YiJie2,WANG XuLong3,ZHANG YueQian3,TANG Yong3 & SHI XinPu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ineral Deposit Research,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关键词:INORGANICRESERVOIRCALCITEJUNGGAR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中发现底栖宏观红藻类生烃母质被引量:11
2009年
底栖宏观藻类能否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烃母质是烃源岩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根据典型生殖器官(囊果)的形态,结合重排藿烷类特征生物标志物,新鉴定出了底栖宏观红藻类生烃母质.鉴于该区很多原油中富含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由此说明原油可能有来自红藻的贡献.为查明此,对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红藻及其相关生物对区域油气生成/聚集作出过贡献,即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中可能存在底栖宏观红藻类生烃母质,这提供了新的底栖宏观藻类生烃典型实例,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科学问题的认识.
曹剑边立曾胡凯刘云田汪立群杨少勇陈琰彭晓群
关键词:侏罗系柴达木盆地北缘
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系方解石脉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与含油气流体运移被引量:35
2007年
在准噶尔盆地当前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西北缘和腹部地区,油气主要源于深部石炭系—二叠系。通过对其中的典型水岩反应产物,即裂隙方解石脉进行碳、氧、锶同位素组成分析,尝试讨论了油源流体运移的基本特征。实验结果表明,25件方解石脉样品的δ13CPDB位于-21.5‰~5.2‰之间,δ18OPDB(δ18OSMOW)在-8.1‰~-22.3‰(22.6‰~6.9‰)之间;20个87Sr/86Sr比值分布在0.703896~0.706423之间。据此,结合样品地质产状和区域地质背景,提出本区含油气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伴随着深部热流体的影响,它们在流经石炭—二叠系时,对火山岩层的溶蚀使得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产物,即方解石脉的同位素组成反映出火山岩地层的地球化学标记。该认识表明,在今后的区域储层成岩演化和油气运移研究工作中,应充分考虑这类深部热流体作用的影响。
曹剑胡文姚素平张义杰王绪龙张越迁黄志赳
关键词:方解石脉储层成岩准噶尔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