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6174) 作品数:11 被引量:81 H指数:6 相关作者: 祝方 程畅 万鹏 任腾飞 欧文波 更多>> 相关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天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微波辅助合成镍离子表面印迹聚合物及其性能 被引量:1 2019年 本研究以镍离子为模板离子,水杨醛缩乙二胺席夫碱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以烷基化硅胶为载体,通过表面印迹法在微波条件下制备了镍离子印迹聚合物(IIP)。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IT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离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研究吸附过程中pH值、温度和初始浓度等因素对IIP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条件为:pH=8,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40 min,浓度为30 mg·L^(-1)。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线可以较好地描述IIP吸附过程,最大吸附量为24.23 mg·g^(-1),与饱和吸附量24.97mg·g^(-1)基本相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此外,对IIP进行了镍离子的选择吸附性能研究,其选择性系数远大于1,表明该聚合物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性能。 梁宇坤 祝方 梁文静关键词:微波辅助 吸附动力学 选择性 新型二膦酸锌配位聚合物的离子热合成、结构及相转变行为 <正>金属有机膦配位聚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催化、吸附以及光电磁等领域具有优良的应用性能[1]。目前为止,大部分金属膦酸盐都是通过水热或溶剂热方法制备而成。2004年Morris教授首次报道了离子热合成磷... 张莉; 李三英; 刘雷; 董晋湘;关键词:离子热合成 配位聚合物 相转变 文献传递 绿色合成纳米零价铁镍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2018年 采用绿茶提取液作为还原剂合成纳米零价铁镍双金属(GT-nZVI/Ni),用于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通过SEM、XRD和FT-IR对GT-nZVI/Ni去除硝酸盐反应前后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分别从硝酸盐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及反应温度等不同外界条件下研究GT-nZVI/Ni对硝酸盐的去除效果。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绿茶提取液成功合成了分散稳定的球形双金属纳米颗粒。批量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在75 min时基本达到稳定,降低溶液初始pH值和升温均有利于硝酸盐的去除;当硝酸盐氮初始浓度为20 mg/L,反应初始pH为5,温度为30℃时,硝酸盐的去除率达到最佳(83.2%)。动力学研究表明:在最佳条件下GT-nZVI/Ni对硝酸盐的去除过程符合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以吸附为主并伴随着还原反应的发生。 赵云 祝方 任文涛关键词:硝酸盐 地下水 动力学 微波辅助合成席夫碱印迹聚合物对废水中铜的吸附和固相萃取 2021年 以水杨醛乙二胺席夫碱和甲基丙烯酸为双功能单体,采用微波辅助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席夫碱铜离子印迹聚合物[Cu(Ⅱ)-IIP]。通过对样品浓度、时间、pH、温度等一系列单因素条件的优化,得出在最佳条件下,Cu(Ⅱ)-IIP对Cu^(2+)的饱和吸附量为107.25mg/g,是相同条件下Cu(Ⅱ)-NIP的2.7倍。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后发现,Cu(Ⅱ)-IIP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且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能更好地描述其动力学行为。通过对固相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发现最优条件为:Cu^(2+)的质量浓度为10μg/L,pH=7。且该固相萃取柱重复使用5次后,萃取效率几乎没有变化。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7764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59%,表明该方法对废水中的Cu^(2+)的分析具有良好的精密度。 李娜 祝方 梁宇坤 李育珍 梁文静关键词:微波辅助 席夫碱 固相萃取 表面印迹材料对水中Cd(Ⅱ)的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以硅胶为载体、Cd(Ⅱ)为模板离子、γ-脲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和功能单体、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了脲基功能化的镉离子表面印迹材料.用制备好的印迹材料为吸附剂进行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的不同p H值、反应时间、温度和Cd(Ⅱ)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镉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并用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出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表面印迹材料对Cd(Ⅱ)的吸附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20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且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能更好地描述其吸附动力学行为.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这表明了吸附过程是以单层吸附为主.在最佳的吸附条件下,Cr(Ⅱ)的吸附量可达到83 mg·g-1.此外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 李璐玮 祝方 任腾飞 欧文波 路晏红 李惠斌 翟斌关键词:表面印迹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双阳极电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9 2016年 采用双阳极电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并在阴极曝气。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电Fenton法处理的结果进行了优化,将Fe^(2+)投加量、电压、和反应时间3个因素进行实验设计,得到二次响应曲面模型。响应面分析表明,Fe^(2+)投加量与反应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OD去除率影响最大,其次是电压与反应时间的交互作用。优化后的结果:Fe^(2+)投加量、电压、和反应时间分别为3 219.2 mg/L、6.11 V和180 min。模型方差分析得到F值和R2分别为24.2和0.977,说明该二次方程是显著的,模型在整个回归区域内拟合好,能够很好地反映电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过程。 祝方 李璐玮 程畅 万鹏 任腾飞关键词:垃圾渗滤液 电FENTON 响应面分析法 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对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还原动力学 被引量:31 2016年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n ZVI/Cu),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形貌观测和表征分析,用制备的n ZVI/Cu修复Cr(Ⅵ)污染的土壤,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还原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n ZVI/Cu对土壤中的Cr(Ⅵ)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反应初始p H为7,温度为30℃时,加入2 g·L^(-1)的n ZVI/Cu材料,在10 min内Cr(Ⅵ)含量为88 mg·kg^(-1)的污染土壤中的Cr(Ⅵ)去除率可以达到99%以上.改变n ZVI/Cu加入量、p H值、反应温度以及添加腐殖酸都会对Cr(Ⅵ)的去除效果产生影响.改变p H值和反应温度对去除土壤中Cr(Ⅵ)的影响都比较明显,p H值越小,反应温度越高Cr(Ⅵ)的去除效果越好,添加腐殖酸对去除土壤中的Cr(Ⅵ)有一定的影响.n ZVI/Cu降解Cr(Ⅵ)的过程符合伪一级还原动力学模型,还原速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符合阿仑尼乌斯(Arrhenius)定律,反应活化能Ea为104.26 k J·mol^(-1). 马少云 祝方 商执峰关键词:CR(VI) 还原动力学 降解机制 金属有机双膦酸盐配位聚合物的离子热合成和结构表征 <正>金属有机膦配位聚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催化、吸附以及光电磁等领域具有优良的应用性能~[1]。论文采用离子热合成方法,选择了草酸/季铵盐这类低共熔体系作为溶剂和模板剂~[2],以对二甲苯二膦酸作为配体... 张莉 李三英 刘雷 董晋湘关键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离子热合成 晶体结构 文献传递 质子型离子液体中磷酸锌骨架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质子型离子液体是离子液体的一个分支,它是由Brnsted酸和Brnsted碱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比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形成的。论文通过三乙烯四胺(TETA)与乙酸反应生成了一种质子型离子液体,并以此做为离子热反应介质,通过调节... 李三英 满姗姗 王巍 刘雷 董晋湘关键词:磷酸锌 离子热合成 文献传递 New strategy for production of primary alcohols from aliphatic olefins by tandem cross-metathesis/hydrogenation 2020年 Primary alcohols are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as solvents and precursors of detergents.The classic methods for hydration of terminal alkenes always produce the Markovnikov products.Herein,we reported a reliable approach to produce primary alcohols from terminal alkenes combining with biomass-derived allyl alcohol by tandem cross-metathesis/hydrogenation.A series of primary alcohol with different chain lengths was successfully produced in high yields(ca.90%).Computational studies revealed that self-metathesis and hydrogenation of substrates are accessible but much slower than crossmetathesis.This new methodology represents a unique alternative to primary alcohols from terminal alkenes. Ruilong Jia Zhijun Zuo Xu Li Lei Liu Jinxiang 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