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作品数:687 被引量:10,819H指数:48
- 相关作者:邵明安李世清雷廷武王全九赵世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基于电导式传感器测量坡面径流流速的试验研究
- 文章介绍了自制电导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试验设备及方法。经试验结果表明:(1)自制电导式传感器,可检测径流流速,当两传感器间距为10mm时,测量精度最高;(2)基于相关流速测量原理,采用自制电导式传感器基于虚拟仪器LabV...
- 王为李小昱张军刘泉雷廷武
- 关键词:LABVIEW
- 文献传递
- 毛乌素沙地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下土壤水补给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21年
- 土壤水分是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关键因子,揭示不同地下水位(Groundwater Level,GWL)埋深下土壤水的补给与转化特征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植被可持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通过定期测定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圪丑沟流域沙柳(GWL范围253~260 cm)、樟子松(GWL范围87~93 cm)和长柄扁桃林地(GWL范围172~176 cm)降水、土壤水及地下水δ2H和δ^(18)O,分析了不同GWL埋深下3种林地土壤水补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柳、樟子松及长柄扁桃林地土壤水δ2H和δ^(18)O均位于当地大气水线的下方,且3种林地土壤水线斜率(5.69~7.13)均小于当地大气水线斜率(7.79),表明各林地土壤水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当地降水的补给。监测期间沙柳林地0~20 cm土壤水、樟子松和长柄扁桃林地0~40 cm土壤水均表现出重组分同位素贫化轻组分同位素富集的现象,且与降水同位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不同林地浅层土壤水(<40 cm)更易受降水补给的影响。不同林地深层土壤水(沙柳林地180 cm以下,樟子松林地60 cm以下,长柄扁桃林地120 cm以下)δ2H和δ^(18)O的均值与地下水接近,且随深度增加土壤水重组分同位素逐渐贫化并趋于稳定(变异系数<10%)。根据不同深度土壤水δ^(18)O和地下水δ^(18)O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监测期间3种林地(沙柳、樟子松和长柄扁桃林地)地下水向上补给土壤水的深度范围分别为73~80、27~33和52~56 cm。因此,毛乌素沙地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土壤水的补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旱季土壤水分亏缺,为保障该区人工固沙植被生长提供潜在的水分来源。
- 裴艳武黄来明邵明安邵明安张应龙
- 关键词:土壤稳定同位素地下水毛乌素沙地
- 不同地下水埋深污灌硝态氮对土壤-地下水环境影响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地下水埋深是影响污灌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运移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室内污水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污灌污染物NO3--N在土壤中的运移特性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不同导致了土壤内水分分布和NO3--N迁移路径的差异,从而影响了NO3--N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运移特性。埋深浅,高土水势能和反硝化潜势制约了污水携带NO3--N向下层土壤迁移淋失的趋势,但高土水势能和短迁移路径使下层土壤基质中的NO3--N易被挤入至地下水中,NO3--N污染地下水风险较大。
- 刘伟佳吴军虎彭忠福
- 关键词:污水灌溉地下水埋深硝态氮
- 淹水培养条件下铵态氮肥对土壤氮素的激发效应被引量:26
- 2001年
- 应用淹水培养方法 ,研究了铵态氮肥对土壤氮素的激发效应。结果表明 ,肥料和培养期间矿化出的铵态氮不可避免地会被粘土矿物固定。因此 ,在测定激发效应时 ,只有考虑这一部分氮素 ,才能获得可靠结果。土壤中有机物料不同 ,氮肥的激发效应不同。土壤中有机物料C/N比值低时 ,氮肥会表现出正激发效应 ,反之则为负激发效应。
- 李世清李生秀
- 关键词:氮肥铵态氮肥淹水培养土壤氮素
- 榆林地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被引量:18
- 2017年
- 榆林地区是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敏感。以榆林地区2000—2015年MODIS NDVI为基础,结合气温、降水数据,利用线性趋势法、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及缓冲区方法,分析了区域NDVI(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榆林地区总体上NDVI较小,植被覆盖水平较低。2000—2015年NDVI以每年0.009 6的线性速率递增,空间上主要表现出线性增加趋势,占总面积的97.06%,减少趋势面积较小且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分布在区域西南部山区、城镇附近及中、东部的河流谷地。(2)相关分析表明,榆林地区NDVI与气温以负相关为主,而与降水以正相关为主,反映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主导因子。(3)NDVI变化过程反映出人类活动范围中,市级行政中心缓冲区人类活动强度高于县级行政中心缓冲区。市级行政中心缓冲区范围可划分为5 km以内受人类活动剧烈影响区域、5~9km受人类活动影响递减区域和9 km以外未受人类活动影响区域。
- 王涛杨梅焕
- 关键词:NDVI气温降水
- 半干旱区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分恢复效应被引量:12
- 2011年
-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作物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轮作模式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长期种植苜蓿地农田土壤水分恢复状况。结果表明:长期连作苜蓿地土壤干燥化进程与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湿度恢复的进程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8~10m深层土壤湿度恢复困难,6~8年生苜蓿草地翻耕后适宜采用PPW轮作模式(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以恢复土壤水分,种植16~20a粮食作物后可以再次种植苜蓿。该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草地的土壤水分利用和恢复提供参考。
- 王学春李军李军方新宇
- 关键词:轮作半干旱区苜蓿
-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侵蚀微环境对植物更新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微生境对于脆弱生态系统的植被更新与恢复至关重要。为了探明侵蚀微环境对植物更新的影响,以黄土丘陵沟壑区裸坡为对照,选取细沟、浅沟沟坡、浅沟沟底3种侵蚀微环境,结合7种主要物种种子补播试验,通过2 a的萌发出苗、幼苗存活与生长监测,结果表明:除铁杆蒿幼苗存活率在裸坡高于各侵蚀微环境外,其他供试物种的种子萌发出苗率和存活率在细沟或浅沟环境明显高于裸坡,而且大部分植物种子萌发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在细沟内最高;供试的7种物种幼苗的高度在裸坡不同程度地低于细沟、或浅沟沟底、或浅沟沟坡下,尤其在浅沟沟底的白羊草、长芒草和杠柳高度显著高于其他环境(P<0.05)。各侵蚀微环境下,不同坡位对供试物种的种子萌发出苗率、幼苗存活率与高度的影响没有一致性规律。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塑造的侵蚀微环境对大部分植物种子萌发出苗、幼苗存活和生长等更新关键过程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细沟更有利于植物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存活,而浅沟更有利于植物幼苗生长。然而,土壤侵蚀微地形对植物更新也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性,细沟和浅沟不利于种子极小的铁杆蒿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存活。合理管理与利用侵蚀微环境,对该区恶劣生境的植被恢复具有实际意义。
- 王东丽焦菊英王宁王宁寇萌杜华栋胡澍
- 关键词:土壤侵蚀微环境细沟出苗黄土丘陵沟壑区
-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有效性评价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究土壤持水性与土壤水分有效性对不同植被(草地、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的响应。【方法】在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子午岭林区,利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了植被恢复过程中3种不同恢复年限的植被下的土壤持水性和土壤水分有效性。【结果】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持水性和土壤水分有效性从草地到灌木林地再到乔木林地呈上升趋势。【结论】影响土壤水分特征的关键因子是土壤颗粒组成、土壤体积质量和土壤孔隙度。该结果可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的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 张永旺王俊屈亚潭刘世鹏王妍上官周平
- 关键词: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黄土高原土壤持水性土壤水分有效性
- 硫营养对小麦苗期根系导水率的影响被引量:8
- 2004年
- 以小偃503号小麦为试材,通过室内水培、盆栽试验,比较了干旱及硫胁迫情况下小麦苗期根系导水率的变化。其中水培以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1/2强度Hoagland全营养液和1/2强度Hoagland无硫营养液控制硫素水平;盆栽采用重量法控制水分。结果表明:无论在正常供水还是干旱胁迫时,供硫处理的根系导水率始终高于无硫处理,硫营养显示出对根系导水率的调节能力。旱后复水过程中,供硫处理的导水率较无硫处理有显著的增加,供硫处理显示出较强的恢复能力。水培和盆栽试验的结果均证实了硫营养对小麦根系导水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 曲东周莉娜王保莉邵丽丽刘硕
- 关键词:硫营养水分胁迫根系导水率小麦
- 基于EPIC模型的黄土高原旱地草粮轮作田土壤湿度模拟被引量:4
- 2010年
-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的关键因子,EPIC模型自建立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研究土壤水分动态的有效工具,因此,在黄土高原地区验证EPIC模型的土壤湿度模拟精度对该地区土壤水分的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应用长期定位试验观测值和EPIC模型对草粮轮作田[苜蓿(Medicagosativa)-苜蓿-苜蓿-苜蓿-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冬小麦-冬小麦]土壤湿度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苜蓿草地、冬小麦田和马铃薯田中0~2.0 m土层土壤湿度的观测值和模拟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756、0.973和0.790,RMSE值分别为0.028、0.011和0.023 m/m;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土壤湿度剖面分布总体上一致。EPIC模型能够较好模拟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以用来模拟研究黄土高原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其土壤湿度的剖面分布。建立合理的土壤数据库和作物根系分布方程将会进一步提高模型对土壤湿度的模拟精度;增加模型中的土层数有利于提高模型对深根系作物土壤湿度的模拟精度。
- 王学春李军李军
- 关键词:EPIC草粮轮作土壤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