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J13LC03)

作品数:7 被引量:69H指数:5
相关作者:夏江宝赵自国赵艳云高源张淑勇更多>>
相关机构:滨州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土壤
  • 5篇水分
  • 5篇土壤水
  • 4篇土壤水分
  • 4篇贝壳堤
  • 3篇黄河三角洲
  • 2篇蓄水
  • 2篇植被
  • 2篇植被类型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利用效率
  • 2篇光合作用
  • 2篇旱柳
  • 2篇不同植被
  • 2篇不同植被类型
  • 2篇持水性
  • 1篇叶片
  • 1篇叶片光合
  • 1篇叶片光合作用

机构

  • 7篇滨州学院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潍坊科技学院

作者

  • 7篇夏江宝
  • 5篇赵自国
  • 4篇赵艳云
  • 3篇高源
  • 2篇李田
  • 2篇谷广义
  • 2篇张淑勇
  • 2篇刘京涛
  • 2篇孙景宽
  • 2篇朱丽平
  • 1篇杨吉华
  • 1篇张光灿
  • 1篇任加云
  • 1篇王冰
  • 1篇孔雪华
  • 1篇王荣荣
  • 1篇张亮
  • 1篇魏晓明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温度和粒径分布对贝壳砂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阐明贝壳砂及其粒径组成对温度的响应规律,探讨贝壳砂的土壤蓄持水分能力,在30℃和50℃条件下,测定分析原生境贝壳砂及其不同粒径贝壳砂土壤水分随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种模拟温度下,贝壳砂涵蓄水分的潜能和失水率均低于潮土类,贝壳砂在高湿阶段脱水过程缓慢,蓄持水分能力强。贝壳砂和潮土类土壤水分随烘干时间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表现为土壤水分含量高、失水率大的瞬变阶段,曲线变化平缓的渐变阶段和土壤达到恒重的平稳阶段。30℃和50℃条件下,贝壳砂的粒径由细变粗,饱和水分失水时间越长,贮蓄水分的能力增强,但失水率也随之增大,束缚水分能力弱,持水能力降低。受基质本身颗粒形状差异的影响,不同粒径河沙则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规律,表现为粉粘粒、细砂粒的河沙保水性较好,粗砂粒次之,石砾最差。不同粒径河沙和贝壳砂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类似,30℃条件下土壤水分随烘干时间先平缓渐变后陡直瞬变,50℃条件下则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规律。土壤蓄持水分潜能除了与土壤类型、粒径分布密切相关外,还与温度变化以及土壤本身的水分含量有关。
朱丽平夏江宝赵自国高源赵艳云李田
关键词:温度粒径分布土壤水分持水性蓄水
贝壳堤岛旱柳光合效率的土壤水分临界效应及其阈值分级被引量:25
2013年
为阐明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旱柳(Salix matsudana)叶片光合效率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机制,明确其水分阈值效应,以二年生旱柳为材料,采用人工给水与自然耗水相结合获取系列水分梯度的方法,测定分析贝壳砂生境下旱柳叶片光合效率参数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特征及其生产力分级。结果表明:旱柳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光合光响应参数具有明显的水分临界效应。(1)Pn、Tr、WUE和潜在水分利用效率均随土壤水分的降低先升高后下降,但各指标水分临界值表现不同步,其中Pn水分气孔限制转折点和水分补偿点分别出现在相对含水量(Wr)为42.9%和14.4%时;Pn和Tr的水分饱和点为73.1%和68.9%,WUE水分高效点为80.1%;(2)水分胁迫下旱柳叶片具有明显的光抑制现象,可通过减弱对光的利用来适应水分逆境。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但光补偿点(LCP)相反。Pn、AQY、LSP、Pnmax和暗呼吸速率(Rd)均表现为渍水胁迫明显高于干旱胁迫。Wr为69.1%时,LCP达到较低值(18.6μmol·m–2·s–1),AQY最高(0.05),利用弱光能力较强。Wr为80.9%时,LSP达到最高(1 775μmol·m–2·s–1),光照生态幅最宽,光能利用效率最高,水分对光强的补偿效应显著;(3)采用临界值分类法确定出贝壳砂生境下旱柳光合效率的5级水分阈值,73.1%
夏江宝张淑勇赵自国赵艳云高源谷广义孙景宽
关键词:气体交换参数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植被类型对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土壤水文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以滩涂裸地为对照,对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向海侧的盐生灌草、滩脊地带的旱生灌草及向陆侧的盐生草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水文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贝壳堤生境条件下的盐生灌草、旱生灌草及盐生草3种植被类型土壤容重降低了8.5%~20.8%,总孔隙度增加了17.1%~46.1%。滩脊地带的旱生灌草改善土壤孔隙状况效果最好,向陆侧的盐生草最差。3种植被类型具有一定的压碱抑盐效应,降盐碱功能表现为滩脊地带的旱生灌草最好,其次为向海侧的盐生灌草,而向陆侧盐生草最差。不同被覆地类土壤渗透性能大小表现为:向陆侧盐生草〈滩脊地带旱生灌草〈向海侧盐生灌草〈裸地。0—40cm土层的土壤饱和贮水量和毛管贮水量表现为:滩脊地带旱生灌草〉向海侧盐生灌草〉向陆侧盐生草。在垂直层次上,贝壳堤不同植被类型改良盐碱、土壤孔隙状况及贮水性能均表现为0—20cm优于20—40cm土层。研究表明,贝壳堤滩脊地带旱生灌草植被的土壤贮蓄水分及降盐改土能力最优,其次为向海侧的盐生灌草,向陆侧的盐生草较差。
魏晓明夏江宝孔雪华任加云杨吉华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植被类型土壤水文效应贝壳堤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物理特征及蓄水潜能评价被引量:7
2016年
贝壳堤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和脆弱性,土壤蓄水能力决定着贝壳堤系统的稳定性和植被生产力的高低.为阐明贝壳堤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蓄持水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测定分析了贝壳砂土壤的基本物理参数、渗透性及土壤水分的温度响应特性,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评价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蓄水潜能.结果表明:酸枣林、杠柳林和草地能有效改善土壤通透性,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比裸地增加27.0%、19.3%和10.8%.在30℃和50℃恒温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随烘干时间的延长可分为土壤水分瞬变、渐变和平稳3个阶段.两种温度下,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达到恒重时间和失水率均表现为酸枣林>杠柳林>草地>裸地.Horton模型适宜模拟贝壳砂生境的土壤入渗特征,灌木林土壤入渗性能好于草地.杠柳林和酸枣林的稳渗速率分别比裸地增加27.1%和5.4%,而草地比裸地降低76.6%.反映土壤蓄持水分的主要指标一类是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另一类是土壤粗砂粒、粉粘粒分布和稳渗速率.贝壳砂土壤蓄水潜能综合评价为灌木林好于草地,酸枣林强于杠柳林,而裸地较差.
夏江宝朱丽平赵自国赵艳云孙景宽
关键词:持水性蓄水失水率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叶底珠叶片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及土壤水分的响应被引量:16
2014年
为阐明黄河三角洲贝壳砂生境叶底珠叶片光合作用对CO2浓度的响应规律,明确其光合生产力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以2年生叶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苗木为材料,采用旱棚人工控水试验,利用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叶底珠叶片光合作用的CO2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叶底珠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光合作用特征参数对土壤水分(SRWC)变化具有阈值效应。维持叶底珠叶片较高光合生产力的SRWC为50.3%—83.2%,CO2浓度为700—1100μmol/mol,其中最适宜的SRWC为70.5%,最大值出现在CO2浓度为900μmol/mol,而正常CO2浓度和倍增CO2浓度下维持叶底珠叶片较高光合生产力水平的SRWC范围分别为45.5%—90.0%和47.0%—92.6%。叶底珠叶片表观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c)和羧化效率(CE)随着SRWC的增加而呈抛物线变化。CO2补偿点(Г)呈现与Pmax,c和CE相反的变化规律,在SRWC为70.5%时,Г达到最低值(51.3μmol/mol)。光呼吸速率(Rp)在SRWC为50.3%时达到最小值(2.62μmol·m-2·s-1),随着SRWC的增加,Rp增加缓慢。说明黄河三角洲贝壳砂生境条件下,叶底珠叶片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和土壤水分具有宽泛的适应范围,对贝壳砂生境经常出现的干湿交替逆境表现出一定适应能力,在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可引种栽培。
张淑勇夏江宝张光灿王冰赵洪峰刘京涛
关键词:光合作用CO2浓度土壤水分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叶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茎流特征被引量:13
2013年
为探明叶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茎流特征及其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规律,利用Dynamax包裹式茎流计对日光温室内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叶底珠的茎流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1)叶底珠茎流速率表现出明显日变化节律性。典型晴天里,在土壤相对含水量较高(66.1%)时,茎流速率早晨06:00—06:30开始迅速上升,白天呈现宽的多峰型,最大值出现在11:00,晚上20:00—20:30茎流速率降到一个较低水平,夜间维持一定的茎流速率,日茎流速率最低值出现在凌晨04:00。(2)叶底珠日茎流量、日茎流速率峰值与土壤相对含水量呈对数正相关;昼(06:00—20:00)茎流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944,p〈0.01);在土壤含水量较高时(49.5%~85.0%),夜茎流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1,p〈0.01),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2.0%~49.5%时,夜茎流量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34.1~35.0g),而在土壤含水量低于22.0%时相关性不显著(r=0.993,p〉0.05);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2.0%时,夜茎流量达最大值。(3)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叶底珠白天和夜晚的茎流量差别逐渐减小。
赵自国夏江宝王荣荣李田赵艳云刘京涛
关键词:茎流土壤相对含水量温室太阳辐射
模拟贝壳砂水分变化对旱柳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探讨贝壳堤岛旱柳叶片光合特性的水分响应规律,以2a生旱柳苗木为材料,模拟设置贝壳砂生境系列水分梯度,测定分析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旱柳叶片的主要光合生理参数。结果表明:(1)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较好模拟旱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过程,维持旱柳较高光合作用的土壤相对含水量(RWC)为50.1%~94.4%,适宜光强为800-1600μmol.m^-2·S^-1,水分对光强利用的补偿效应显著。(2)随土壤水分的降低,旱柳叶片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及最大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干旱和渍水胁迫条件下,旱柳叶片的光补偿点升高,光饱和点降低,光照生态幅变窄,光能利用效率降低,水分胁迫抑制光能效应明显。(3)随土壤水分的降低,旱柳叶片瞬时和潜在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RWC为45.7%、40.6%时达到最大值,适度干旱胁迫可显著提高旱柳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4)干旱和渍水胁迫均显著降低旱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水势,随土壤水分降低两者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水势分别在RWC为58.9%、50.1%达到最高值。研究发现,贝壳砂生境旱柳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对土壤水分表现出一定的阈值响应,维持旱柳较高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适宜土壤水分相对含量为50.1%~77.7%,表现为耐水湿不耐干旱的水分特性。
高源夏江宝赵自国孔庆仙谷广义张亮
关键词:光合作用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水分旱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